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中途接班管理的育人思路

2020-10-21 23:38林德良
大东方 2020年2期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原则育人

林德良

摘 要:本文在概述初中班主任中途所接班级一般特点及班主任中途接班必须坚持的教育原则基础上,对班主任中途接班的育人工作提出了诸如从“新”开始塑造全新班级、从“心”开始群策群力育人、从“信”开始以德依法兼治等有效的微观思路。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中途接班;原则;育人;实践

前言

初中班主任如果中途接班,直接套用人们常说的“新官上任三把火”或“下马威”、“三板斧”的惯常思路,并不一定都能立竿见影地奏效。通过长期的中途接班德育教育实践,笔者认为,中途接班的班主任要想获得心仪的育人效果,还是需要务实地探索:以德导人,用心育人。

一、初中班主任中途所接班级的一般特点

1、原因特殊

从学校管理的一般情况来看,除非是突然调离、重病长期住院,班主任一般都是不会随便被更换的。如果初中班主任中途需要更换,则在通常情况下,大多是属于该班级的管理实在是非常糟糕、已达到“黔驴技穷”的地步且长久未见改善。

2、表现特别

中途接手的该类初中班级(或为“新班”)的现状,总的说来大多无不如此--大多学生的人心已涣散了,纪律上无拘无束了,集体荣誉感没有了,学习无法安心了,什么理想、志向和目标都是浮云了、自暴自弃了,学校至少有淡淡的失望了,各科教师无能为力或甚至是得过且过了,家长也干着急了等等,不一而足。一言以蔽之,对于此类班级总体描述,也无非就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这样几个字“懒”“散”“差”而已。

二、初中班主任中途接班必须坚持的教育原则

在接手“新班”后,班主任要冷静戒躁,“三思而后行”地努力坚持如下班级管理原则:

1、坚持“新班”管理的实事求是原则

即要从班级现有的实际出发,承认现状,研究现状的原因,找出现状中的有利或不利因素,摸凊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共性和特性,分析学生各类特点的形成原因,为随后的班级管理和育人思路提供充足的事实基础。

2、坚持“新班”管理的平等民主原则

即要对“新班”的每位学生一视同仁,他们与兄弟班级学生没有成绩的高低与人格的贵贱之分;他们都需要被关爱和平等接受教育,都是可以被雕琢为不同之玉的少年;要让学生对未来的生活充满“盼头”。同时,要采取宽容包容的态度,引导学生民主管理学习与生活,让其感受主人翁主体地位,主动参与班级事务,自主获得、分享与体验民主管理的成果及其自我教育的成就感。

3、坚持“新班”管理的因生施教原则

即要求班主任根据调查获得的班级详情、学生现状的成因以及学生具体特点,找出不同问题的不同解决办法,摒弃手中管理的“万能钥匙”,躬身打造独特的班级治理模式与方法。

4、坚持“新班”管理的立体教育原则

即要求班主任努力建设学校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及家庭这四方面力量共同管理与共同育人的立体综合教育体系,积极联系与协调,共同关注和支持“新班”的“灾后重建”。

三、初中班主任中途接班的育人微观思路

1、从“新”开始,塑造全新班级

首先,要打起精神。“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对“新班”特殊原因造成的特殊现状,班主任首先还是要有点无畏的气概,满怀乐观,自我激励、充满必胜的管理信心。否则,你就会成为在“新班”管理开始的桥头被吓退的另一个司马懿。

其次,要切实知彼。走马上任前后,班主任应做好班级“背景调查”或“盡职调查”。例如,向原班主任、教师、学生及家长了解班级的深层次情况(包括学校、家长、社会环境、学生等方面的原因),各类事项中学生表现的两极之最(包括纪律、学习、生活、劳动等方面),学生能力与特长情况(包括组织能力、凝聚力、艺术、体育、口才等),学生对学校及家长的要求、未来打算,家庭情况及家长的期望等。这些,都是班主任“初来乍到”必修的功课,也是全新塑造“百废待兴”的班级所必须准备的坚实的现实基础。唯如此,则方能重振班级之旗鼓而不殆。

第三,要构建蓝图。在调查研究班级之“彼”的基础上,班主任即可着手构建班级管理蓝图:确定班级奋斗目标(阶段性、中长期),民主选举班干部(可毛遂自荐、竞选,少指定,采取轮岗制、轮换制),民主构章建制(量力制定,可分期执行),民主管理(让生生有事做、事事有生做)。

第四,学生为主体。班主任要深刻领会党和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精髓,务必落实一切德育工作都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一切育人工作都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的教育策略,引导学生自订制度、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落实。

第五,不翻陈年酱。面对“新”班、“新”学生,班主任切记勿看老黄历,勿翻学生旧账,莫道前任不足。只有不“继往”,才能以包容的心态、放开手脚阔步前行,以崭新的姿态“开”班级与学生之未来。否则,班级管理会裹足不前。

同时,要“撸起袖子干加油干”。全新塑造班级,要从零开始,一鼓作气;要注意循序渐进,不可急躁冒进、急功近利。

2、从“心”开始,群策群力育人

其一,班主任要懂点“读心术”。正是生理和心理、智力均在不断成长的初中学生,其自我意识与独立性增强、思维的批判性与心理或行为的叛逆性也在增强、好奇心与模仿能力较强;但涉世尚浅,心智发展常失衡,自我控制力差则情绪易波动易走极端,法律意识缺乏、意志薄弱、学习动力不足、实践能力低下。为此,班主任需不断重温“心理常识”之旧梦,主动与“钉子户”沟通,及时准确把握学生个性特点。例如,“问题生”的问题,有可能是不服班干部的管理或小团体成员的影响造成的,也有可能是因自尊需要而故意引人注意所致。班主任只有细心探究,才能够科学地配制出相应的“育人”钥匙,顺利完成打开初中学生的心结或问题之锁。

其二,要尽心精心务实管理。“打铁先要自身硬。”尽心与精心即要千方百计增强班级凝聚力、殚精竭虑为学生的现实成长与终身发展服务。为此:

班主任要务实强化政治素养,深入理解立德树人的内涵,用点滴言行以身示范,用高尚的师德感化学生。否则,会如卢梭(法国教育家)所言:“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学生以任何东西。”

要学习和更新管理理念,力求让教育方法游刃有余。既要学会“扬弃”赏识教育,又要辩证否定惩戒教育;既要记住“严师出高徒”,但又要反对一味地盲目秉承却严而无度,诸如不分青红皂白地动辄责罚、叫家长,以免造成原本叛逆的少年更加逆反;既要力戒育人方法的单一,又要琢磨育人的新举措、新手段。另,要增强团结合作意识,精心策划演讲、球类、歌舞、书画或劳动等小组竞赛等。

其三,要主动赢得学校层面的给力。学校理所应当成为以德育人的主“战场”,并成为初中学生健康成长的中心以及德育“三位一体”(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中心环节。

但“新班”如真把德育放在首位的话,学科成绩更加差了怎么办?即使成绩不排名、学校不点名,但班主任也会因拖了科任教师的后腿而难免自惭形秽。为此,学校要为“新班”建设开通特别评价机制的绿色通道:即根据“新班”的总体目标分设若干个阶段性目标,根据总体评价项目细分若干个评价指标;考核要看“新班”的起点、过程,突出转化率、进步率;要相对降低“新班”教育教学的考核要求与绩效评价标准;切勿单一考察结果绝对值。

其四,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家教的教育功能。家长毕竟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班主任应熟练运用现代通信手段,结合传统的“走访”“请进”方式,与家长面对面地及时沟通。“家教师教,沟通显效”。

3、从“信”开始,以德依法兼治

其一,要帮助学生提升自信力。“自信是成就自己的第一步。”为此,班主任应帮助“问题生”等找到各自的自信:自信心没有的的树立,消失了的重拾,不足的壮大;要训练学生讲演或望着对方眼睛讲话,培养学生特长或让其施展才能,鼓励学生参加竞赛活动等。只有如此,方能践行萧伯纳(英国戏剧作家)的箴言:“有自信心的人(学生)”,才能够“可以化渺小为伟大(从一言一行做起,完成不良习惯的改变),化平庸为神奇(一改往日的懒散,完成品德与学业进步中的质变)”。因为,我们深信,每个混沌初开的少--“天生”之材都有着无限的创造潜能,也定“必有用”。

其二,要强化学生自尊自爱意识。“自尊自爱,作为一种力求完善的动力,是一切伟大事业的渊源。”屠格涅夫(俄国作家)良言明示我们:班主任应逐渐培养学生遵守规则与法规的诚信意识、契约意识。“说话要算数”。

一方面,要加强班规教育,以德治班;同时又要加强法治教育,依法治班。另一方面,要进行赏识教育,保护学生生活与学习的热情,同时又要严于律己,自觉接受惩戒教育,学会自我批评。社会竞争是激烈的,高中的录取也是要经过筛选的。如一味地赏识教育,则长期生活在表扬和赞美、鲜花和微笑中的学生,会很不习惯哪怕是一丁点的批评或是严格,可能也承受不了中考后的“折磨”,无法直面人生挫折,更无法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激烈。

为此,班主任应摒弃“老好人”态度,运用“以德育人”与“依法育人”这两种方式来有效调控班级秩序、调整学生行为习惯;既要“慈母”般关爱,又要如“严父”般严格要求,放下“包袱”、從严治班,以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促进学生自尊自强,为国家的“百年树人”而“立德树人”。

4、从“兴”开始,激发进取意识

“书痴者艺必工。”班主任应“挖空心思”地激发学生学习与生活兴趣,因势利导地促进学生长足进步。为此,班主任要因“趣”施教,即根据不同学生的的不同兴趣,设计不同的培养方案,找出不同的培养方法,鼓励参加相应的不同竞赛或实践等活动。诸如因势利导地分设阅读组、书画组、足球组、唱歌组、街舞组等兴趣小组;鼓励个别学生在学习、表现等方面“先富”起来。

5、从“行”开始,提升育人成效

其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班主任要带领学生从第一节课开始,从一言一行开始,自觉履行民主制订的班规、自我承诺的义务,亲身体验与感悟学习、生活与劳动的苦与乐。

其二,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实践是最好的老师,”然而,现实中的德育首要地位还是一个理想状态。德育的内容实践性欠缺,活动的多彩性不够;学生参与意识不强;实践性评价理念缺乏。

为此,一方面,班主任要积极推进德育与学生实际的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包括卫生习惯、同学关系等;学习实际包括学习态度、注意力、毅力问题等;实践活动包括派发传单、斑马线执勤、养老院送温暖、传统经典诵读等,参观少教所、法院庭审、职业招聘等。另一方面,班主任要强化实践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和指导学生自主实践、自主落实、自我检查、自己总结、自我反思;要以导育德,对实践活动点评总结与激励表扬,并指明下一阶段班级奋斗目标和个别努力方向。

结束语

初中班主任中途接班管理的难度诚然较大,但只要班主任自身拥有优质的德育管理“金刚钻”,就必定能够揽下并出色完成手头“新班”管理的“瓷器活”。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2012年11月8日。

[2] 谢丽丽:“用心做好‘后班主任,”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6(08)。

[3] 薛梅:“学校班级管理工作中的立德树人教育,”学周刊,2019(06)。

(作者单位:广州市培正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班主任原则育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初中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创新方式
初中班主任利用自媒体进行学生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初中班主任如何实现学科教师与教学管理者的角色转换
关于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情感的运用研究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