摘要:《无名的裘德》和《远大前程》分别是英国作家哈代和狄更斯的代表作,并对英国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深远影响。这两部小说在内容和人物等方面具有相似之处又有明显不同,本文将对这两部小说进行比较分析,以便更好地展现主题及加深读者对作品的理解。
关键词:裘德;皮普;对比研究
《无名的裘德》讲述了乡村青年裘德的悲剧。裘德生活贫困孤苦,但立志要到学术之城基督寺学习并成为一名牧师。他经历了与艾拉白拉短暂而失败的婚姻后,又被拒绝于大学之外。裘德与表妹淑的结合不被世俗和宗教接受,并且最终以悲剧收尾。《远大前程》则讲述了少年皮普“远大前程”幻灭的过程。最初的皮普过着普通的生活,后来受人资助,他来到伦敦接受上等教育。但是他学做绅士的同时,原来正直、乐于助人的品质也慢慢丢失。当他得知真正的资助人是一名逃犯时,使他重新面对现实。最终他帮助了马格威奇,也重新找回善良的本性。
两部小说的相似之处首先是在内容上。两个故事都涉及到一个出身卑微的乡村男孩,并且是作为一个孤儿同时又是一个传统手艺的学徒。他们都渴望或期待着离开村庄,进入到更广阔和更优越的社会生活。裘德和皮普在爱情选择中都犯了错误,因此而受了罪。他们都被夹在两个女性之间,其中一个属于乡村(艾拉白拉和比蒂),另一个代表更迷人或复杂的世界(淑和艾丝黛拉)。当两位年轻人来到这个城市时,他们的幻想都破灭了。皮普所到的伦敦是肮脏的,充斥着腐败和犯罪行为。裘德来到的基督寺拒绝了他的梦想,并且代表着不公平和狭隘的教育体制,而不是他曾经想象中的伟大的学术之城。匹普和裘德最初的情况是相似的,但是皮普的愿望是简单的,他对做一个绅士有着模糊的想法,只是渴望在上层社会生活下去。与希望进入到学院进行学习的裘德相比,显示出世俗的一面。皮普更是不善于表达自己,在追求自己远大前程的过程中失去了自己原有可贵的品质和人性,并赋予自己虚假的价值观;相比之下,尽管裘德在实现自己梦想的路上困难重重,但是他刻苦自修,始终不断抗争;同时他的行为也挑战当时的婚姻制度。因此,皮普和裘德的生活真实反映了十九世纪中后期英国社会的变化。
另外这两部小说都是关于成长的,更具体地说,他们属于19世纪小说中的一大类,带有半自传的因素。当然,正如半自传体小说中常见的那样,在环境、最终命运方面,这个角色和他的创造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是哈代曾在书中写到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可以在他小说中英雄人物身上找到。狄更斯同样也是一个来自乡村的年轻人,所以他对皮普灵魂的探索也是对自己灵魂的无意识的延伸。
这两部小说之间的一些不同之处,可以用19世纪后期英国小说三十多年来的变化来解释。当然,另一些则与两位作家的性格差异有关,不仅是他们相对乐观或悲观的程度,而且是他们与社会的关系,他们特殊的兴趣范围,以及这两部小说中的自传元素,他们的情感和对自己的理解等方面。《远大前程》属于狄更斯后期的“黑暗小说”,小说结局的悲剧性被抑制了,因此,即使是在黑暗时期,狄更斯在道德上仍然保持乐观,并且对公众所能接受的东西也保持谨慎。与狄更斯不同,哈代是一個介于维多利亚晚期与现代时期的过渡人物,英国社会正处在社会巨变中,因此裘德的悲剧体现了哈代的悲观主义。裘德的命运一开始就是注定的,充满了宿命感。尝试了各种可能性的行动,结果仍是令人沮丧的。除了死亡,裘德是逃不出现实织成的荒诞之网。
狄更斯笔下的皮普经历了道德上的成长,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现实与人的意识行为相互联系的问题,以及社会各阶层尖锐的矛盾。哈代的这部作品内容和主题上更丰富,裘德的生存状况却与现代人的生存状况相似,一定程度上批判了当时婚姻、教育、宗教体制等。通过对这两部作品的比较研究,我们更能体会到作家和作品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查尔斯·狄更斯著, 远大前程[M]. 王科一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7.
[2] 高钰.《远大前程》中的成长主题[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01):55.
[3] 托马斯·哈代著, 无名的裘德[M]. 张谷若译,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
[4] 吴笛. 哈代研究[M]. 浙江: 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4.
[5]郑丽.狄更斯作品《远大前程》人物形象分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8(02):179-180.
作者简介:崔艳华(1996-),女,烟台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