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静
摘 要:近年来,各大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加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对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艺术类课程中,思政教育与之相融合,并协同发展特色教学也在如火如荼得进行。在民族声乐作为音乐专业中重要的一项教学分支,本身具有民族个性,将思政教育与其相结合,有针对性得进行教学实践,更有效得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作用,是提升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的关键。
关键词:课程思政;民族声乐;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不同于“思政课程”,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課程思政”是一种思维方式,也可以说是一种理念,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通过使用积极、有效的教学手段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之结合,使其教学内容、教育思想或理念都能上升为思想政治的高度,同时将“立德树人”与专业课程协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教育主体,并服务于社会。其次,“课程思政”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和价值体现,并通过一定的形式或渠道展现在人民大众面前,所谓“隔行如隔山”,将受众面拓展到人们都能“触及”到的地方,内容、形式或者思想方面的输出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高校作为专业人才输出的重要阵地,专业课程的“思想”内容有效的得到继承并发扬,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
一、民族声乐教学渗透“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民族声乐专业本身就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鲜明的民族特点更使其拥有广大的声乐爱好者,由于与西方有着不同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和审美判断,因此,在借鉴西方音乐教育的同时,将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始终,将来自人民的呼声融入情感表达中,这样才更容易被广大人民所接受并感染。
课程思维的新发展离不开不断创新、不断成长的教科研改革,而教学改革面对的新事物、新难题越来越多,单靠教师个人在课堂上,依靠自身能力难以胜任教学任务,加之,现阶段高校声乐教师普遍年轻化,这就迫切需要进行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的、新的教学改革,需要相互借鉴,共同探讨,构建艺术类学科课程改革的新方案。近年来,课程改革逐渐成为热点,但关于高校民族声乐专业的特色类改革较少,参考中西方音乐教育成果以及教师们的集思广益,关于新课程思维改革的研究呼之欲出。
在更多民族声乐作品的学习与熏陶下,将思政教育融入作品诠释的环节,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还有利于塑造其优秀的人格品质,从而形成个体自信、社会自信,自觉融入社会和国家的更高追求中。
二、“课程思政”渗透下的民族声乐教学改革
近些年来,民族声乐课程在实践“学科德育”的基础上,发掘并整理民族声乐作品中所能涉及到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综合素养课程、民族声乐专业教育课程三位一体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
第一,“思政课程”渗透下的民族声乐教学改革方向围绕课程内容、授课形式、项目引入、评价与考核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课程内容打破传统章节,重组内容顺序。如,按照课程模块进行声乐教学,包括理论模块,实践模块,自由创作模块等。开展多种授课形式以节约教学资源,如,自行排演经典歌剧(片段)等。引入固定项目带动教学,如,各类比赛、文艺演出等。重新制定新型评价与考核方案检测教学成果。
第二,通过精选曲目提炼教学内容,利用教学软件功能同时开展一对一(单独课)、一对二(小组课)、一对多(小重唱、小合唱等)等多种授课形式,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以项目带动教学,以学院常规固定项目以依托,教学围绕项目开展,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全员参与,力求人人头上有项目。
第三,采用行动研究方法,开展校本课程和特色活动,引领教师通过课程开发和课例研究等合作性、研究性实践,设计相关的实践活动,丰富教研活动的内涵,尝试建立与思政教师的沟通合作关系,通过思政教师的参与,适当引导学生理解思想理论知识,自觉建立作品与政治相互关系,分析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的各自分工,并在活动中边实验边总结,使之上长至更改认识的高度,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第四,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突出示范性作用。民族声乐演唱作为舞台上较为活跃的一支力量,在社会中更容易被人们关注,这就需要声乐专业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教育同频共振。
第五,考核和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如,制定周考核和月考核计划,考核与项目完成情况挂钩。加强教师的听课考核,听课形式不限,可以听理论、排练或是回课反馈。教学能力有没有提高,关键要看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数量和质量。开展以讲座或音乐会的形式加强师生间的观摩,提出问题,整改再提高,并且研究相关课程的融合部分,如,合唱、重唱排练等。
第六,坚持以生为本的主体性原则,也可以参考“翻转课堂”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学生的成就感就是民族声乐“课程思政”改革的主要检验标准。
结 语
民族声乐教学渗入思政教育,并非单纯得演唱“红歌”,而是使声乐教师对课程美育与声乐专业教学的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将专业技术技能教学与思政教育结合,通过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民族声乐专业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创新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构建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课堂模式,教学中利用民族声乐作品资源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心,提高艺术审美能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自由发展。
参考文献
[1] 沃耘.高校法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路径与对策[N].天津日报,2019-3-4.
[2] 周恩泽.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声乐课程教学设计与应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