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2020-10-21 22:15牟青平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6期
关键词:城镇化规划生态

牟青平

摘 要:“新型城镇化”承载着“最大内需所在和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托”,是产业发展推动的人口聚集和产业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新型城镇化”还代表了经济结构转换、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升级。已经成为支撑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普惠民生、促进就业的战略主线。在经济转型大背景下的新型城镇化,其立足点和目标都在于经济转型。新型城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有丰富的内涵,要求我们以更新的理念,更务实的态度,结合吉林省实际,研究谋划新型城镇化之策,想加速推进吉林省新型城镇化工作之法。在谋划和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时,我认为要特别关注以下的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产业支撑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必要条件。

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的造城运动,新型城镇化是在加工业与商品贸易服务业高度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以提升产业发展空间和效率,促进创新和技术升级,有效利用产业发展资源,为服务业发展打开空间,提高产业工人的生活水平与质量而科学地、适度超前地进行的新的城镇规划建设的过程。产业发展是人口集聚的根本动力和基础条件。为此,我们在选择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时,首先要考量的基础条件就是产业基础与发展前景,可重点围绕各级工业园区、商品贸易集散地等产业规模大的城镇率先进行新型城镇化的试点,切记运动式地为城镇化而造城。其次,要重视新型城镇化所在地的产业发展规划研究与设计,要围绕现有产业与资源,要立足产业做强做大为目标,将吸引农村人口转移作为附带的结果与支撑条件来考量,切记将转移农村人口作为唯一目标,造成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低加工度、低科技含量的产业发展路径设计,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产业竞争力不强、规模滞胀甚至早衰的恶果。第三要高水平设计新型城镇的生产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特别是政务服务手段与公共服务设施,要以更高的标准,更新的理念推进服务业的發展。第四要重视新型城镇化所带来的产业发展机会。新型城镇化不但会带动传统产业,钢材、水泥、建材和房地产等产业的发展,更会为绿色环保、智慧城市、城市燃气、城市轨道交通、屋顶光伏建设、节能照明、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以及基础生活服务业的发展带来机会。要重点研究新型城镇化需求,整合我省现有的这方面的产业资源,抓住新型城镇化的机遇,制定政策,加大支持力度,加强相关产业的技术创新,率先在试点城镇进行相关产业的整合应用,打出我省新型城镇化相关产业的品牌和模式,这样不但可以有效地促进新型城镇化工作,而且也会极大地提升我省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

二、农业现代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基础。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城镇化的起点,新型城镇化最主要的特征是农民身份与土地使用用途的不可逆转变。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是互为条件,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首先是农业现代化是土地高效利用,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前提。农业现代化要采用机械化与高科技手段进行农业生产,就要对现有耕地进行整理,要重新进行土地的规划,而考虑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需求,统一进行相关规划设计,才能最大限度地在保障农业产出的同时,实现土地的最优利用,为新型城镇化提供必要的土地资源。其次,只有实现农业现代化才会解放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才会为新型城镇化提供劳动者与消费者。第三,也只有实现农业现代化才会解决农村二元经济结构问题,才能使从事农业生活与从事工业与服务业一样获得相同的收入,享受相同的生活条件,才会真正实现农民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彻底转变。

三、规划先行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坚持的原则。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是规划。规划是发展的蓝图,规划决定城镇未来的发展,规划要体现科学性,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要从城市发展目标定位、城市发展规模以及城市发展形态等多方面进行规划考量。要突出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当地人民的长远利益、共性利益与现实需求,建设当地人幸福生活的乐园。要做优城市规模,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科学布局各种功能,要明确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分工和空间布局,科学确定产业和人口规模和容量,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合理调整优化城市群格局,注重城市群设计与小城镇和农村居民社区规划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区域新城镇发展规划体系。促进人口分布、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城市形态应提倡功能明确、生态连接、多核组团式的发展。要突出城市特色,依托区位交通、特色产业、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彰显城市个性魅力。

要进一步提高对规划工作的认识,加强领导,集中资源,增加投入。要广泛组织相关部门与市场咨询机构等组成专门的领导机构与工作组,推动各类规划之间有效衔接,设立省级专项经费重点支持试点城镇的相关工作。

四、绿色环保的生态化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然要求。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新型城镇化不能再走先污染发展,再投资治理的老路,而必须要坚持绿色发展、要做到生态优先、文明发展。要采用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生态方法和技术。突出生态集约,包括生态资源、生产关系和经营方式的集约。特别是土地、水、生物资源的集约规划、集约建设和集约管理。要发展紧凑型城市,推进适度规模的城镇化。要特别重视将本地传统技术方法和聪明才智融入新城镇的规划、建设与管理中去。要注重低碳循环,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生态利用,可再生能源合理开发、有机替代,以及资源循环再生等等。推进生产高效循环、生活幸福低碳、生态绿色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五、提高人的素质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根本目标。

提高人的素质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一定要树立人力资本理念,将广大农村人口作为本地最重要的要素资本进行开发。一是要加强面向农民和城镇居民的科学普及与教育工作,普及生活中的基本科学知识,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二是要在农村和新城镇开展“新生活”运动,树立文明生活风尚,引导居民出行文明、秩序文明、言语文明,广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适应新城镇的生活环境。三是要加强农民创业培训,增强农民的生产与生活能力,适应新型城镇化所带来和生产方式的转变,尽快成为合格的现代农业的生产组织者和经营者,成为新城镇第三产业的投资主体,在新的产业发展机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参考文献

[1] 重庆市城镇化发展与生态环境变化的关系研究[J].王志章,刘天元,贾煜.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09)

[2] 新型城镇化的选择模式与驱动机制[J].张益丰,孙文浩,费强.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4)

[3] 新型城镇化研究及理论基础初探[J].高鹏,刘赚.才智.2017(15)

猜你喜欢
城镇化规划生态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盱眙生态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