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健飞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凸显,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居住小区高速发展,但居住区适老化景观绿化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本文通过对我国老龄化基本国情分析、特征与居住环境需求、适老化设计三大板块,从老年人生理与生活习惯的分析,深入居住区户外环境适老化设计主体,从老年人五大户外活动空间以及居住环境植物配置的角度,细化研究适老化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对策方向。
关键词:适老化;居住区; 绿化景观
1 老龄化的国情
伴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老龄化”现象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人口数据:截至2018年末,我国老年人口数:60周岁及以上24949万人(约2.49亿),占总人口的17.9%;65周岁及以上16658万人(约1.67亿),占总人口的11.9%。园林景观绿化从业人员,理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进行更多的思考。
目前绿化从业中坚力量大多为80、90后,其父辈或者叔伯辈多为50、60后,从业者日渐体会到适老化居住区景观环境的重要。当前,我国住宅景观绿化其增长方式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长期粗放型的建设导致住宅景观的适老化性能不尽人意,对住宅环境全寿命期适老化以及配置相应环境设施有待提升。
早在2006、2007年,国内即出版过《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城镇老年人设施规划设计规范》对老年人设施等指标提供了部分设计依据。2012年实施的《无障碍设计规范》第7.4.3条规定居住区建筑应按每100套住房设置不少于2套无障碍住房,实际老龄人员的居住量必定远高于此。设计建造功能设施全、性能优、绿化品质高、维护成本低的居家养老居住区迫在眉睫。
2 老年特征与居住环境需求
2.1 老年人的生理特征
进入老年阶段,人体机能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环境适应力开始减退,女性60岁以上,男性65岁以上会出现生理衰老的迹象。感官上表现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的衰退。在设计中,应通过合理布置绿化植物、增加夜间照明灯具、加大标识牌字样等来缓解视觉退化问题;通过增加景观灯光,采用视觉信号报警等方式缓解听觉退化问题;通过加强常绿与落叶树种搭配,确保室内通风与采光需要;通过配置无毒、无过敏源植物品种,避免绿化环境中因不当设计而产生对老人的潜在伤害。
生理退化表现在神经系统上为:记忆力减退、认知能力下降、智障症状等。在设计中可通过避免台步或迫不得已时加宽台阶触及面、合理降低单级台阶高度以便老人通行,缓解行动力下降问题;通过简化交通流程,设计易于识别的道路识别系统,缓解认识能力下降问题;通过设计半开放式灰空间等方法,方便互动沟通,提高老人安全性,达到缓解智障症状的目的。运动系统及免疫机能退化,在景观设计中应重点做好地面防滑处理,避免微小高差,重点部位安装扶手等无障碍设计。在景观小品形式、尺度和放置方式及类型等方面进行针对性考虑。
2.2 老年人的生活习惯
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特点与其身体、经济条件、文化背景、生活环境和兴趣爱好等密切相关,较多的中国老人选择独居,家务劳动的简化、经济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为其生活带来较大的变化。根据调研,其日常生活可以概括出以下特点:长期性与规律性、私密性与集聚性、个性化与共性化、退行性与渐变性。因此,适老性绿化景观设计中应考虑长期性的使用需要,方便老人根据自己生活的特点,保证其不同方式通行、游憩的需要,满足步行、拐杖、拐棍、轮椅、担架以及救护车辆能够快速抵离。
3 居住区户外环境适老化设计
居住区户外环境中,老年人通常有以下5类活动空间,老人活动区与儿童游乐区、绿色步道、小型交流场所、安静休息区、停车空间,且居住空间环境有相应的植物配置。根据国情传统,老年人大多在退休后不再重新择业,在家的时间相对较多,加上中国老人热衷于帮下一代看孩子,小区活动空间成为最密集的去向。
3.1 活动区与儿童游乐区
老年人要保持身心愉悦,需要充足的阳光与空气,参加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活动区是最不可或缺的一类场地,老人往往又是儿童在小区活动时主要监护人,因此老年人与儿童活动区应紧密结合。设计要点包括:1)居住区中应至少布置1块体量适中、硬化平整的广场;2)场地不可离居住楼体太近;3)不同活动主题的场地可以相邻布置,方便互动交流;4)场地不能过小,否则不便使用,也不能过大,避免“广场舞”等人员过多影响他人;5)场地旁应有休息座椅与置物台面与安全电源;6)考虑场地周边的绿化,为活动区提供荫凉与充足日照;7)场地朝向应考虑光线、风向等条件,方便旁人参与互动;8)场地铺设应防滑;9)设置适宜老年人的健身器械;10)儿童坐凳与老年人座椅临近;11)游乐区不宜设置水体;12)小品器具和场地应防止老人磕碰、绊脚。
3.2 绿色步道
独立于机动车道外的绿色步道,能满足老年人快步通行与健身的需要,设计要点包括:1)步道应长而循环,围绕景观区布置,并途经主要活动区,促进邻里交流接觸;2)应与居民楼衔接良好,方便出入;3)步道长度及难度应有多种选择;4)步道两边植物应常绿与落叶间或,确保植物多样性;5)避免漫长而笔直的步道,道旁应设置坐凳;6)必须保证无障碍与防滑设计,保持与楼体内部的衔接;7)部分步道可以结合景观廊或风雨廊,方便各种气候的出行;8)岔口不宜过多,沿路明确标识。
3.3 小型交流场所
小型社交活动有助于让老人重新融入社会,消除孤独感。设计要点包括:1)场所应注意日照、风向及道路等因素的影响。2)场所的座椅以木桌为主、木石结合为宜3)通道大小应考虑轮椅通行4)桌子下部空间应保证老人及轮椅的脚部方便插入。
3.4 安静休息区
设置安静休息区以便老人进行较为安静和私人的活动。设计要点包括:1)在景观较好或人流活动频繁处,设置一些相对安静的区域,做好动静分离,便于老年人休息观景;2)离主要步道不宜过远,保证与邻近步道行人的视线联系,利于及时发现隐患;3)满足向阳挡风的要求。
3.5 停车空间
对于很多老年人而言,电动车、残疾人车等出行工具必不可少,若前期设计实施中欠缺考虑时,易导致乱停车,障碍交通等现象。其设计要点包括:1)在楼栋单元或楼栋之间出入口附近,设置专用的非机动车区域。2)若入口场地受限,也可将路边空地空间开辟为非机动车停车场;3)地面停车区域可能会对住户产生视线干扰,应结合绿化予以美化。
3.6 适老化绿化的植物配置
适老化绿化种植设计要植物配置设计要点包括;1)植物配置层次感与季相性丰富,使植物品种多样与植物高低、远近有层次,如宅前以灌木、花草为主,东、南向窗前应以落叶植物为主;2)充分考虑植物配置的安全与美观性,避免大批量夹竹桃、杨柳等有毒、多絮树种;3)充分考虑植物速生与慢生特性。
4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居住环境适老化建设提升还任重道远。只有新一代的景观从业者将适老化理念融入日常设计的骨髓,将安全、适老、人性化设计与绿化景观品质的提升相结合,充分考虑到人性化与适老化的客观需求,才能设计建造出更为符合老龄化居住、更加以人为本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 赵晓征,养老设施及老年居住建筑—国内外老年居住建筑导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 [美]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人性场所(第二版),美国,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 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