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情,贵州行

2020-10-21 13:08全珍瑶高海平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6期

全珍瑶 高海平

摘 要:诗人陆游曾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古至今,将理论知识加以实践本就是最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到贵州茅台镇进行实地走访考察,以探索中国白酒文化底蕴及中国白酒国际化的挑战和机遇为本次调研的出发点。通过为期五天的课题调研活动,不仅得出中国白酒文化对外传播困难重重的原因所在,更指明了培养白酒国际侍酒师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有助于中国白酒借助“一带一路”逐渐向周边国家渗透,形成白酒国际化体系。

关键词:贵州茅台;白酒文化传播;侍酒师

1.中国白酒文化对外传播任重道远

贵州之行,让我尤为感慨的无疑是这几千年的白酒文化。几千年来,白酒集中了大自然的恩赐和几十代人的勤劳智慧,多少人败在它的“石榴裙下”,正应了刘德亮先生的一句“让你\若梦若醒\飘飘欲仙\让天地颠倒\让世界旋转\把人类历史\浇灌的跌宕起伏\将琴棋书画\熏染的色彩斑斓”。在先后参观了遵义市博物馆、中国酒文化博物馆、中国酒文化城之后,让我心中滋生出对历史的敬佩,由一杯白酒便引申出千般故事,真真是“醉了刘伶,狂了诗仙。张扬了曹孟德,书写了鸿门宴。”;由一杯白酒延伸出了酒韵、酒俗、酒技、酒器等文化分支。说中国白酒是中国历史的一张重要名片,名副其实。

可这样绚烂的文化却日渐消沉,这也是白酒走出国门的挑战之一。与葡萄酒文化相比较,当代青年对自家白酒文化的了解知之甚少,我认为其原因在于其一随着时代的更替,青年人对外国文化潮流更加向往;其二在于白酒自身的口味辛辣刺喉不被大多的青年人所接受。在茅台镇的第五天,我们针对一些问题对当地居民及游客做了调查,其中一个问题“被调查人是否饮酒”,结果是大多女性不爱喝白酒,喜爱饮白酒的人多为40-50岁的男性。而葡萄酒伴随着人类文明,早在五六千年前已诞生,是欧洲璀璨文化的基石。其文化不仅在欧洲,在国内也是广为流传。虽然说白酒国际化势在必行,可真正做到走出国门是需要花费十年还是几十年的时间呢?让一种文化产物能够在国外站的住脚,那其博大精深的文化根本绝对不能被忽略。贵州茅台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李保芳提出茅台要向世界学习、要与世界接轨、要与世界同行。他指出,茅台在市场开拓的国际化程度、企业治理的国际化水准,以及品牌传播的跨文化影响能力等方面,与知名跨国酒企仍有相当的差距。所以,如何对外传播白酒文化并被人接受是白酒走向国际化所面临的挑战之一。

2.白酒自身工艺及口味

第二天,在茅台集团车间主任谭娟的解说下,我们了解到了茅台集团独具匠心的包装工艺,利用机械和人工相结合,不论其白酒的品质,还是瓶身的设计都是那么的细腻,一粒残渣、一颗黑点都会让一瓶酒“打道回府”。谭娟主任还提及了茅台的生产工序多达十几道,有间有繁,确保了白酒的口味精纯。在下午参观的中国酒文化城里,我们看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酒瓶,虽然说白酒酒瓶和葡萄酒、鸡尾酒酒瓶的风格大相径庭,可白酒酒瓶在我看来更加的精致,更加的贴近中国特色。在没有来到贵州之前,我对市面上大众的白酒酒瓶的看法并不是很好,总觉得单调不浮夸,略显俗气。在来到贵州之后,那些针对生肖、针对地区名族所设计的独具特色的酒瓶,着实让人惊艳,让人眼前一亮。在我看来,白酒的包装工艺、白酒细腻的生产工序、白酒酒瓶的精致无疑是白酒国际化的一大机遇。

至于白酒的口味,在来到茅台镇的第四天,我们对镇上大大小小的酒业进行了走访调查,了解到了酱香酒的度数一定要在53°以上,不然会使白酒的色泽偏黄、口味也不纯正。在走访过程中,我也有幸品尝到了茅台酒机场限量版、国窖1573和茅台镇上的自家酿造的散酒,这些白酒入口即化,进入口腔的一瞬便化成了一缕热气。但是,白酒的口味固然奇妙,却也有人不能接受白酒辛辣的口味,而在我们的走访调查中,部分白酒销售员描述外国人品尝白酒时也会露出难以接受的表情。许多酒业认为阻碍中国白酒走出国门的另一挑战便是中西方饮酒习惯的差异,高浓度的白酒不啻为影响白酒国际销量的又一原因。

3.培养白酒国际侍酒师的必要性

在国外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有时被视为普通的服务员,有时被吹捧为万里挑一的精英,他们之中有人拥有着“化干戈为玉帛”的能力,他们就是所谓的“侍酒师”。

在国外,一名专业的侍酒师需要具备品酒、侍酒、审美、礼仪等方方面面的能力,结合多种技能于一身的侍酒师在人力资源市场上往往备受瞩目。反观国内,侍酒师这一职业尚且处于初级阶段且相关人才分布极度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尤其是上海周边的沿海城市。在2008年,侍酒师这一职业才成为了多数人口中的黄金职业,人们逐渐认识到了侍酒师并不单单是开瓶倒酒的服务生,而是拥有专业的酒水基础知识和技能,懂得将菜肴和红酒合理搭配,熟悉酒水采购、管理库存等一系列流程的专业性人才。一名合格的侍酒师是人们口中所说的高素质人才,一名专业的国际侍酒师更是千金难买,这也是为何近年来部分国内知名酒企联合当地高校,共同培养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性人才,例如本课题主要研究对象白酒国际侍酒师,就是由五粮液集团联合四川理工学院共同打造的项目、培养的对象。那么,为什么我们要培养高素质的白酒国际侍酒师呢?

首先,白酒国际侍酒师是中国酒文化的载体。中华传统文化上下五千年,酒文化便占据了三千多个年头,在许多重大仪式、场合等都有着酒的身影,三千多年来,白酒见证了无数的朝代更替、经历了多次工艺改革,才形成了现在较为稳定的状态。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攀升,“中国”这两个字逐渐为人所知,直至今日,“中國”更是可以在国际舞台上和其他大国“肩并肩”。独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更像是一盘秀色可餐的美食,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居民慕名而来。而酒文化这样璀璨悠长的文化分支是了解、亲近中国传统文化的起点之一。白酒侍酒师作为中国酒文化的解说者与代言人,可以充分发挥语言优势,用国际语言讲中国白酒故事,引领国外品尝者了解中国酒之源、酒之名、酒之事、酒之功,感受中国传统酒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他们能发挥白酒基础知识,为白酒品尝者带来难忘的饮酒体验,让饮者在接受优质侍酒服务的同时爱上白酒文化,爱上中国白酒。

其次,白酒国际侍酒师是文化交流的先锋。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碰撞与交融必不可免,就是在这样无形的竞争之中,白酒国际侍酒师可以凭借自身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对外国语言的了解,为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普遍为人所知的是白酒在国内的销售量非常可观,时常供不应求,而白酒对外出口的销售量在国际贸易市场中仅占0.76%左右,还不到1%。和国外各大列酒的出口贸易在国际贸易市场中占有的比例相比,0.76%实在是微乎其微。在文化交流之中,白酒国际侍酒师便可汲取别国先进的酿酒技术、特殊的营销策略结合自家白酒的特色,为白酒制作工艺的改革及白酒对外出口的策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同时结交各国酒业人士,增强白酒在国外的知名度,为中国白酒品牌的形象代言,而使中国白酒品牌逐渐在文化交流中找到自身定位。

参考文献

[1] 黄平,黄永光,等.论酒文化与酒业发展的关系[J].酿酒科技,2012(10):17-26.

[2] 王洪渊,唐健禾.继承与发展:川酒文化国际传播研究可行性探索[J].酿酒科技,2013(5):105-108.

作者简介:全珍瑶(1998-),四川绵阳人,四川轻化工大学外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生,中国首届白酒国际侍酒师培养班学员。

基金项目:四川省大学生创新项目;白酒国际侍酒师人才培养及管理(CJCB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