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产业视域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时代意义

2020-10-21 09:00许天骄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7期
关键词:文创产业活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许天骄

摘  要:本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过程所面临的非物质属性淡化、非遗本真性价值忽视、伪商业化趋向明显等问题进行论述,从经济价值创造、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就业结构性矛盾缓解、社教服务功能发挥等层面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开发、活态传承在文创产业开发过程中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文创产业

文创产业核心竞争力在于“创意”,兼具艺术性、观赏性、收藏性、实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本土文创产业能动发展的标志性名牌和原生动力,与多行业产业具有高度互融发展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有利于发挥“文化记忆”拉动经济发展、刺激就业消费、促进环境保护、社教服务功能。。

1“遗产性”文化记忆活态传承的紧迫性

1.1非物质属性淡化

“非遗”强调技艺、经验和精神传承,“非物质”是其根本属性。“工业文明”时空场域下,“工具理性”抬头,非遗活态传承面临“物化包装”风险。如:泰山“石敢当”、三孔“家谱”等旅游文创产品属景区售卖实物,是非遗文化传递的重要环节,目前,部分旅游景区现有文创产品设计思维、功能属性同质化程度高,区域特色、文化韵味减少,缺乏针对性主题体现过程。旅游文创产品应在突出文化创意核心、满足实用功能的基础上,融入区域文化,打造地方品牌,突破“物化”藩篱,避免“低俗化”“商业化”趋向。

1.2非遗本真性价值忽视

非遗旅游是实现非遗资源公众展出功能的主要方式。非遗本真性价值是能给旅游者提供深入文化底蕴真实体验的根本属性,进而派生出社会价值、旅游价值、经济价值等连带价值。目前,我国遗产旅游业过分追求旅游、经济等派生价值,忽视非遗技艺、经验、精神传承、文化内涵等内在本真价值。派生价值受经济环境、政治气候等外界因素强烈影响,具有动态性、时效性特点;而本真性价值的透彻体现,则有利于经济功能、社会教化作用充分发挥。故而,通过非遗旅游使非遗文化内涵、传承价值完整体现,是还原非遗自然本真状态,使非遗获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生机,让游客对非遗本真性价值产生高度认知保护意识和派生价值体现的根本路径。

1.3伪商业化趋向明显

雇佣传承人在博物馆表演、利用非遗元素制作劣质旅游纪念品等低俗行为是“杀鸡取卵”式攫取非遗经济价值现象,目前,非遗活态传承过程“伪商业化”趋向明显。非遗传承保护从不排斥“商业化”,商业化意味着关注与认同,有时代传承存续价值。从古至今,文化艺术从未脱离经济体制独立存在。非遗底蕴深厚、历史久远,囿于固有产销模式,欲真正融入现代生活,焕发时代活力,需进行生产、销售模式升级换代,补齐缺失产业链环节,认同传承人创意源头、主体地位,吸纳多元化背景人才,融合大众消费观念、文化品位,携手傳承人共同解决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式更新问题,在商业化过程中真正实现非遗活态传承和生产性保护。

2 在文创产业开发过程中的现实意义

2.1 内容性消费吸引力与经济价值创造

科技产品风潮席卷全球,随着科学技术日趋成熟,以长时间、高投入为永续生存基础的高新科技行业,获利、成长空间均受到挤压。消费过程中的愉悦感、体验感、设计创新性与思维导向力成为产品价值衡定的重要筹码和消费者决定消费与否的关键因素。以“内容”为核心、以“创意”为消费吸引永生动力的文化创意产业即兼具内容持续创新与消费体验满足双重特性,对扩大内需、提振消费具有重要作用,有效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目前,文化创意经济年均收入可达2.25万亿美元,全球净出口量达到2500亿美元,具备与相关产业联动发展的经济价值创造潜能。

2.2 环境保护属性与城市产业结构调整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和政府的奋斗目标;我国经济发展道路上面临日益紧张的资源危机、环境污染,是阻碍我国经济取得长足持续进步的“拦路虎”“绊脚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文化创意产业以“创意”为永动核心,依托组织联盟进行资源整合,作为环保、高效的新型经济体,契合习近平总书记“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新时代“绿色发展”要求。

2.3 就业岗位总量增加与结构性矛盾缓解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文化产业高端部分,通过品牌打造、文创衍生与社会需求充分接轨,在相关行业高端创意水准需求基础上,涉及新闻出版,影视广播,软件、网络和计算机服务,媒体艺术,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旅游、休闲娱乐等辅助领域,与信息技术、传播技术、自动化技术等密切相关,具有高知识性、全智能化特征。文创场域基本跳脱传统意义上园区式工业思维,以高文化、高技术、高管理为人才引入标准,有效实现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相互带动、促进和公众参与度提升,现为多元领域创意阶层中高水平、创新型人才提供每年约3000万个工作岗位。

2.4 渗透式文化宣传与社教服务功能发挥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相当高的跨领域沟通协调与资源整合能力,即通过合理协调公私资源,实时接合社会需求,积极承作公众参与,为社会公众提供具有内在联系行业集群的深层、优质文化体验,与基层广大民众实际生活具有密切联系,籍此发挥各领域优质创意文化社教服务功能。首先是文创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渗透,通过产品理念、创意元素融入,与工业、农业、服务业生命周期结合,对产品受众形成多次元文化理念影响;其次是文创产业对常规文化产业渗透,如:“互联网+非遗”、新媒体传播等可对文化产品观赏性、吸引力,传播广度、力度进行优化提升;再次文创产业涉及不同档次、各种品类多种产品,总体受众总量基数庞大,贴近受众实际生活,可为多元群体提供多元选择。故而,文化创意产品的外向型、强渗透性为其社教服务功能发挥提供了属性保障。

参考文献

[1]  马知遥,常国毅.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性保护的方法论与道路探究[J].民族艺术研究2019,32(06):135-144.

[2]  陈岸瑛.非遗保护,使古老的中华文明再度年轻[N].贵州民族报,2020-01-02(A03).

[3]  彭佳,唐林伟.我国非遗手工艺传承研究:背景、内容与展望[J].当代职业教育,2019(06):37-42

猜你喜欢
文创产业活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于博物馆文创发展问题的若干思考和对策
基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为例分析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开发
基于文创产业发展的设计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面向文化创意产业的闽南民间故事活态传承路径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价值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