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材料题解题思路探讨

2020-10-21 15:06方元茂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2期

方元茂

【摘要】 本文拟就在材料题现有作答模式下,于教学实践中以快捷、有效的解题方式来培养、提升学生的答题能力。

【关键词】 材料解题 通史应用 能力技巧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2-096-010

解答历史材料题,基本遵循阅读、分析、提取、组答的解题步骤。文中所举例题,在2016—19年被多地质检卷命题采用,能力考查涵盖史实把控、中西对比、知识运用、有效读取、概念理解、正误甄别、正确评述、学科语言。

一、以高考25分题为例

例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江南市镇起源于宋,发达于明清,但直到1909年还并非正式的行政建置。镇是乡村市场的最高一层,市镇通常有米店、布店、百货店、竹木店、面食点心店、酒酱店、水果茶叶店、烟纸杂货店、豆腐店、水鲜行、肉铺、药店、茶馆以及各类摊贩,还有榨油坊、铁匠铺和浴堂、成衣铺等。明中叶起,丝、棉市场大开,收益较粮食生产更高,于是家家栽桑养蚕缫丝,户户植棉纺纱织布,机杼声日夜响彻乡间,甚至镇上、县城里的居民家庭也参与进来。一般市镇的寿命都很长,少数大镇如盛泽、乌镇依赖丝、棉等跨地区贸易而发达。政府的军事派出所、税务分所也设置于镇,大的繁荣市镇甚至派出通判、县丞坐镇。

——摘编自黄晓峰《王家范谈明清江南的“市镇化”》

材料二:15世纪前伦敦工商业并重,17世纪贸易约占全国贸易量的80%,纽卡斯尔有一半的生活用煤运到伦敦,1580年至1640年,自东北三郡运往伦敦的谷物增长了14倍。17世纪中期伦敦商人普利面向全国各地商人批发呢绒。16、17世纪,伦敦出口呢绒至少占全国70%,出口谷物量也居第一位。伦敦进口的商品有高级消费品和奢侈品、日常生活用品、工业所需原材料等。1700年伦敦约占全国总进口的80%,这些货物从伦敦再送发到各地,有不少商品是从伦敦进口后经过加工再度出口。海外贸易商人以伦敦为基地,积累的财富也安置于此。伦敦还有面向全国市场的丝织业、钟表业和金银首饰业,以及造船、兵器制造和玻璃制造等大工业生产。

——摘编自刘景华《十六、十七世纪英国城市经济职能的变化及其意义》

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江南市镇发展的原因与特点。

⑵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伦敦在16、17世纪发生的变化,分析其影响。

⑶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城市发展的社会意义。

二、答题应有知识储备

本题的切入点是“明清江南市镇”和“16、17世纪伦敦市”,主线是“发展、变化”,由此形成中西横向对比;既有史料新意又有通史依托。知识储备有二:

其一、明清经济关联史实

⑴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发展迅速,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手工业主导地位;生产范围、规模日益扩大,成为手工业生产中日益重要的成分;与市场联系紧密,推动手工业进步。

⑵商业兴盛呈新特点:商业市镇兴起;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农副产品商品化;都市商业区已相当繁华。

⑶商业市镇继续发展:苏州富甲天下;盛泽镇“舟楫塞港”;汉口、佛山、景德、朱仙等镇成新兴都会。

⑷近代经济结构变动: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动力主要来自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出现新模式,农产品商品化发展;西方经济侵略,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其二、英国经济关联史实

⑴贸易生产: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成为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英国的伦敦等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中心;新航路开辟以来,英国采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

⑵资本积累:加速资本原始积累过程,16世纪末开始参与殖民掠夺;黑奴贸易促进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给英国带来巨额财富,推动英国工商业发展;宗教改革,大量教会财产转移到资产阶级手中,促进英国资本主义发展。

⑶商业政策:推行重商主义政策,积极参与贸易竞争。

⑷市场工场:随着市场需求的日益扩大,手工工场愈加兴旺。

三、解题思路能力技巧

第一问:江南市镇发展原因与特点

原因分析:

⑴材料提取:①工商行业发展→商品经济发展;②周边人口涌入→人口增多;③市场打开→市场需求扩大;④跨区贸易发展→交通便利。⑵通史应用:①时代背景:经济重心南移;②历史传承:江南长期开发;③世界形势:世界市场出现。

特点分析:

⑴材料提取:①明清直至1909年、寿命长→历时长;②当地发展→服务本域;③农、工、商并进→农工商结合;④机构设置→管理加强。⑵通史应用:①江南市镇发展→以集市为基础;②明清出现盛泽、佛山、景德等一批新兴市镇→数量多;③近代外来经济的冲击→受世界市场影响。

即时纠错:

①资本主义萌芽:材料所述是家庭手工业,而非手工工场;②交通发达:“跨区”不能体现跨境、跨省;③商业城市发展:古代商业城市兴起除政权因素外,另有草市、集市发展为商业都会、商业城市;④融入或卷入世界市场:明清在海禁、闭关政策支配下,无融入特性;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融入”是主动,“卷入”是被动,两者有时空和性质之别。

第二问:伦敦变化与影响

变化分析:⑴材料提取:①贸易份额→全国最大贸易中心;②贸易范围→全国进出口贸易中心;③财富积累→财富积聚、实力增强;④商贸、工场发展→经济多元化。⑵通史应用:①资本主义兴起;②工场手工业发达;③重商主义推行。

影响分析:①步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②为工业革命发生创造条件;③催生新经济思想理论。

即时纠错:

①工业发达:16、17世纪英国尚未进入工业革命时代,材料中“工业”有误应为“工场”;②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是工业革命時期工业化的产物,与设问限定语不符。

第三问:城市发展的社会意义

城市经济发展影响是多方面的,从中推理出以下认知:①行政治理能力提升;②带动城市和文化发展;③改善市民生活;④加快城市发展进程。

即时纠错:

①带来环境污染、产生贫富分化:这是工业革命的负面影响,与材料、通史不符;②加快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主导力量是工业化,“城市化”和“市镇化”是两个概念,有歧义。

解答材料题,重在引导学生参与互动,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加以解释,并在通史常识中寻找答题支撑点。材料题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课堂互动、打开思路、用活知识是可行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