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青
【摘要】在初中德育课程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同时还能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此,我们应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教材,应用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初中生孝心品质,帮助初中生塑造健康的人格。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初中教育 德育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0-008-01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提出学校德育开展过程中需要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对初中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熏陶。对于初中德育教师而言,初中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能够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以及道德观,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增加初中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同时还能帮助初中生树立坚定的爱国信念。
一、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的价值
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经由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华民族发展自始至终都将道德放置于文化体系之中,初中德育工作的开展能够培养初中生自强不息、爱护他人的良好道德品质,加强初中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为初中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传承的宝贵财富,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国家之间的文化碰撞给初中生的思想意识带来一定影响。也正是由于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初中生的饮食习惯、人际交往行为出现中西文化混合情况,初中德育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优秀传统文化,可帮助初中生树立文化自信,强化初中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的现状
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经由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华民族发展自始至终都将道德放置于文化体系之中,初中德育工作的开展能够培养初中生自强不息、爱护他人的良好道德品质,为初中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当前,在初中德育实践中,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状况仍令人堪忧。其一,由于德育教师对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德育价值并不重视,因此未能有效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德育价值对初中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培养。初中德育教师教学开展过程中,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由于受到学校条件的影响,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德育思想无法被充分利用,最终导致初中德育教学效果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其二,现如今德育教学过程中常存在的问题就是传统文化无法有效融入课程教学之中,初中德育的主要教学形式为课堂教学,由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的形式较为单一,教师过于注重初中德育工作的开展形式,导致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德育无法有效融合,初中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相对较低。
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的实践策略
我国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部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教育提出了新的教育要求,在初中德育课程教学开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中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满足素质教育发展需求。
(一)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教材
德育教学内容与教材内容存在极大的关联性,将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初中德育教材之中,可形成极具时代感的教学素材,在进行德育素材编写过程中需要保证教材内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借助生活化的德育教学素材来激发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的形式背景下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此外初中德育教师在开展德育教学过程中,需要灵活应用教材资源,深入挖掘教材资源的应用素材,将其作为优秀传统文化德育教学注重教育素材。如可将《大学中庸》以及《道德经》等教学资源纳入初中德育教材之中,教师需要将应用的传统文化教材进行调整,对于不满足当下社会价值观念的内容进行删除。
(二)应用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初中生的孝心品质
古语曾言“百善孝为先”,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孝德就是传统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无法对孝德的传统思想无法把握,尤其是现阶段社会家庭上独生子女居多,家长过于溺爱子女导致大多数独生子女的性格存在骄纵、冷漠、自私等问题,对于自己的长辈缺乏应用的尊重感,因此需要对于学生参与进行孝德教育。初中教学阶段是进行健康人格塑造的重要阶段,因此需要借助德育教育对初中学生进行三观矫正。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教学进行孝德教育时,德育教师可多多组织与民族“孝道”相关的德育教学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德育教学实践活动调动初中生的情感共鸣,让初中学生了解到父母生活中的不容易,借助民族“孝道”德育教學实践活动对初中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孝心培养,帮助初中生对“孝德”品质形成正确的认识。
(三)应用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健全人格塑造
我国历史发展长河中,部分书籍、神话以及歌曲记录再现了多种类型历史真实事件,而这些被记录下来的历史事件是当代学生并未体验过的生活经历,若不能对这些历史事件进行深入性解读,则初中学生是无法与历史事件发生背后的人物情感事件发生情感共鸣。初中德育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树立直视问题、解决问题的心态,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正处于身心发展的矛盾期,初中教师需要借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课程的课堂教学,为初中生提供正确的发展方向。如初中德育教师可在德育课程教学中引用“卧薪尝胆”的历史典故,引领初中生深入理解历史典故的教学含义,帮助树立在面对挫折困难时,仍旧能以坚强意志以及足够耐性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总而言之,在初中德育实践中,教师有意识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教学课程之中,可培养初中生尊师重道、孝敬父母的道德品质,帮助初中生塑造健康的人格。为此,教师需要明确德育教学目标,提升自身的德育教学能力,借助信息技术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
【参考文献】
[1]田瑛.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的实践探究[J].江西教育,2020(09):16-17.
[2]杜程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课教学的实践探究[C]. 教育理论研究(第八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79-181.
[3]夏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课教学的实践探究[C]. 教育理论研究(第六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