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萍萍
摘要:教学有情是教育的重要原则,高校思政教育作为传授知识和培养德育的综合性课程,实施情感教育尤其重要。针对当前国内高校情感教育缺失导致思政教育流于形式、学生成长过程中情感教育弱化和缺乏情感教育认知的现状,需要通过把情感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增加情感互动,深化道德情感和创造良好环境,形成三方合力对问题加以解决。
关键词:情感教育;思政教育;合力
大学是国之重器,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高校思政教育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有效渠道。情感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和要素,思政课程作为传授知识和培育德性的综合性课程,把情感教育贯穿在课程实施的全过程尤为重要。
一、高校情感教育现状分析
“升学率”和“就业率”成为目前诸多高校追求和努力的重点,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和情感的教育反而受到冷落,片面追求“物化成功”的教育使情感体验弱化,高校思政工作中的情感教育问题繁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情感教育缺失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流于形式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思政课程作为非专业课不为学生所重视,加之对思想的考察难以形成统一标准,相关理论知识仅仅以“概念”的形式暂存于学生记忆,考试结束就抛之脑后。思政课真正想要传达给学生的价值观念、人生导向和希望学生养成的向善动力则被忽视,课程流于形式。
(二)对情感教育缺乏正确认知
情感教育认知的缺乏体现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两个方面。受教育者方面,学生刚走出高考“唯分数论”的大环境,对“大学”尚未形成准确认识,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呈现出被动接受和自我放任的两极分化。从教育者角度来看,高校思政课作为公共课普遍不受重视,影响思政课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以至于部分教育者忽视情感教育。
(三)当代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情感教育弱化
全球化推动思想朝着多元化、开放化发展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传统价值观念,这对青少年的影响尤为明显,许多大学生的价值认同和行为与中国传统文化已经相去甚远[1];加之中国进入社会转型期,新事物和新问题一起涌现,严重激荡着大学生的心理和情感[2]。情感教育大环境的多变性与复杂性对加强思政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提出新要求。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功能
加强情感教育的目的是抓住学生情感心理特点,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和进行自我教育,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一)推動高校教育目标的实现
情感教育在催化、整合人格要素的发展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通过培养、发展人的情感直接推动健全人格的形成,而且通过促进其他要素的发展推动教育理想向教育现实的转化[3]。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改造自身精神世界,能够催生和强化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推动高校“育人育才相统一”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情感教育影响和调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认同
人在对客体进行感知时与自身情感直接相关,在教育过程中,情感和认知互为条件,没有对事物的真切感受就没有情感,情感牵引认知走向深化,形成价值认同。
若思政教育的内容能够引起受教育者情感的强烈波动,则更容易获得具有长久性和准确性的记忆。其次,情感教育具有对加强认知的作用,思政教育通过选择和加工受教育者的知觉和记忆以达到教育目的,情感起监测作用,随时对变化的信息进行调整,促进或阻止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
(三)情感教育能够协调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人际关系
调节人际关系是情感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功能,能够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理解与认同,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展开和延续。在教学活动中,积极的情感因素能够活跃教育气氛、保证教育效果,促进融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学生学习态度的改善。
三、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情感教育的途径
高校思政工作的有效实施需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教书育人和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4],要求教育者重视情感教育的作用,善于运用教育方法和科学手段,激发受教育者的内在动力。
(一)把情感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
制度是在思政教育中加强情感教育的保障。针对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质量的客观实际,建立健全并有效落实思政课教师奖励机制,加大情感教育在考核方面的权重,使教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努力得到认可,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师进行情感教育的积极性和成就感[5]。
(二)增加情感互动,深化道德情感
情感互动是达成思想政治教育预期效果的保证[6]。教育者要坚持“三贴近”原则,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内容和手段,主动向受教育者传递情感教育,提高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感和获得感。要使师生依靠平等对话,在情感产生共鸣,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亲和力和针对性[7]。
(三)创设良好环境,形成三方合力
良好的外在环境是是推动思政教育中情感教育不可或缺的要素,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互动和谐的运行机制,切实加强情感教育,需要各方共同发挥作用。
父母要在亲子之间搭建良性关系,重视与子女的沟通交流,了解子女困惑;开展积极有益的家庭活动,在实践中加强情感教育。学校要启发受教育者情感,增强受教育者内在动力;摒弃空洞说教,注重情感教学,以境激情,以情育人。社会要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弘扬主旋律;加强社会因素的有机整合。家庭、学校、社会要坚持步调一致、口径统一,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合力,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教育营造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蒋成凤,李德.理性、互动与渗透——浅析情感在民办高校德育工作中的应用[J].湖北社会科学,2010(09):170-172.
[2]孙小莉.让情感教育在思政教育中彰显魅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0(07):59-60.
[3]何爱霞.情感教育价值探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8(02):105-110.
[4] [7]龙献忠,陈方芳,周继超,李梦伊.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8(19):33-35.
[5]姚利民.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现状与提升策略[J].大学教育科学,2019(05):20-21+122.
[6]邹国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情感互动效应及其实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27(02):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