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曼琦
摘 要:城市公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随着时代的发展,综合公园的内部结构和组织也显示出难以改变的滞后性,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的研究,得出我国城市发展所遇的问题,最后提出一些理论建议,希望能为国家城市公园的建设提供一些参考意义。
关键词:城市公园、公园更新、公园改造
1.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质量不断提升,人类逐渐从以生产为中心过渡到以休闲生活为中心,人们的社交活动也逐渐向网络上移动,这使得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改变,慢慢取代了人们传统的交往方式。所以现代城市公园的景观环境急需更新改造,让人们从网络的虚拟中走出来,在公园里开展社交活动,把人们拉回自然,拉回公园,让人们得到运动的机会,逐步提升他们的健康。因此要求在满足人们社交需求的基础上对城市公园开展更新和提升。为城市公园提供和配置功能合理、环境优美的多样化社交空间和社交活动,增强城市公园的吸引力,以满足市民不同的社交需求。从而促进文化发展,助推经济增长,改善城市环境,建立美好的城市形象。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实际的设计工作对城市公园的更新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自城市公园诞生之日起,城市公园的自我调节机制是对其进行不断地更新和改造,一直伴随着公园的发展和变革。奥姆斯特德被誉为美国的景观建筑之父,他在城市公园建设中提出了“服务大众”和“生态保护”的设计理念,他所建造的曼哈顿公园,是纽约的"城市绿肺",成为了人们游憩和社交的中心。此外,很多的国外学者对城市公园的更新改造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深入研究,出版了很多著名的著作:第一个为克莱尔·库伯·马克思所著的《人性场所》,其主要针对不同类别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归纳出一些更新设计的导则,并对"使用后评价"这一方法做了详细的研究和概述。从人类行为也理学上入手来分析各种不同类型场地的空间组合,让人们能够舒适在空间中进行各类游憩活动。第二个为阿尔伯特J.拉特利奇的代表作——《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以社会学、心理学及人们的需求为理论的基点,探讨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习惯。他提出设计者在进行设计的同时,应该从人们本身的习惯去考虑,应改变设计者旧有的、不人性化的设计观念。第三个为杨·盖尔著的《交往与空间》,主要是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质量进行研究和评价,阐述了人和与其相关的各类行为活动对周边物质环境的需求。从城市空间各种不同的层次上较为详细的分析了让人们去到公共空间场所中进行散步、锻炼、游憩、娱乐的吸引力因素。为人们打开社会交往的方式,提出了很多的意见和思路。
2.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的研究相比国外而言,要落后一些,古代人们传统的封闭思想,导致大多都为皇家园林或者私家园林,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对外封闭,与城市隔绝,并且到目前为止,许多应该开放的公园却要通过购票的方式进入公园,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滞后。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和人们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公园开始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使人们更加便捷的在公园中进行游憩交往。国内的很多公园如北京的陶然亭公园、上海的复兴公园、常州的红梅公园、连云港的新浦公园等等,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更新改造,以满足人们日常的游憩和交往的需求。很多的国内学者对城市公园的更新设计问题也进行了一些理论研究。如崔文博著写的《城市公园恢复改造实践》,通过复兴公园、解放公园和太阳岛公园等实际案例,对现有公园和开放空间的更新再设计提出了一种更为丰富和明智的方法;使得生态、节约的理念不再流于形式,更加满足人们的社交行为活动,为景观的更新提供了崭新的途径。
3.我国城市公园发展所遇到的问题
我国综合公园的开辟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近代历史上租界开辟的公园;二是解放以后新建的综合公园;三是改革开放以后设立于城市新区或城郊景区内的新型公园。传统综合公园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为整体面貌衰退。我国一些老的公园,大多建于五、六十年代。这类公园曾满足了当时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大大改善了我国城市园林绿化面貌。这些公园当时由于基本上沿用苏联文化休息公园的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有的功能已难于满足现代人多方位的需求。因而造成了公园在功能上退化,大部分公园都呈现出相同或者相似的景观格局。第二为与城市缺乏联系。封闭的公园区域和购票制限制了许多公民享受自然的权利,己经不符合现代都市“以人为本”的要求。自然资源是城市公共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城市的绿地应该成为对城市的建设者、管理者包括外来者平等开放的公共空间。第三为设施落后陈旧。在公园设施方面,由于大多建设于解放初期,经过几十年的风雨历程,所呈现的突出问题就是设施落后、功能不全、形式破旧,函待更新。随着时间的推移,基础设施常常已超过其使用年限,变得结构破损、腐朽,设备陈旧、简陋,无法再使用。
4.我國城市公园更新改造的相关理论
我国城市公园的更新改造理论主要有五个。第一个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综合公园的发展与更新中,既要保护有价值的历史和传统园林景观,使其在当代与未来之间延续与发展同时还要符合时代的优良的园林景观环境,满足城市居民不断发展的对城市景观的生理、心理需求,并体现时代的特征,促进城市环境的有序健康发展,简单说就是“保护与发展”。第二个为城市有机更新理论。它主张“按照城市内在的发展规律,顺应城市肌理,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探求城市的更新与发展”。第三是场所和文脉理论。强调公园景观设计的文脉,就是要强调综合公园是整个城市景观环境的一部分,注重城市景观在视觉、心理、环境上的传承的连续性。第四是人本主义。人本主义是一切理论的核心,一切理论的建立都是为了人类更好的生息、繁衍与发展。第五是生态设计理论。在对综合公园的改造与更新过程中,要贯彻生态与可持续的设计思想。
5.小结
城市公园是为城市居民提供城市生态、环境、社会等多方面要求的功能集合,并随着时代、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发展而变化。我国现代城市公园从解放初期到至今,呈现出不同的阶段特征,主要变迁特征表现为由封闭转向开放,由静态、观赏到动态、参与,由单一到多元的转变。公园会随着时代的更新而更新。城市也会随着公园的更新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