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新佐
摘 要:现如今小学数学教学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中,国家教育部门对小学数学新课改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时,不仅要注重对自身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引导和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数学实验引入课堂教学可以帮助教师很好的完成这一目标,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所以,本文就针对数学实验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实验;运用
引言: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都比较小,他们对知识的认知能力和自我管控能力都比较弱,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运用数学实验的方式进行教学,从而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为深刻。
一、将数学实验与情境创设有效结合
当下部分教师的数学课堂教学还在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教学的气氛较为沉闷,无法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适当的对学生进行数学实验教学,通过创设有效的情境与实验相结合,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习的知识内容,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让数学课堂有了灵魂。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教学《图形的运动》这节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把数学课本沿着课桌上端的边缘从最左边移动到最右边,然后让学生观察在刚才的活动中,哪些有变化?哪些没有变化?学生通过观察后很快发现:课本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形状、大小和方向不变。这样,学生通过上面这个简单的实验很快就掌握了平移知识。紧接着,为了巩固刚才所学知识,教师再安排这样一个实验:教师借助电子白板,为学生展示一个沙发不同摆放位置的图片,让学生找一找图片中有哪个图形通过平移,能够和正常位置摆放的沙发相重合,由于有了刚才的学习经验,大多数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答案,但为了进一步巩固平移知识,这时教师指名让一名学生在电子白板上实践操作移动这些图形,其他学生认真观察,从而找到和沙发相重合的图片。通过教师之前为学生设计的情景再结合刚才简单适用的数学实验方式教学,学生很容易的就理解和掌握了平移的知识内容,而且还很好的发挥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操作的能力,有效地调控了教学课堂的气氛,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好地提升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
二、利用教具开展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忽略了学生为课堂学习主体的地位,导致学生学习过于被动,未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应该不断的改进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教学《克与千克》这节课的教学时,在上课之前老师可以准备天平秤和电子秤这样的教具带到课堂上,并且让学生带来挂钩式的电子秤,然后老师拿出一本书放到电子秤上,上面就会显示书的重量为0.25千克,再把书装在塑料袋里用挂钩式的电子秤进行称量发现和电子秤称量的结果一样也是0.25千克,再把书放到天平秤上称量就会发现此时显示的重量是250克,数学小实验进行到此教师紧接着提出问题:这本书电子秤称量的结果是0.25千克,天平秤称量的结果是250克,同学们有什么发现?细心的学生很快发现0.25千克和250克都是这本书的重量,只是单位不相同,所以0.25千克和250克是相等的关系。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因此通过利用教具开展实验教学,能够让抽象的数学知识简单化,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效地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将数学实验运用在数学知识的拓展过程中
在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知识中,有很多的知识是有所相关联的,为了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对所学知识内容的掌握和理解,教师可以通过数学实验教学的方式为学生拓展相关的数学知识,有效的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教学《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时,老师可以先對课本中的知识内容进行教学,使学生明白角的含义,然后教师就让学生动手画出一个包含角的图形,并且借助教学工具来测量角的度数,这一过程中,学生就有可能画出不同类型的角,很快帮助学生拓展出钝角、直角,锐角的知识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给学生建立一个角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以后学习相关内容:比如三角形按角分类时,能够把这些知识点相关联起来。在这节课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设计这样的环节:让学生用自己的胳膊形成一个角,把角变大再变大,想一想,在这个过程中你的胳膊变长了吗?把角变小再变小,这个过程你的胳膊变短了吗?从而引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这样的操作体验,为以后学习三角形、四边形内角和奠定基础,三角形内角和180度,与三角形大小无关,同理四边形也一样,依次类推多边形内角和只与边数的多少有关。这样的数学课堂教学才会有新的突破和发展。
四、开展操作型数学实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教师对学生进行实验教学时,学生能通过实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内容。但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使学生提高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以及在实际当中运用数学公式等等这类的问题,可以通过开展操作型数学实验的方式,教师带领着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数学理论知识,使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为了能够使学生在今后数学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数学实验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完善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学习兴趣,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高高.关于小学数学教育方式方法的探索[J].学周刊,2020,(6):16.
[2] 杨苗苗.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J].华夏教师,2019,(2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