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大歌文化发展概论

2020-10-21 12:31丁宗尧
黄河之声 2020年6期
关键词:艺术特征历史

丁宗尧

摘 要:侗族,是一个具有文化传统的民族。在我国,侗族大歌是优秀古代艺术文化遗产之一,同时也是目前所发现最完美的多声部结构民间合唱,被誉为“天籁之音”,它极具民间音乐艺术特色,是我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瑰宝。侗人们各个能歌善唱,侗族大歌有着鲜明的风格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本文将从侗族大歌的历史起源说起,对侗族大歌的艺术特征和演唱形式进行阐述。

关键词:侗族大歌:历史;艺术特征

侗族,是我国历史较为悠久的一个少数民族。侗族人口约二百多万左右,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和广西三省的交界处,其中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侗族的主要聚集地。在侗乡侗族人民事事用歌,侗人们视歌为宝,普遍认为掌握的歌越多就越有知识,因此他们总是用歌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无论什么时候都能听到侗人的歌声,所以就有人把侗乡比作成是歌的海洋。

一、侗族大歌的历史起源

关于侗族的来源,可谓是百家争鸣。有学者认为侗族源于古代的百越。但也有些学者认为侗族由骆越支系发展而来,其原因是因为侗族文化与骆越文化较为相似。侗族有多种崇拜,崇拜自然物,侗族人居住的村寨喜欢依山傍水修建,寨边修建梯田,寨前通常有溪流穿过。侗族人生活主要依靠农业生产,擅长在稻田中养鱼。

侗族民间没有专门记载侗族大歌的历史,宋代《老学庵笔记》中有“至一二百人为曹,手相握而歌”的记载;明代邝露在《亦雅》中提到“侗亦僚类...善音乐,弹胡琴,吹六管,长歌闭目,顿首摇足...”这就说明在侗乡事事用歌,人们敬重善歌者,侗族人民无论婚丧嫁娶还是喜庆丰收都是以唱歌的形式来庆祝。按此文献的时间来推算,侗族大歌距今有近五百年的历史。

侗族地区的交通相对闭塞,侗族人民生活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中,侗族与我国许多少数民族一样没有文字,社交礼仪、知识文化等都需要靠口口相传。在侗族,能歌者备受人们尊重,长辈鼓励晚辈学歌已成为习俗。侗族大歌主要流行于偏远的南部方言地区,侗族民间有传统的歌班、歌队组织,由大家公认的唱得好的歌者担任歌师,歌师大多为年长者,一年四季学习从不中断,歌班按成员年龄分班,儿童六岁就可以在歌班中学唱民歌,成年时已经就能熟练地掌握各种类型的民歌了。歌班除了学习唱歌外,通过唱侗族大歌学习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这种组织有着完整有序的社会教育系统。

二、侗族大歌的音乐特征

侗族民间多声部歌曲统称“嘠老”,侗语中噶意为歌,老即大,意为参演人数众多的民间合唱形式。侗族大歌是结构较长的民间复调合唱歌曲,曲调歌词押韵,旋律多变,节奏节拍较为自由,是中国支声复调音乐的一种形式。在声音上善于模仿自然之音,以人与自然、爱情和友谊等为主要歌唱内容。侗族大歌多为领唱与合唱,即一领众合、众低独高,以童声合唱为主,分高低声部复调式多声部的合唱。侗族大歌的参演人数较多,规模小到几人大到几十人上百人,参演的人越多效果越好,场面壮观气势宏大。大歌节奏不固定,多用混合拍子,节拍较为自由,大歌通常使用和声演唱,小三度音程为主,声部以三声部四声部为主。由于侗族大歌没有固定的曲谱,因此各村寨、歌队对一首相同的歌都有自己独特的唱法。无指挥、无伴奏也是侗族大歌的一个主要特点,歌队演员在演唱时配合十分到位,全靠从小到大所受的训练和平时练歌的默契。

三、侗族大歌的形式与种类

在侗族,侗族大歌主要流行于六洞和九洞地区,在侗族民间人们对大歌的旋律、内容及演唱方式等方面划分大歌的形式与种类。若是以演唱对象来划分,又可划分为男声大歌与女声大歌,男声大歌雄壮有力,女声大歌优美动听,这两种大歌队伍虽各有其特点,但在演唱方式与种类上无非以下几类:

1.叙事大歌:侗语称“嘠君”和“嘠尽”。是一种叙事性合唱歌曲,表现方式以齐唱为主,通常在结尾处分成双声部,内容多为故事和长篇曲目,歌词一般较长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嘠尽”音乐舒缓,旋律较为平稳,内容便于听懂,节奏性不强。

2.儿童大歌:侗语称“嘠腊温”。演唱不受场合制约,主要特征为节奏轻快、歌词比较短、音域不宽、朗朗上口。

3.礼俗大歌:侗语称“嘠耶”和“嘠莎困”。是礼俗场合演唱大歌的总称。之所以有不同的名字,是因为礼俗活动和祭祀对象不同。“嘠耶”是正月初二祭祖母堂时踩堂唱的歌。而“嘠莎困”是有外寨客人来时主客之间所对唱的歌。

4.戏曲大歌:侗语称“嘠瓦”。是演侗戏是所唱的大歌。演唱时歌者们一起合唱,一般用于开场或收场,齐唱形式为主,同时也被称之为群众歌。

5.鼓楼大歌:侗语称“嘠得楼”。鼓楼大歌多为男女歌队在鼓楼对唱,因对歌时只在鼓楼演唱固称为鼓楼大歌。鼓楼大歌是在鼓楼里迎接宾客时演唱,鼓楼大歌的特点是缓慢,内容多与情歌有关。

6.声音大歌:侗语称“嘠所”。旋律常模仿自然界的鸟类昆虫等声响,旋律起伏大声音优美,加以和声衬托,声音变化多,重在突出声音和曲调的美,但歌词比较短,通常穿插在鼓楼对歌中间。

结  语

总之,侗族大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是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艺术瑰宝,它不仅反映了侗族民众的生活情境,同时也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侗族人民为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记录着侗族的历史与文化,反映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参考文献

[1] 李梦琪.侗族大歌研究综述[J].音乐时空,2014,(23):9-11.

[2] 杜康.浅析侗族大歌的音樂特点[J].北方音乐,2017,(24).

[3] 杨毅.侗族大歌的独特艺术魅力[J].贵州社会科学,2014, (08):152-156.

[4] 刘明珠.侗族大歌起源研究[J].金田,2014,(03).

猜你喜欢
艺术特征历史
广西贺州过山瑶尖头头饰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汉语言文字的艺术特性与创新设计
新历史
电影《煎饼侠》的大众艺术美学特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九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5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