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职生情感危机主要表现为道德行为失范,具有复杂性、痛苦性、紧急性、偏执性、伤害性、私密性、机遇性等特征。高职生因人格偏差,不正确的婚恋观、归因不当,缺乏人际支持等因素而在面对情感危机时出现明显的处理能力不足而导致躯体、心理症状,甚至产生退缩性、攻击性行为。高校需要完善学生心理工作网格化管理,做到及时发现情感危机个案,做好高危学生心理动态跟踪、介入、辅导,家校医警联动干预,加强高职生情感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成效。
关键词:情感危机;失范;人格偏差
一、案列概述
某高职院校男生与同校同级女生交往1年,临近毕业,女生因性格不合,家长不同意交往而提出分手,男生不同意,多次沟通未果,男生持刀砍伤女生后跳楼自杀。
二、高职生情感危机表现及特征
高职生常见的情感问题有失恋、单相思、爱情错觉、家庭反对、经济纠葛、毕业分手等,而情感危机的发生常因道德行为的失范,表现为对感情不专一,三角恋爱,频繁更换恋爱对象,情感“暴力”,情感物化,小三或被包养的问题,意外怀孕、流产等。
现在学者普遍认为高职生情感危机具有复杂性、痛苦性、紧急性、偏执性、伤害性、私密性、机遇性等特征,赵军、于水莲在《试析“90 后”大学生的情感危机》提出当代大学生情感危机主要表现为情感能力的欠缺:欠缺自我激励能力、自我中心倾向明显、承受挫折能力不足,情感意识的淡薄:缺乏责任意识和感恩意识,以及情感体验的偏颇等特征。
三、高职生情感危机的原因分析
高职生因人格偏差,不正确的婚恋观、归因不当,缺乏人际支持等因素而在面对情感危机时出现明显的处理能力不足而导致躯体、心理症状,甚至产生退缩性、攻击性行为。
1、人格偏差
高职生心理并不成熟,遭遇情感危机的大学生个性存在一些缺陷,表现为敏感、多疑、冲动、偏执,遇事回避或意气用事;缺乏意志力,不能正视问题,抗挫折能力差,无力解决问题。人格问题常来自于家庭环境(父母关系不好,家暴,家族关系不良,亲子关系不亲密,重男轻女,父母反对恋爱)和家庭变故(至亲过世,家庭冲突爆发),成长经历和个人创伤性事件(叛逆、被孤立、校园霸凌、车祸、生病、好朋友过世、被性侵或被骚扰),有的情感危机个案学生本身存在长期失眠、情绪多变的情况或有病史、服药史(焦虑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强迫症等)或曾出现过自伤、自杀行为。
2、不正确的婚恋观和不当的归因
高职生情感观念中的个人主义色彩较重:如自我中心趋向、道德弱化趋向、重利价值趋向等[1]。高职生注重个人感受,以自我为中心,关注当下需求,未有长远打算,对婚前性行为持开放态度。高职生恋爱,注重物质付出,对情感缺乏正确的评判,对金钱的诱惑抵抗力弱,容易受骗。
学生对于感情问题的归因有失偏颇,一方面常归于外因,觉得家庭条件不理想,学业、经济压力大,父母干涉不同意交往等,或归因于对方性格不好、不專一,而对于自己的问题反思较少。另一方面情感自卑、委屈怨恨或过多付出一旦没有预期的回报,内心愤怒不甘。
3、缺乏人际支持,社会支持网络不完备
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可以帮助高职生获得人际支持,利于其倾诉求助、解决危机,但大学生遇到情感冲突,常觉得过于隐私,碍于面子,独自解决,但因不善于理性分析、沟通处理,常造成心态压抑、爱钻牛角尖,或情绪易波动、冲动行事。
四、高校辅导员工作中高职生情感危机的发现和干预对策
从学校层面来讲,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大大降低恋爱心理问题所导致的自残、自杀、 故意伤人等恶性事件的发生。[2]
1、完善学生心理工作网格化管理,做到及时发现情感危机个案
完善高校学生心理工作日常管理和危机干预制度。完善网格化管理,明确学校危机干预领导小组——学生工作处——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二级学院、系(部)——班级管理/宿舍管理部门职责,确保从主管校领导——主管心理工作学生工作处领导——心理咨询中心领导和老师——二级学院、系(部)领导、专任老师、辅导员、班主任——班干部(心理委员)、班级同学/宿舍管理人员、宿舍长(宿舍同学)信息畅通,做到及时发现危机个案。拓宽网络信息反馈和帮扶渠道,促使信息反馈更便捷,帮扶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2、做好高危学生心理动态跟踪、介入、辅导,家校医警联动干预
从新生入学后的心理普查工作开始,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对普查出的高危学生,做好介入、筛查、单独建档、关注跟进工作。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与家庭形成合力帮助学生避免陷入心理危机。动态跟进情感高危学生的心理状态,如有危机征兆,及时介入干预,如出现心理障碍,及时转介医院就诊。线上线下加强家校医警工作联动,降低极端事件发生的概率。
3、加强高职生情感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成效
引导学生自愿求助,增强个案咨询效果,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提高抗挫折能力,积极自我调解。加强高职生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正确处理情感关系,理性化解情感冲突,重建社会支持网络。通过心理课程、心理讲座、网络平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通过谈心谈话、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开展校园心理活动等方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成效,分阶段分年级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工作,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王宇星.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婚恋观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4.
[2] 曹曼倩.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 科教文汇,2019(12): 154-156.
基金项目:广东职业技术学院青年课题:高职生情感危机应对个案研究(课题编号:KRW201823)
作者简介:刘霞(1989—),女,硕士,广东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辅导员,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