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菊辉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认为,教育的缺失是能力剥夺的贫困,是比收入贫困更深层的贫困。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主要问题是人的贫困、思想的贫困、文化的贫困、科技的贫困。归根结底只因教育的长期贫困进而引发若干贫困,也才导致经济的贫困。经济落后可以通过物质扶贫、产业扶贫等方式去改变现状,但教育落后却容易导致陷入“低人力资本投资—低就业—低收入—低人力资本投资”
随着城镇化规模的扩张,无形中大大冲击着本就脆弱的乡村教育,乡村教育正面临着:教育软硬性优质资源倾向城市,优秀教师纷纷跑路,优秀学生流失严重等问题。
(一)乡村优秀教师“离土”趋势加剧
现在乡村教育面临严峻的问题是优秀老师纷纷通过各种渠道义无反顾的远走高飞,造成乡村教师离土趋势加剧的原因之一是待遇跟不上物价,经济条件差。乡村教师的待遇相对于城里教师的福利不是差一些,而是差很多,虽然上面文件三令五申要提高乡村教师待遇,然而各地方总是只闻雷声,不见下雨。比如,谈到城乡统筹工资这块,基础工资大家是等同的,然绩效工资这块,城里老师是乡村老师的十倍多,在城里绩效是以11个月来算,即一年拿23个月的工资,而乡村教师仅仅以1个月来算,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一年有好几万的差距,有谁不会心动。原因之二,乡村教师业务提升空间小,每年政府是以学校学生人头数来给学校拨款,城里学校每年有足够金额提供给老师出外进修、交流,加之学生素质高,老师上课的方式自然能放的开,而对比乡村教师一年到头扎根在学校,多数学校因搞建设等方方面面的原因是年年欠债,何谈小小教师的进修问题。
(二)乡村学校学生流失严重
在乡村昔日朗朗的读书声没有了,学校学生人数越来越少,90年代,我們乡有两所中学,每所中学人数大约都在700-800人,可现在两所中学合并为一所中学,人数才600左右,中学如此,小学同样如此,各村小当年的希望小学早己人去楼空,残破不堪,乡村学校一直存在学生流失的现象,近年来,流失现象一直在加剧。究其原因有三,其一,一部分乡村农民教育观念陈旧落后,教育在他们看来,投资高且见效慢,部分受教育程度低的家长选择让孩子辍学务工。此外,一些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重视教育,则会选择将孩子送到城镇学校上学,因为无论是教师队伍还是教学硬件,以及生源质量,乡村学校和城镇学校都有着很大的差距。同时,一些农民携子女进城务工也会导致乡村学生向城镇转移,进而减少乡村学校生源。其二,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城里学校以各种优惠条件到各周边乡村中学挖生源,造成优秀生源的大量流失,比如我们学校2019年开学,初一年级有近一个班的学生进了城,而这一个班近40个学生都是小升初考试成绩排在前列的学生。其三,优秀生源的流走,造成学校学生整体素质的下降,这更影响到教师教学的热情,而产生厌教行为,也使得一部分学生出现了厌学、辍学的现象。学生的流失,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乡村教育功能的弱化。
振兴乡村教育
(一)政府加大对乡村教育资金的扶持力度与监管力度
很多地方政府总是以财政困难为由,对乡村学校的资金投入非常有限,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应该实行全省统筹,做到基本工资与绩效工资全省统一标准。指望地方政府解决乡村教师待遇问题那是不可能做到的事,因为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从来也没有教师待遇这块。俗话说好刀要用在钢刃上,当前形式主义泛滥,学校亦不可免,各学校所求的是外在的美观,大气,完全忽略教育的实质内容,有人说建设一来,钱包鼓鼓,只有建筑,才有学校某些领导贪财的机会。
(二)加大对学生学籍的管理力度
现在的状况是乡村学校,班级数量是一少再少,班级人数也是少之又少,我们这一村小还出现了一老师教 一个学生的学校,而城里学校一个班6、70人这是常事。这样的现状对老师与学生而言,我想都不是一件好事,班级人数多教师教得累,效果差,学生未必能学到更多东西。加强学籍管理,让学生各安其所,城乡教育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