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建伟
[摘要]新旧体制转型过程中伴生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催发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状态、生活方式的裂变;计划经济背景下形成的思维定势、心理定势、行为定势,以及农村客观存在的“社会综合症”,使农村基层千部普遍感到思维跟不上、理论不够用、工作不顺手、方法不适用,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难、干扰多、收效小。
[关键词]农村思想政治;存在问题;对策
调查发现:当前影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反弹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一手软、一手硬”的倾向相对存在。有的领导干部只看见经济工作的显性效益,看不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隐性效应。经济工作硬指标,思想政治工作软任务
2、政工队伍“水±流失”严重。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背景下,抓经济工作的干部容易出政绩,而搞政工的干部给人们的印象是,只会“耍嘴皮、说套话”,到头来“提拔无望,要啥无啥”。这一反差导致基层政工队伍军心不稳,有的人望“海”思走,有的人转舵离岗。
3、政治文化生活枯燥单调。现在农村使用频率最高的宣传工具是各村的高音喇叭,它的主要功用是播送通知,原来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明显萎缩,农村政治文化生活的枯燥单调,导致一些剩余劳力和闲散人员,纷纷从事不健康的娱乐活动,有的农民以赌博来寻求刺激。
4、教育方法简单粗放。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照“老黄历算命”,显然行不通;用计划经济±壤中孕生的旧方法,注定要碰壁。因此有人求助“赵公元帅”,习惯于用经济手段调节人们的行为,好则奖、差则罚,导致道德评价体系失衡、是非荣辱观念扭曲、工责任感下降、社会公德心衰落。
5、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缺乏理论指导。理论界对农村思想工作的研究相对滞后,现有的研究成果不能顺时应变,。空洞说教多,。有效指导少,理论缺乏指导性、方案缺乏操作性、成果缺乏实用性。
6、农村社会势力出现了新的整合。一是宗族势力死灰复燃。叙家谱、建祠堂、开家族会逐渐公开化。一些农民群众不信法规信庄规,不讲党性讲族性,不听村长听族长。二是宗教势力乘虚而入。目前农村信仰宗教的人数在不断扩大,且趋向中年化,更有少数干部也悄悄加入信教行列,不信主义信教义。三是封建迷信活动泛滥。
7、少数基层干部形象不佳。有的基层干部对市场经济的负效应缺乏“抗体”,不正之风:一是忘却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当牛部当成接定每却成捞取好处的资本。
二是有的基层干部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个人形象存在嚴重缺陷,方法简单火气大,素质不高威信低,说话没人听,办事无人跟。三是办事不公,优亲厚友,搞亲亲疏疏、团团伙伙。碗水端不平”。这种人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常常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8、不良的宣传产生负效应。一是“暴料文学”和虚假新闻的不良炒作,诱生了人们不健康的心态。一些群众总是用逆向思维看世界,对先进典型信、,不学,对正面宣传将信将疑。二是不良影视的误导。有的影视剧一定程度上夸大和渲染邪恶势力的作用,歪曲和淡化正义的力量,使人产生正不压邪的误解。三是“黄灾”向农村转移。一些低级趣味的黄色录像以及“地摊文学”,从街头巷尾流入广大农村,且有蔓延之势。
上述种种表现,客观上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构成了正面教育的反弹因素。针对这些情况,必须采取相应对策,予以矫治:
1、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综合素质。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以农民群众为工作对象的教育科学,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情感交流、心灵对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教育实施者的农村基层干部,要完成“传道明智”、“凝心聚力”、“释疑解惑”的任务。
2、抓好队伍建设,形成共管格局。一是完善责任网.络。要贴紧农村工作实际,加快构建党组织抓总、群团组,织参与、健康群体协作的联建格局;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管理责任体系和效果评价体系,形成共管合力,实现同频共振。二是稳定骨干队伍。切实加强政工干部队伍建设,主动为他们开展工作搭设舞台。进一步强化“稳定也是政绩”的理念。三是整合社会力量。要注意发挥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用好农村中非正式群体核心人物,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因势利导地做好工作,“解开一个疙瘩,松动一片网”,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夯实社会基础。
3、重视基础建设,净化社会氛围。一要完善农村社区的配套功能。切实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使村级服务中心真正成为传播精神文明、提升农民素质的教育阵地。要有效配置农村的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体育事业,积极陶冶农民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二要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组织开展好健康有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思想教育活动,特别要注意把那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宣传活动组织好,富教于乐,寓乐于教。三要净化和优化农村文化环境。按照“一手抓整治,一手抓建设”的要求,在整治文化市场,切断农村“污染源”的同时,组织“先进文化进万家”,建好“农家书屋"“文化中心”“农民学校”等阵地,开展送文化下乡和影评、书评等活动,引导广大农民从健康的书刊、影视中获取人生哲理、致富经验和生活乐趣,增强抵制腐朽颓废文化侵蚀的能力。
4、强化法制教育,推进依法治村。现在农村中出现的“疑难杂症”,很多方面与农民缺乏法制观念相联系。 因此,必须把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与普法教育有效“嫁接”、同步推进。一方面要强化依法行政、依法治村,消除“人治”现象对农村工作的干扰,引导乡村两级干部走出“行政命令”、“经济治裁”的怪圈,学会运用法律的手段来调解纠纷、理顺情绪、钝化矛盾。另一方面要扎实推进法制宣传工作,不断增强广大农民守法经营、按章办事的意识,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民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从而使农村社会成员的经济行为、社会行为和道德行为始终在法制的框架内运行。
5、创新工作方法,提升教育效果。要认真研究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准确把握农民群众的思想脉搏,强化分类指导,做到贴船下篙,力戒那种“一帖药方包医百病”的倾向,变单方面灌输为全方位渗透,使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变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过程。要发挥先进典型的导向作用,弘扬正气,引导舆情,不断增强文明新风的辐射力,以小气候的优化带动大环境的改善。要处理好“大锅饭”与“开小灶”的关系,既要解决共性问题,也要解决个性问题;既要解决主要矛盾,也要解决次要矛盾;既要办实事,也要解难题。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塑造政工干部的良好形象,赢得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要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按照就事论事、就事论理、就事说法的要求,一事一议,一案一策,把工作做细,把道理说透,把人心聚拢,从而为建设富裕文明的新农村打牢思想基础、提供精神支撑、构建和谐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