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标
摘 要:在“互联网+”时代,云计算、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给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对教育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成为了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也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的一个重要方向。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各行各业都迎来了飞速发展的契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是新时代教育改革模式下培养人才和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应用好信息技术就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意义
1.1可以提高课堂质量
过去的课堂教育中只是将知识理论简单的反映在书本和黑板上,对一些复杂理论知识 的讲解,教师教起来不舒服,学生学起来也难受。但如果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手段,通过信息技术的可视化、媒体化、网络化、模拟化及可链接和操作化等技术的应用,就会使许多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变得浅显易懂。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各种教学因素组合重构,相互融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传统 教学方法的改革。
1.2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信息技术的素养
与传统的粉笔和黑板教学不同,信息技术可以将文字、图片、视频引入电子动态化教学中,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和更加形象的教学体验。另外,在信息化社会的当下,我们要加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一定要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并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广泛应用,让学生意识到信息技术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 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人才的要求。
1.3可以更好地开展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是教育改革模式中一种科学的尝试。然而,以学生为主要有足够的教学资源为支撑。传统教学中,学生获得教学资源的途径极其有限,传统教学的主要途径还是以教师传授为主。但应用信息技术,学生自己就能获得很多相关的资源,而不再是教师一味地灌输。这样有利于实行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
2.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存在的问题
2.1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程度不深入
在某些评价体系中,有些学校往往只注重教师在教学中是否运用了信息技术。另外,有些学校也往往只是注重教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数量而不是质量。因此,部分教师把信息技术作为赢得公开课和竞赛课的“利器”。在课堂上以华丽的课件为 依托表演作秀,看似效果斐然,实则流于形式化,没有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更加深入的融合在一起,停留在表面。
2.2 各地区信息化建设不均衡
中国各地区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信息化建设程度也不一样,有些地区对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不太重视,故而出现信息技术应用相对于教育教学理论有着一定的滞后。
3.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3.1课前应用
老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在课前推送“课堂学案”、“动漫微课”、“课前预习”辅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课前自己能搞定的就不用带到课堂上来了,老师通过课前预习反馈的“数据”,可以提前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
3.2课堂内教学应用
通过课前老师收集到的数据,有针对性的讲解学生在课前预习后还没弄懂的问题,使课堂更有效率,使知识点对点的传授,为了检验课堂的教学效果,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随堂练”,立马反馈刚才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还可以针对难懂的知识点,让学生自主归纳总结保存。
3.3课后应用
针对课上的一些知识点,学生课后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自己去收集、学习相关课本上没有的内容,使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加立体化,针对一些课堂上错误的习题可以收集起来,进行分类汇总。课前、课中、课后,所有的知识点、练习题、教师的课件及相关批注均会自动保存在学生平板中,学生可以随时调取,学习和巩固。
參考文献
[1] 刘红学.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的研究和实践[J].山西教育,2013(6).
[2] 徐敬标.小学科学教学技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3] 何克抗.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J].课程·教材·教 法,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