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思想视角下“铁人精神”传承与弘扬

2020-10-21 06:16唐专
大东方 2020年3期
关键词:新思想新时代

摘 要:“铁人精神”是时代精神,新时代“铁人精神”的形成,必須要求党员干部达到一定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新思想下的忠诚、干净、担当标准,只有达到这个标准,才能形成我党对党员干部的要求,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四个自信”、“两个维护”,这就是传承与弘扬“铁人精神”最终目的。

关键词:铁人精神;新时代;新思想;传承与弘扬

一、“铁人精神”是时代精神

新中国建立不久,中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内部生产资料极度匮乏,外部又面对西方封锁,缺少社会主义援助。工业、农业急需建设,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凭借“为国家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无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自力更生,艰苦风斗精神”,“要为祖国油田负责一辈子,干工作经得起子孙检查”的担当精神,“对工作精益求精、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埋头苦干的无私奉献精神,凭借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激情,凭借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凭借社会主义强大生命力和信念,举国上下,万众一心,不计个人名利,甘愿为党奉献一切精神,建设了社会主义,这种精神就是“铁人精神”。

“铁人精神”形成根本原因是人们对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共产主义坚定信仰;是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实践;是人民对党的无限信任和忠诚。铁人精神是那一代人共同精神世界的阐释。由于马列、毛泽东革命理论通过我党抛头颅、洒热血,艰苦卓绝伟大实践,解放半封建半殖民地贫穷落后的旧中国,推翻了“三座大山”压迫,中国人民得到了解放,民族得到了独立,新中国得到建立,人民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思想得到了极大解放,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社会主义国家主人。所以历史的必然,思想政策的必然,实践的必然,中国人民对党产生了无限信任和忠诚,把对社会主义信念,共产主义信仰根植于其骨髓中,对党的理论、政策绝对服从,社会主义道路坚决拥护和激情实践。由于对党的无限信任和忠诚,对社会主义信念,共产主义信仰坚定内化于心,所以外化于形就表现出爱国超越生命,奉献不求回报,工作忘我拼搏,待遇根除了私利,困难敢于担当。

当时对社会主义建设精神空前高涨,人人都燃烧着社会主义建设激情。那时代各行各业铁人精神处处可见,时时涌现。这些人就在我们身边!这些优秀品质是那代人共同显著特征,外在表现就是忠诚、干净、担当。新时代、新思想下,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为了使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党员干部就要有忠诚、无私、干净、担当新时代的新精神,这样才能保持我党先进性、纯洁性,才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新时代“铁人精神”的忠诚、干净、担当标准

面对世界多元化、复杂性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为了实现党的初心和使命,用新铁人精神激励中国人民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党员干部就要具备忠诚、干净、担当的精神。

时代在发展,环境在变化。世界在大变局、大发展下,东西文化大交融、大碰撞,激起各种思潮浪花。各党派、各宗教,产生各种纷繁多变的宗教意识,各种理想、信念、信仰。站在马克思主义角度下观察,修斯底德文化、丛林文化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文化成为当代主流文化,并形成激烈冲突。我党顺应世界潮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提倡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发展的新时代新思想。这就我们党高尚的马克思主义胸怀。这种价值观和文化底蕴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理想、信念产生了新时代新冲突。

随着我们改革开放,资产阶级一些腐朽思想侵蚀,和市场经济负面因素影响,我们个别党员领导干部丧失党性、党德,进行了权力寻租,严重影响党的形象,颠覆了人们价值观,破坏了良好的社会风气。人们对党的信任和忠诚,对社会主义道路信仰,对社会主义理论拥护都在减弱。诚实守信、自私自利有所抬头。在个别受西方社会影响的个别精英蛊惑下,一些人意识形态产生畸形改变。

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严惩腐败,全面从严治党,让人民重新点燃了对党的信任。40年改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出巨大成就,尤其在世界经济低迷的情况下,我国五位一体建设巨大成就,聚集起了人们对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综合国力的提高,一带一路建设,让国人对祖国的制度,文化更加坚定自信。

党员干部的忠诚就是爱国、爱党、爱人民。忠诚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政治操守,是党员干部为政必须具备之魂。党员干部的干净就是埋头苦干的无私奉献,是要牢记的初心,是我们党员干部的党性。干净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政治本分,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立身之本。党员干部的担当就是艰苦风斗,忘我拼搏,科学求实不怕困难危险敢于负责行为。担当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政治责任,是党员干部成事之要。干部思想干净,对党绝对忠诚,不畏艰难,不怕危险的担当,才能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才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全国人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三、传承弘扬铁人精神

铁人精神是一种民族精神。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新时代我们要崇尚英雄才能产生英雄,崇尚精神才能产生精神。时代是精神之母,新时代是产生新精神、新动力时代。这个新精神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无私奉献、敢于担当“新铁人”精神时代,这个新精神就是对党的无限信任和忠诚,对党的理论、政策绝对服从,对社会主义道路坚决拥护和激情实践地“新铁人”精神时代。

(一)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优越性教育,坚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并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4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巨大成就,人民生活巨大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民主法治建设重大进步,显示了社会主义道路优越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显示了中国制度优越性。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信念,社会主义道路拥护空前高涨。社会主义道路道路的旗帜在世界高高飘扬。

(二)要加强思想武装,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以全新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了艰辛理论探索和长期理论储备,并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反映了社会呼声、诉求、社会期盼,这些新的重大突破和各方面改革举措的集聚效应,必将为我们党凝聚民心,挥强有力推动作用,提供巨大正能量。

理论优势真正做到入脑入心、刻骨铭心,全面提高干部教育的针对性、精准性和成效的持久性。提高理论武装的持久力,实现从震撼一瞬间、激动一阵子到铭记一辈子、影响一辈子的跨越。对党的理论、政策绝对服从,形成新时代践行新思想的行动指南。

(三)要加强党性修养,提升党员干部对党的忠诚

中国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决“两个维护”,为完成新时代的任务,英勇奋斗,忘我牺牲,开拓进取实践,党员干部必须党性要强,对党绝对忠诚。全面从严治党,对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取得反腐败压倒性胜利,铲除我党面临最大威胁,震慑、教育我们党员干部队伍。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从制度上扎牢了不能腐的笼子。党员干部用人选人等价值取向教育,学习理论教育,以人民为中心实践教育等党性修养,提升党员干部对党的忠诚,做到“两个维护”。

(四)认真开展“主题”教育,带头做好群众榜样

十九大报告指出:“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量、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就要把我们党的干部培养,教育,激励成忠诚、干净、担当党员干部队伍。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榜样就是力量,榜样就是动力。正是这些力量挺起了受人歧视的民族脊梁,正是这些动力推动贫穷落后国家发展。新时代,新呼唤。新使命,新要求。我们处在由富变强的新时代,要实现民族复兴使命,就要全党上下,全国上下形成齐心协力、无私奉献“铁人精神”队伍,形成具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四个自信”、“两个维护”,敢于担当的强大力量。

(五)加强党对意识形态绝对领导

十八大指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观、道德观念上紧紧团建在一起。加强党在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让人民有社会主义信仰,国家有强大力量,民族有坚定文化自信。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培養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忠诚、干净、担当是实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四个自信”、“两个维护”的路径,是团结起人们,依靠人民,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根源。在党的领导下,以人民为中心,依靠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力量,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把我们党和人民团结在一起,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步调一致,万众一心,艰苦奋斗的新铁人精神,我们人民幸福有希望,国家强大有希望,民族复兴有希望,我们两个目标实现才有保障。

作者简介:

唐专,性别,男,籍贯,甘肃靖远,出生年月,1966年8月,学历,甘肃省委党校研究生,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作者单位:中共白银市平川区委党校)

猜你喜欢
新思想新时代
鲁迅《拿来主义》读后感
习近平“治国理政”集中研究的最新成果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