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莹
摘要: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包括歌唱游戏、韵律游戏、奏乐游戏、音乐欣赏。其中韵律游戏包括:歌表演、律动、舞蹈。幼儿律动教育是音乐教育中的一部分,这种早期的音乐教育为幼儿提供发展其音乐才能的机会,是成人所能给予幼儿的最良好的关心和培养。
关键词:幼儿 律动
一、幼儿律动的定义
幼儿律动是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以及身体发育的需要,结合音乐体态所进行的活动与训练。小班大班律动的音乐动作都是不同的。小班的律动简单一些,而大班的律动有一些难度。小班幼儿做律动可以一直坐在小椅子上做动作,而大班的孩子可以从小椅子上边做动作边走到椅子的后面,还可以手拉手转圈走等。
律动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和体态动作,通过音乐和体态动作的结合,发展幼儿身体的协调性、节奏感,促进身体动作的发展,增强幼儿身体运动的能力以及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在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幼儿教师更应该让幼儿多做律动,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婴儿在出生之后就开始了动作的发展,在幼儿成长初期,语言和行为能力发育还不完全,他们主要是靠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图,蹒跚学步的幼儿大都能自发地随音乐而动,可以说律动自古以来就是幼儿天生自然的表现行为,幼儿是非常喜欢做律动的。
二、幼儿律动的特点
1.幼儿律动的模仿性
人的学习大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幼儿更是如此。由于幼儿认知水平不高,其生理心理水平有限。思维方式更多局限于形象思维,因此决定了幼儿律动主要以身体动作来模仿,来表现律动内容。通过身体动作、说唱等手段,对表现对象进行多方面的模仿,帮助幼儿理解生活中的事物与现象。
在律动中,很多的动作都是模仿动作。可以模仿各种动物动作,如马跑、羊走、牛走、鸟飞、兔跳、鸡走、鸭行、鱼游等;还可以模仿一些自然现象,如下雨、刮风、打雷等;还可以模仿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动作,如扫地、拖地、擦玻璃、倒垃圾、刷牙、洗脸、洗衣服等;还可以模仿一些游戏动作,如拍皮球、打篮球、跷跷板等。
2.幼儿律动的游戏性
众所周知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幼儿阶段的一切学习活动都要符合孩子的天性,那就是“在玩中学習”,幼儿律动其实就是一种艺术性的认知游戏。一般来说孩子活泼好动,安静集中注意时间较短,只对具体形象和自己生活中接触到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有兴趣,因此其学习的手段大多以模仿、游戏为主,可以说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佳手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寓教于乐”。幼儿律动充分考虑了孩子的身心特点,将活动融合到游戏中。例如有一个年轻教师讲了一节律动活动课,设计的环节是孩子们坐上了托马斯小火车,然后孩子们变成了工程师、厨师、理发师等。当孩子们变成工程师的时候教师领着孩子们一直做“钉钉钉钉、钉钉钉钉”的动作,要钉32下,当孩子们变成厨师的时候,老师又领孩子们做“炒炒炒炒、炒炒炒炒”的动作,炒32下。孩子们刚开始的积极性还挺高,后来就变成了“钉~钉~”,如果我们大人一直做这样的动作也会疯的,我们可以把这个环节设计为“钉钉钉钉门做好了,钉钉钉钉窗户做好了”,这样设计孩子们就会更喜欢参与其中,因为这样的设计充满了游戏性,将游戏融入活动当中。还有我们比较熟悉的儿歌“小兔乖乖”,这首儿歌中出现了三个角色,分别是小兔子、兔妈妈和大灰狼。在活动中我们可以把幼儿分成三组,一组扮演小兔子、一组扮演兔妈妈、一组扮演大灰狼。当唱到“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时,扮演大灰狼的幼儿边唱儿歌边做大灰狼敲门的动作。当唱到“不开不开我不开,妈妈没回来,谁来也不开”扮演小兔子的幼儿边唱儿歌边做摆手的动作。这样的律动设计能在快乐气氛中提高学习兴趣,使孩子在游戏中逐步掌握学习内容形成相关的能力,从而达到活动的目的,因此在幼儿律动中定要强调和重视游戏性特点。
3.幼儿律动的重复性
幼儿律动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动作的重复性。我们经常见到律动的第一段与第二段动作是一样的,或者某一部分和某一部分的动作是一样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比如,当幼儿掌握跳跃动作以后,他需要反复练习,直到能很随意地跳起。律动也是如此,重复可以加深孩子对律动的理解和掌握,并且孩子的重复性动作也是对学习律动内容的过程。
4.幼儿律动的音乐节奏与动作的配合
幼儿律动最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就是音乐与动作。音乐与动作是紧密联系,相互理解、缺一不可的。在开展幼儿律动时,幼儿随着音乐节奏和情绪做有规律的韵律动作。而且幼儿能通过身体各部的动态来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例如通过拍手、跺脚、跳跃、拍腿、手腕动作,步伐变化等,将音乐的风格和快慢强弱起伏的特点准确表现出来,从而提高幼儿对音乐和动作的敏感性和灵活性,发展幼儿肢体灵活性和对艺术的感受力。
5.幼儿律动的规则性
幼儿律动设计好的话孩子们是非常喜欢参与的,孩子们可能玩得高兴的时候就忘记了规则。我们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什么是规则?规则就是不能打破的。但是我们定规则的时候要慎重,不能什么事情都规则,小孩会很烦,但是一旦定下这个规则,就轻易不要打破这个规则,一旦定了规则就坚决执行。
三、幼儿律动教学活动的一般流程
幼儿律动教学的一般流程可以分成导入活动、感知律动、学习律动、创造性表现律动这么四个环节。
导入活动的目的就是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出主题。导入活动的方式可以是实物导入、图片导入、故事导入、游戏导入、设问导入等。
导入之后要进行感知律动环节,先让幼儿感知音乐,可以拍手或者打拍子去感受节奏情绪。教师可以提问:这首音乐听起来有什么感觉?你想到了什么?你想跟着音乐做什么动作。感知音乐之后我们教师就让幼儿感知动作。教师可以做示范,要求动作准确、规范、优美。如果教师不想做示范可以看视频动作。教师可以提问:刚才老师做的动作中你最喜欢哪个动作?为什么?请你来学一学,做一做,给幼儿充分展示的机会。
感知律动之后就是学习律动。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实物或者图片,要求简单的动作整体教,复杂动作分解教。比如拍手之后点头这样简单的动作教师就不需要分解教,整体教授给幼儿就可以。有上下肢搭配的动作就需要教师分解教动作。
最后的环节就是创造性表现,我们经常用的是替换法,提问:除了可以这样做动作还有什么动作?还可以怎么创编动作?等等,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表现力等。
这个流程只是我们在律动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但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班级孩子的特点、律动的内容和教师的教学风格设计自己的律动教学环节。
总之,律动教学可以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幼儿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做自己喜爱的动作,从中感受律动的愉快,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