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顶
摘 要:数学,蕴含着学生小学阶段学习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向前进的动力。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参与,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的特点,促使学生形成数学学习的良好习惯。但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还缺少学生的参与,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不高,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由此,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进行了深思。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参与意识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能够将学生带入数学课堂中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带领下,找到数学知识学习的有效途径。
一、盘点生活的精彩——培养学生参与生活分析的意识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參与意识,可以带领学生盘点生活的精彩,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的痕迹,帮助学生树立关心生活的意识,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理解数学知识,认识到数学学习的积极意义,培养学生参与生活分析的意识。但是,部分学生学习的目光仅停留在了课本上,没有扩大自己的视野投向生活。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引导工作,使学生学会利用生活场景,对数学知识进行分析。
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教师为了使学生了解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它们之间换算的规律,认识到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为学生准备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进行观察,并分析不同面值大小的人民币的特点。学生观察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后,知道了人民币可以用来购物、用来存钱,是人们立身的基础。接着,教师让学生分析各面值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使学生能够灵活使用人民币。学生通过数字、颜色等,识别出了不同的人民币,知道了纸币和硬币在面值相等的情况下是一样使用的。学生还通过用5个1角硬币换1个5角硬币,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的换算关系,产生了使用人民币的愿望。这样,教师通过在教学中为学生盘点生活的精彩,培养了学生参与生活分析的意识。
二、盘点问题的精彩——培养学生参与问题分析的意识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可以带领学生盘点问题的精彩,让学生在问题中积极开动脑筋,分析数学学习的特点,掌握数学知识学习的技巧,培养学生参与问题分析的意识。但是,部分学生在数学探索的时候,更喜欢等待教师给出问题的答案,而不是自己独立思考。这就需要教师转变学生的理念,使学生形成探索问题的习惯,懂得用头脑来解决数学问题。
在学习“认识图形(二)”时,教师为了使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图形,知道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不同之处,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促使学生分析数学问题,在教学中为学生准备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让学生观察,说一说自己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感受。学生观察后,认识了不同图形的特点,知道了平面图形只有一个面。接着,笔者又为学生准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物体,让学生思考: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一样吗?你能画出立体图形的面吗?学生根据自己观察的结果,认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是不同的,立体图形是由多个面组成的,平面图形可以从立体图形上剥离下来。学生还探索了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了图形的现实意义。这样,教师通过盘点问题的精彩,培养了学生参与问题分析的意识。
三、盘点实践的精彩——培养学生参与实践分析的意识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可以带领学生盘点实践的精彩,让学生在在实践的过程中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知道怎样利用自己的双手优化课堂所学技能,培养学生参与实践分析的意识。但是,部分学生难以把握好实践的机会,不肯花费力气进行数学知识应用。这就需要教师见缝插针地为学生设置实践任务,鼓励学生参与课堂,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教师为了使学生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知道怎样用十几减9来理解退位减法,在教学中为学生设置了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熟悉数学计算。其中:
超市里有15个芒果,卖了9个,还剩多少个?
在解决这一问题的时候,教师让学生根据所给数据列算式,学生得出了15-9=。学生汇总手中的笔进行了讨论和分析。接着,教师用9+6=15来提醒学生,让学生尝试把15分成10和5,先算10-9=1,再算1+5=6。学生在分解的过程中理解了退位减法,提高了自己的计算能力。这样,教师通过盘点实践的精彩,培养了学生参与实践分析的意识。
总之,本文通过带领学生盘点生活的精彩、盘点问题的精彩、盘点实践的精彩,培养了学生参与生活分析的意识,培养了学生参与问题分析的意识,培养了学生参与实践分析的意识。
参考文献
[1] 蔡兰香.小学数学教学实施“主动参与”模式初探[J].中国农村教育,2018(24):109.
[2] 翟玉祥. 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C].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480-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