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琴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发展,“游戏精神”在幼儿课程建设中受到了广泛的认同。幼儿园的教育成果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是实施启蒙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传统的幼儿园课程较为侧重于知识、技能的教授,不符合孩子喜爱游戏的天性。游戏不仅是孩子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还关系到他们思维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运动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从“游戏精神”的角度出发,对幼儿园课程的游戏化建设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游戏精神”;幼儿园;课程建设
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过程中,以“游戏精神”为引导,能够营造出自由、创造、快乐、自主的良好氛围,使教师与幼儿在这种和谐轻松的环境下健康个性地成长。新课程改革提出,应当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同样,在课程游戏化的建设过程中,教师也要尊重幼儿,将其作为独立发展的个体来看待,深入了解幼儿的发展需求,并将对应的教育内容以游戏的方式呈现出来,吸引幼儿参与,构建出符合幼儿身心成长需求的游戏化课程。
一、创设自由环境,观察幼儿的发展需求
幼兒园教育的总体目标是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因此,在游戏化课程的建设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幼儿的发展需求为导向,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来科学合理地设计游戏的环境与内容。但由于幼儿的思想还不成熟,自我表达能力也比较弱,这就导致其需求不容易被发现,也就难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此,教师应当创设出自由的游戏环境,在一定程度内允许幼儿进行自主游戏活动,同时做好观察工作,通过幼儿的行为来了解他们当前的身心发展水平以及教育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例如在组织混龄混班游戏的时候,我们鼓励孩子们走出自己的班级,到其他班级中去,认识新的朋友,熟悉新的环境,不仅富有趣味性,引起了幼儿的积极性,还有效地促进了他们交际能力与环境适应能力的发展。但在游戏结束的时候,许多幼儿找不到自己的班级,这时候,我们发现幼儿园环境中缺少关于班级分布的示意图。这种示意图的制作并不困难,对幼儿的帮助却是巨大的。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有许多类似的细节问题,需要给予幼儿自由的环境,才能及时地发现和改进,充分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
二、加强教师指导,促进幼儿的个体成长
在幼儿园游戏化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是游戏课程活动的重要组织者与执行者。幼儿的身心十分稚嫩,各方面的能力还不成熟,自主进行游戏活动的意识和能力不足。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幼儿的指导,通过一定的指示来引导幼儿的健康成长发展。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教师要灵活把控好自身主导作用与幼儿自主发展之间的关系,既要确保游戏活动的有序进行,又要为幼儿留出自主思考与探索的空间。
例如在一次玩沙游戏中,几名幼儿在一起挖沙坑,挖完后都说自己挖的沙坑最深,争论不休。这时候,教师适当地提出问题:“怎样才能知道沙坑的深度?”这一问题充分激发了幼儿思维的活跃性,他们开动脑筋,想各种办法来测量比较沙坑的深度。又如在组织幼儿种植的时候,教师要为幼儿设计一定的问题,如“种哪些植物?放在什么地方利于植物生长?应该用什么容器种?多久浇一次水?”等,让幼儿通过思考这些问题,来掌握种植的正确方法。相反,如果教师不仅知道,完全让幼儿自己来操作的话,植物死亡的概率就会很高,容易使幼儿产生挫败心理。由此可见,教师应当对游戏过程进行一定的指导,立足游戏精神,善于发现并抓住游戏中出现的教育契机,充分利用游戏来促进幼儿的成长。
三、落实游戏精神,鼓励幼儿创新创造
在幼儿园教育中,游戏化课程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作用是促进幼儿创新创造能力的发展。在灵活、开放、自主的游戏过程中,幼儿往往能够产生许多不同于成人的奇思妙想,超出教师预计的教育效果。在“游戏精神”下,教师应当尊重幼儿的创意,并积极地引导幼儿来完善自己的想法,帮助他们将其落到实处,鼓励幼儿进行创新创造,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例如在班级环境上,改变了传统的区域分布方式,专门设立了“留白区”,让幼儿自由设想和布置;区角内容不再由教师或幼儿园统一划分规定,而是充分采纳幼儿的建议,根据他们的想法来建设,如“对战基地”“童话城堡”等。同时,还将这种理念延伸到了班级管理与一日活动中去,在活动安排上,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自由空间,鼓励幼儿自主管理床位、座位和区角空间等。通过这种方式,不但丰富了游戏的内容,促进了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还使得幼儿园的游戏化课程更加富有特色。
结语
综上所述,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快乐成长的主要途径。在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幼儿园应当立足于“游戏精神”,着力于游戏化课程的建设,通过创设自由轻松的环境、加强教师指导启发以及鼓励幼儿自主创造等措施,明确幼儿的成长需求,并据此来设置游戏活动的内容与方式,构建出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发展需求的游戏化课程,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爱华.以游戏精神为基础促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7):30.
[2]卢礼琴.“游戏精神”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J].江西教育,2018(1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