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浩溪
摘 要:科技金融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实现产业结构和功能的升级转型。目前,我国正处在新旧产业并存的重要经济转型期,本文研究发现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是处于一种相互作用、彼此影响,共同构成一种复杂、动态的耦合关系。其发展趋势呈现出“东高西低”、“南北低、中间高”的空间格局,尤其是北上广耦合度高,初步实现良性共振。
关键词:科技金融;区域经济;协调化;耦合
1 设计背景
科技与金融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两大引擎,担负着作为社会第一生产力和经济血液与核心的重要角色[1]。早期的经济增长理论中,金融因素并没有受到相关学者的关注与重视,直到十九世纪初期,随着金融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经济学家们通过将金融内生化,来阐释经济增长的原因,金融因素才逐渐走进经济学家们的视野。近年来,伴随着金融深化理论的提出,许多国家把金融看作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2]。我国在促进金融系统改革与发展方面,也尝试了各种政策措施,金融现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不可或缺、不可忽视的因素。目前,在全球资源日益紧缺、经济日益发展的时期,科技水平的高低与科技进步的速度逐渐成为各国是否具备综合国力竞争的体现。
2 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关系
2.1耦合关系
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系统持续性地由低到高层级的耦合发展,是实现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目标与核心。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不仅包括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发这两大系统的耦合,还包含其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的耦合。通過企业、政府、金融及科研机构的协作互补,合力推动两大系统内部的资源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使其融合为一个动态、开放的综合系统。高层级的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不仅有利于企业组织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升级,还会促进经济体空间结构与功能结构的合理布局。
2.2耦合协调度时序分析
耦合协调度可以用于判断科技金融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关系是否具有良性及可持续性,能够更为全面地反映二者之间的关联程度。科技金融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越高,表明二者之间的整体水平越高,科技金融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就越能良性互动;反之则形成恶性循环,各省市耦合协调度时序变化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可知,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耦合协调度数值在 0.5-0.7 之间,北京耦合协调度均值最高为 0.6128,处在全国领先水平,上海、广东、江苏与浙江次之,其耦合协调度均值从大到小分别为 0.6056、0.5857、0.5333、0.5309,并且长期处于较高水平,表明这些地区处于有效耦合发展阶段,科技金融创新活动较其他地区更加活跃,科技金融资金的有效支持带动并引导市场型金融投资流向,初步实现了资金的有效配置。
其次是耦合协调度均值在 0.4-0.5 之间的地区,包括天津、辽宁、福建、山东、河南、湖北、重庆、四川,其耦合协调度均值分别为 0.4875、0.4373、0.4529、0.4784、0.3955、0.4115、0.3992、0.4139,其中,天津、福建、山东耦合协调度变化相对平稳,辽宁 2016年有下降趋势,河南、湖北、重庆、四川经过 10 余年发展,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水平得到了提高。
最后,是耦合协调度处在 0.3-0.4 之间的地区,在此区间包含的省市数量最多,包括东北的吉林与黑龙江,东部的河北与海南,中部的山西、江西、安徽、湖南,以及西部地区,它们科技金融与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科技资源匮乏,远不如东部地区,导致科技金融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能力不匹配,不能相互促进发展,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各地区政府部门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发展策略,尽快实现西部地区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向更高层次的耦合协调水平迈进。
3 结论
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科技金融的发展从知识外溢、经济结构、要素配置与科技竞争力等方面制约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的发展也会为科技金融带来广阔的市场需求、资金支持以及良好的制度环境保障;两系统相互作用、彼此影响,共同构成一种复杂、动态的耦合关系。
整体上我国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发展呈现出“东高西低”、“南北低、中间高”的空间格局,广东、江苏、浙江、北京、上海、天津的两系统耦合协调度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这与当地的科技金融资源与政府的宏观政策倾斜密不可分,东部沿海地区在科技财力资源和人力资源都较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具有明显的优势,且科技金融机构数量多,政府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较强,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初步实现良性共振,二者发展逐步趋于协调向好。
参考文献
[1] 付莉,王訸.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及穿透式监管探析[J].中国物价,2020(04):38-40.
[2] 徐玉德,张昉.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J/OL].财会月刊: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