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丽莎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主要是指广大教育者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个人思想品德素质形成和发展自然规律,不断优化教育实践活动,使广大教育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不断产生亲近感和悦纳感的一种自然推力。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不是一个单一的整体,而是多种教学要素相互协同作用而产生的"整体合力",由思想政治教学主体亲和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亲和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亲和力、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亲和力综合构成。本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概念和基本构成要素问题进行具体阐述,以期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基本构成要素这个角度深入探讨如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这一问题。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概念;构成要素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指出,青少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教育引导和严格栽培;需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青年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随着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这一问题受到了广大学者的关注,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这一问题的研究,渐渐成为国内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要想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促进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升级,以便更好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要求,必定要求高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在现今的教育环境下,加深对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内涵和构成要素的理解,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概念
生物化学领域里最早出现“亲和力”这个词,在这一领域内“亲和力”主要是指两种原子之间相互关联的特性,之后 ,“亲和力”一词在人际交往方面运用得越来越频繁,主要表示一个人对另一个友好和善的态度。随着社会的发展,“亲和力”一词在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中也得到广泛运用。在这些学科中,“亲和力”一词虽然有不同的定义,但其基本内涵都指的是事物之间的吸引力。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领域,“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这一概念的界定经历了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学术界实现了从“人”的层面向“教育实践”层面的延伸,从”教育实践活动本身”和“教育对象”之间的关系对这一概念进行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主要是指广大教育者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个人思想品德素质形成和发展自然规律,不断优化教育实践活动,使广大教育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不断产生亲近感和悦纳感的一种自然推力。
二、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构成要素
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不是一个单一的整体,也不是一个简单的逐步展开过程,而是在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不断交替重叠的动态系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亲和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亲和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亲和力、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亲和力四种要素共同构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
1.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亲和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织者和实施者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包含两类人员,分别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对学生进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工作人员。无论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还是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教育主体都需要用自己的人格、情感、理论、传授魅力吸引教育对象,让教育对象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亲近感和悦纳感。教育对象内心的这种亲近感和悦纳感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最终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亲和力是所有构成要素当中最核心的部分,是协调其他各要素的桥梁,所以主体亲和力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关键。想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就必须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出发,建立一批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队伍,用他们的人格魅力、情感魅力、理论魅力、传授魅力影响教育对象、吸引教育对象,让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对教育实践活动产生亲近感和悦纳感,最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
2.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亲和力。教育者想要传递给教育对象的一种价值观念便是教育内容,它不仅是教育目的的载体,同时它也构成了教育关系的基本要素。就高校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和日常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体现的亲和力构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两个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亲和力方面,要求教育内容的知识性、真理性和价值性。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历程可以得知,这一学科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常论常新的学科,因为它的不断发展不斷革新,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过程中就要求教育内容解密结合时事,并且贴近学生生活,能够回应学生的各类诉求。就日常层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而言,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内容应该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关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生活、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实践过程中需要坚持做到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学习生活问题相结合的原则。
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亲和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主要是指为了实现教育目标,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亲和力则是指高校所采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很容易被学生接受。自2018年9月起,“00后”大学生们陆续踏入大学校园,据统计,大学新生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出生于2000年或之后。这群被称为”千玺宝宝”的大学生是伴随着网络的跨越式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的生活、学习习惯受网络影响很深,与“80后”、“90后”相比,也具有自身独特的时代性特点。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革新的学科,教育对象发生变化,想政治教育方法也应做出相应调整,结合“00后”大学生的特点,想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亲和力,要善于利用网络技术,把传统教学优势与网络技术结合起来,采用“00后”大学生乐于接受的网络教学方法,加强民主讨论,通过网络教学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学习趣味性,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亲和力。
4.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亲和力。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所有能对人的思想品德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因此它具有广泛性的特点,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各类物质、精神和信息都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虽然人创造环境,但是个人又在社会大环境中生活,受大环境影响。在高校里,高校环境由师生共同创造,师生又都受学校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在一定的环境中开展,教育环境与教育活动相互影响,教育环境也相当程度的影响着教育主体、内容和方法,最终影响教育活动效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亲和力要求高校教育环境和谐、开放并具有人文性。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亲和力需要从两方面展开。从物质环境方面来说,在大学校园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需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人文关怀,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从精神环境方面来说,大学校园的校风里需要做和谐、开放,支持学生个性化发展,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诉求。
三、结束语
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不是一个单一的整体,而是多种教学要素相互协同作用而产生的“整体合力”,由思想政治教学主体亲和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亲和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亲和力、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亲和力综合构成。想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需从“整体合力”角度,关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各要素之间协同并进,达到最优化。
参考文献:
[1]李进荣,朱瑛.日常生活维度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三重逻辑生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36(01):129-132.
[2]叶方兴.论作为感受性评价的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5):41-44.
[3]陈妍,洪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1):61-63.
[4]张静,李苏婷.心理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生成与培育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9(04):8-13.
[5]刘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4):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