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涛 申红波
摘 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自2017年底开始,经过2018年一整年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到2019年已经进入全面审核阶段。国土调查是针对我国国情和国力的一种调查,调查结果能够为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重要参考,结果的准确性还能影响我国政府部门针对未来发展制定的决策。实事求是的讲,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过程中,还是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分析问题成因,提出相应的控制方法。
关键词: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常見质量问题;控制方法
引言
国土调查是我国国情国力调查中非常重要的一种,通过调查可以获得我国国土主要数据。我国经过1996年的第一次全国国土调查和2009年的第二次全国国土调查之后,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国土资源数据。不过,十年之后的今天,我国国土的使用情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一次的国土调查既是前两次国土调查的延续,也是收获社会主义建设的丰硕成果、为未来的发展把握方向的一项举措。可尽管如此,有了前两次国土调查的经验积累,还是不足以完全解决第三次国土调查中发生的问题。
1.“三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是以国家高清航拍影像为基础,通过内业矢量化、外业调查、内业数据整理等方法,在第二次全国国土调查的基础上,获得了更加精确的数据。而且,相比上一次国土调查,这回的方法更为先进、科学。可是,由于我国地形地貌实在非常复杂,利用航拍影像作为基础进行数据分析,仍然存在一定的误差,导致数据质量得不到保证。
1.1地类图斑边界勾绘精度不足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是通过航拍,收集影像,并对影像进行内业矢量化,得出国土数据的过程。它首先要对各地类边界进行勾勒,并对边界的属性进行赋值。在这一过程中,测绘人员主要是使用目视解译数字化方法对地类图斑进行勾绘。这种方法产生的误差主要集中在采集点点位选择上,还主要体现在十字丝和目标重合程度的判别上,以及数字化采集的密度控制上。由于采集过程对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对其经验的储备也有一定要求,使得采集人员自身水平对勾绘的精确度也会产生影响。另外,遥感影像虽然给图像捕捉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但是由于我国地形比较复杂,不同地物的尺寸也存在差异,导致人眼判断的准确性也会对数字化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1.2内业地类预判存在误差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虽然借助先进的航拍技术,让影像中的纹理能够比较清晰地显示出来,但由于技术人员无论是地物认识方面,还是文化认识方面都存在差异,使得内业地类的预判也会存在差异,造成结果和实际情况不能完全吻合。比如,在判断乔木林和竹林的过程中,就会因为技术人员之间对地物认识的差异造成误判。再比如,在判别池塘和水田的过程中,也会因为经验等的差异,造成判别结果产生分歧。
1.3外业调查的地类判别误差
技术人员综合素质不够统一,对地物知识的储备不够全面,加上我国多地地形复杂,导致技术人员在判别的过程中,尽管走过了每一个图斑,也还是不能判断出图斑对应的地类。
1.4外业调查方法误差
按照规程来说,技术人员需要对每个图斑进行调查,但有些技术人员误认为是要对内业矢量化后的图斑进行调查,这时,他们对图斑究竟需要分解成几个图斑才能精确表达地类,没有进行充分的分析。这一部分技术人员尽管到达了地块中,却没有真正走到、看到、问到,造成数据精确度下降。
1.5内外业衔接发生误差
不可否认的是,很多地区的内业人员只做内业,外业人员只跑外业,没有精通内业和外业的技术人员,也没有在两者之间形成过渡。内业人员和外业人员更没有进行良好的沟通,使得有些内业人员不一定能读懂外业人员的标注。这种没有良好衔接的情况在我国比较普遍,不光降低了工作效率,还降低了数据的准确性。
1.6数据入库发生误差
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过程中,数据入库也是比较容易发生误差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中,由于存储的数据库中的数据要遵从一定的格式,这就使数据的完整性尤为重要。而现实情况是,很多人为的失误导致录入数据库的数据不够准确,或者因为设备的问题,导致数据不够完整。
2.数据质量控制的方法
2.1数据使用的质量控制
第三次国土调查包括的地类种类较多,不仅包括土地,还包括林业和水利等相关数据。使用到的这些数据都是按照西安1980坐标制定的,而“三调”使用的是2000国家大地坐标。所以在使用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坐标进行转换,使两套坐标系的数据能够通用。为了提高数据的准确性,还要对数据的属性、适用范围、矛盾进行分析,以便为内业矢量化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持。
2.2完善质检体系
各地在进行国土调查之前,应确立完善的质检体系。通过长期的实践,我们得出“四级质检体系”如果能够妥善地利用,能够最大程度控制数据质量,尽可能降低误差。“四级质检体系”主要是内业矢量化人员的自检、互检、专职质检人员专检、地级质检四个层级。各地政府部门要提高重视,严格落实这四个层级的质检。
2.3提高人员业务水平
无论是哪一级的单位,都应该加大力度对人员的专业能力进行培训。一般来说,应每周举行一次培训会。在培训会上,不是人要组织人员学习国家的实施方案,掌握技术规程,并结合实例分析问题的处理方法。通过培训,人员可以形成意识上的共识,提高责任感,并统一工作方法,在面对普遍问题时能够采取统一的解决策略。
结束语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是一项繁重的工作。相较于前两次的调查工作,“三调” 对技术水平的要求更高,时间更加紧迫。要想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出准确的结果,我就要严格把关,对体系进行完善,让内业人员和外业人员的工作进行更好的衔接。各地政府还要加强培训,让人员更好地掌握技能,满怀责任感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本文简单归纳了第三次国土调查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希望国土调查相关人员积极参考。
参考文献
[1] 帕孜来提·阿力甫.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及其年度变更调查工作建议[J].中国金属通报,2018(11):164+166.
[2] 黄妙华.基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技术探究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13):153-154.
[3] 黄良军,曹宇.浅谈县级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质量的控制[J].建材与装饰,2019(20):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