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鲁西南地区传统民居中儒家文化的体现

2020-10-21 00:03段尚
大东方 2020年3期
关键词:传承发展儒家文化

摘   要:中国的历史悠久,疆域辽阔,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地理环境多种多样,社会经济环境也不尽相同。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了各式各样的传统民居形式,每个地区传统民居都深深的打上了当地文化和环境的烙印,生动的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上九古村是济宁市邹城县最有代表性的传统民居聚落,通过一千多年的历史沉淀,其独具特色的传统民居环境给儒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物质载体,同时传统民居中蕴含的儒家文化元素又使得这里的民居环境更具有生机和活力。论文采取理论研究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上九古村的传统民居形式和蕴含其中儒家思想元素为研究对象,系统地分析了上九古村的历史发展、街巷布局、民居建筑形式、历史公共建筑环境等,并对在古村落中产生的儒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调研分析,总结出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的关系,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古村落传承与保护方案。

关键词:上九古村;儒家文化;空间构造;传承发展

上九古村坐落在两山之间,村北临近朗子山,向南就是有名的微山湖。因为坐落在山上,村民就近取材,人住石头房、脚踩石头路、院墙石头垒,所以上九村也叫做石头村。村内现存许多的文化古迹,如玄帝观、爷娘庙、梁祝结拜地、秦皇故道、萧进士院、老学堂、古戏台、老廊桥、六合院及各类作坊店铺,在这些遗迹当中,都能看到其中通过千年传承发展而蕴含的儒家思想。

一、“中庸”思想对于上九村村落布局的影响

论语·庸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中庸之道指的是中国古代唯心主义哲学观点论,它是出自儒家的文化著作《中庸》。一般认为,中庸思想指的是一种不偏不倚,公正和解的为人处世的态度。

单从字面意思来看,“中庸”的“中”还有中间、中等的意思,儒家思想通常反对极端主义,而是通过在对立的两极之间寻找温和的解决方案,既不能“过”也不要“不及”,在追求“广博”的同时又要保持“极其微妙”,这些都是在两个极端之间寻求温和解决方案的方法。可见,“中庸”思想除了教人待人处事之外,也能适用于解决村落的空间布局。

上九村的村落布局运用中轴线意识,强调左右对称,讲究均衡之美,从平面可以看出,村中心河流将上九村一分为二,而村中建筑都围绕中心河流汇聚,村落之中建筑单体与整体布局讲究,左右对称分布,个体房屋的高度紧凑,外部封闭,内部呈现向中心呼应的趋势,有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种既注重单体又注重整体的布局方式,体现了古人在建造村落时对于儒家“中庸”思想的考虑,同样这种左右对称的中轴空间布局方式也更能体现古村落建筑布局的和谐之美。

二、“天人合一”思想对上九村村落选址的影响

儒家文化根本上是一种农耕文化,而农耕文化尤为重视“天人合一”的思想,因为人在自然界中耕作,离不开自然的哺育,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是中国自然哲学突出的特点。“天”指的是世间万物,代表的是孕育一切的自然,“人”是指自然界中的人类,也就是我们自身。人源于自然,同时又能改变自然。孔子说过:“知者乐山,仁者乐水。”荀子也提出:“天能生物,不能辨物;地能载人,不能冶人。”从这里可以看出,儒家认为,人与自然的地位是平等的,两者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人与自然亦有差别,人与自然可以感通,通过感通自然,人可以认识把握最高的规律。由此可见儒家“天人合一”思想讲求世界万物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事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这种思想着眼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尊重自然规律的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而上久村地处两山之间,人住石头房、脚踩石头路、院墙石头垒,村落不管是建筑还是景观都大抵是用石头构造,这种就近取材的建造理念,体现“天人合一”思想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夙愿。而从村落选址来看,村落的东西两侧都有优质的农田可供村民耕种,同时又依附大山,可以充分利用丘陵的林地资源。村中心就有丰富的水源,这种背山面水的选址,有效利用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

三、“兴学重教”思想在上九村的体现

儒家思想重视教育,孔子本质上就是一名教师,他一生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聚徒讲学,传输学识上面。孔子说过:“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他认为教育对人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作为济宁州下一个小村,上九村也延续着对于教育的重视,其中萧进士院,老学堂已然保留至今。现今,老学堂门口依旧记录着历代上九村人对于教育这件事的重视,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郑锡堂“爱生如子”的故事:郑锡堂是济宁州远近闻名的教书先生,有一年春天,一个学生因病没有来上课,郑锡堂当晚走了几里山路到学生家里为他补习功课,见他家中一贫如洗,没钱买药,郑锡堂就把身上仅有的几枚铜钱留给他。回来后,郑锡堂又召集学堂里的学生为他捐钱捐粮。郑锡堂言传身教,爱生如子的故事广为流传,十里八乡的村民纷纷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老学堂来求学,他教过的学生有很多成为一方名士。正是由于上九村身处儒家思想影响最深的济宁州,才能培育出郑锡堂、萧进士这种有识之士,而他们功成名就之后,再对上九村村民进行回报,从而使得上九村的教育一代一代传承至今。

四、“孝”在上九村院落布局的体现

孝道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传统社会十分重要的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一直传承至今的传统美德。孔子创办私学时把“孝”放在其教学的首位,作为道德的根本。而朱熹是后汉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继承儒家传统思想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佛道思想,提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他把“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作为“五教之目”。综上可见,孝道通过五千年的传承发展,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百代相传的优良传统。

而在上九村,最能体现“孝”思想的建筑形式的就是郑家六合院。郑家共有兄弟六人,是当地有名的大户。但是最让人钦佩的是他们六个手足情深,为了照顾双亲,互相约定成家之后不分家,建成了这样一个大院套小院的院落。“六合院”呈长方形,依山势而建,占地约一亩见方,院墙均由石头垒成,进入大门后,一共有五进院落,大小房间共有28间。房子的墙体采用等距型压茬建造,石料采取风摆柳、黄瓜架、一炷香、满天星等方式摆放,精打细琢,镶嵌的格外好看。院中还保留有牛屋、石磨、石槽等用具。六合院的東侧主院为父母所居,主院两侧各两个石头院落,南北相对又是两个小院落,这是六兄弟为了方便照顾父母而建。六个院落均有门道相连,同走一个大门。郑家在上九村是大姓,有着很高的威望,这是因为郑家一直秉持着的严谨的家训,现如今,六合院门前仍有郑家的家训贴在院墙上,上面写着:父子慈孝,爱及他人;夫妻和顺,亲善四邻;兄弟次序,唯贤是尊;至诚至信,叶茂根深。郑家六合院是上九村淳朴民风的代表,也是千千万万农村家庭的缩影。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受到了儒家文化、孔孟思想的影响,反映了村民们遵守孝道、仁义和礼仪的风尚,是儒家思想对村风民俗影响的体现。

五、“风水学”在上九村建筑的体现

风水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风水学实际上是地理学、地质学、星象学、气象学、景观学、建筑学、生态学以及人体生命信息学等多种学科综合一体的一门自然科学。它提倡的是通过周密地考察及研究、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从而顺应自然,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最适宜人居住与生存的环境,营造天时地利人和,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而这种思想在本质上是跟儒学文化提倡的“天人合一”是不谋而合的。

而上九村的村落布局及村落选址也是收到风水学说的影响。从风水环境学派对与村里罗选址和格局的要求来说,村落应有大山脉为主山的靠山,四周围绕群山,并分别寓意四灵兽,村落的建筑朝向宜南北向并根据地形集中布置,村前宜有溪流环绕村边而过。而上九村北部有郎子山,南有牧山,东有樊山,东有独子山,整个村庄位于群山中央的平原地带,形似聚宝盆,东南还有下九水库,地理位置可谓符合风水学的要求。而建筑布局来看,村中建筑大抵向南,符合风水学“北子、南午”“背山望水”的理想朝向。

总结

上九村是在千年的历史沉淀下逐渐形成的空间环境,同时上九村也是自然环境与历史人文环境的空间结合,它所体现的不仅仅是生活和居住的场所,同时是古人智慧的凝聚,是儒家精神的体现。因此,我们在对上九村这样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传承研究时,要从物质与非物质层面同时进行:既要保护传统民居建筑本身,又要保护继承传统民居所蕴含的地域传统文化。只有同时兼顾内外的上九村保护方案,才能真正将上九村村落本身连同其“儒家思想”一同传承发展下去。

作者简介:

段尚(1994.4—)男,汉族,籍贯:山东济宁人,西安美术学院,16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艺术设计,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导师:吴昊 教授

(作者单位:西安美术学院 )

猜你喜欢
传承发展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与我国文化建设研究
儒家文化助推核心价值观培育
中国共产党传承发展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和实践述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苗族鼓舞的传承及发展探讨
浅论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声乐创新教学与贺州瑶族民歌传承初探
浅谈湖南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浅析甘肃清水县轩辕鼓舞的风格特征
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基于儒家文化下的产品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