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宇
摘 要:作为现如今最重要的两种能源:石油与天然气的重要性早已经渗透进国计民生的各个环节。最近一些年来,由于我国石油工业的持续走强,我国对油气开发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现阶段,我国对油气能源的开发正逐渐由浅层向深层迈进,而深层油气能源又大多都聚集在裂缝性油气藏当中,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强对裂缝性油气藏的开发,这一前提是先要对油气储层裂缝进行准确预测。本文主要围绕油气储层裂缝的预测和未来的研究趋势展开探讨。
关键词:油气储层裂缝裂缝;预测;预测方法;发展趋势
石油和天然气是二十一世纪的重要能源,目前世界各国都在不断的加强对油气能源的勘探开发,我国也是一样。伴随着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的力度不断加大,油气储层裂缝的研究逐渐进入了研究人员的视野里。裂缝作为整个地质构造中最小的的一个单元,如果想要对裂缝性油气藏进行有效开发,就需要对油气储层缝隙进行精准的预测。笔者经过多年研究,通过现有的文献资料与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与趋势做出展望,希望能为未来研究助力。
1 储层裂缝描述
1. 1 裂缝定义、作用和表征参数
裂缝是指岩石受到构造变形发生破裂作用或者物理成岩作用形成的没有明显位移的面状不连续体。裂缝的基本表征参数有裂缝密度、间距、产状、裂缝性质(张开缝、闭合缝、充填缝、半充填缝)、连通性和流度(孔隙度、渗透率)等。裂缝既是为油气储集提供空间,也大大提高了储层的渗透性(特别是在致密低渗透储层中),同时控制着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并且裂缝还决定着油气藏的产量和勘探开发效果。裂缝的正确描述与预测是裂缝性油气藏勘探开发成功的关键。
1.2 裂缝成因及控制因素
依据裂缝成因,可将裂缝划分为构造裂缝和非构造裂缝。构造裂缝指岩石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的不连续面,主要是与断层和褶皱有关的裂缝。非构造裂缝指岩石在外动力地质作用下产生的裂缝以及沉积或成岩过程中产生的裂缝。按裂缝的开启性及对流体的影响力将裂缝分为张开缝和闭合缝。沉积岩储层裂缝主要以构造裂缝为主,其次为成岩裂缝等非构造裂缝。裂缝的发育和分布控制因素主要是古构造应力场大小、构造部位、岩性及组合、岩层厚度以及流体作用,当然还有很多次要控制因素,如油田开采情况、人为诱导等。只有明确裂缝的主要控制因素或类型,才能选择合适的预测方法或是方法组合进行准确裂缝预测,如构造应力场就是构造应力场有限元数值模拟预测裂缝方法的主要依据。
2 油气储层裂缝的预测方法
2.1 地质类比法
地质类比法的原理是通过仔细描述和统计岩心及地质露头裂缝,制作出相应图件,再据此分析裂缝的优势方位。可以说,该方法是一种最直接的预测油气储层裂缝的方法,其对于由各种因素所形成的、各种类型的油气储层裂缝的预测都比较适用和有效。
2.2常规测井法
通过常规测井法,可以得到一些基本的测井信息,并对油气储层裂缝的发育特征和发育程度等作出异常响应。一般常规测井法所测得的油气储层裂缝信息主要表现在孔渗特征和电性特征上面。裂缝发育带常规测井曲线最突出的特点是“2高1低1差”,即:中子孔隙度高、声波时差高、密度值低、双侧向电阻率幅度差。
2.3地震预测技术
地震预测技术是比较先进的油气储层裂缝预测技术,它比较适用于一些埋深度大、单元储量规模小、渗透低的油气储层裂缝的预测,尤其是对一些大尺度的油气储层裂缝具有很强的识别能力。
2.4井壁成像测井技术
井壁成像测井技术目前得到了有效发展、十分先进,其能够以高精度和高分辨率的二维图像的方式显示出油气储层裂缝信息,从而便于人们对裂缝进行识别、分析和计算。其次,通过井壁成像测井技术还可以实现对一些复杂岩性储层和致密低渗透储层的分析和评价,并有助于改善压裂效果、提高固井质量。
3油气储层裂缝预测的发展趋势
目前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加深,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先进油气储层裂缝预测方法,而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各不相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而合理选择预测方法。由于构造应力是油气储层裂缝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因此未来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应当继续以构造应力场理论为指导。近年来,我国在裂缝建模中多采用的是动静相结合的方法,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将集中在DFN裂缝模型新技术上。
4结语
综上所述,油气储层裂缝的预测关系着油气工业的发展,现今已有的油气储层裂缝预测方法比较多,但都不够完善,未来必须要进一步加强研究与实践,并不断研发新的预测方法,以满足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苏培东,秦启荣,黄润秋. 储层裂缝预测研究现状与展望[J].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5,27(5):14-17.
[2]Pollard D D,Aydin A. Progress in understanding joining over the past century[J]. GSA Bulletin,1988,100(6):1181-1204.
[3]Abdelkader Kouider El Ouahed,Djebbar Tiab,Amine Mazouzi.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 charac-terize naturally fractured zones in Hassi Messaoud Oil Field,Algeriai[J].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05,49(3 /4)
[4]董大忠,皱才能,李建忠,等. 页岩气资源潜力与勘探开发前景[J].地质通报,2011,30(2 /3):324-336.
[5]张金川,姜生玲,唐玄,等.我国页岩气富集类型及资源特点[J].天然气工业,2009,29(12):109-112.
[6]周新桂,张林炎,范昆. 油气盆地低渗透储层裂缝预测研究现状及进展[J]. 地质论评,2006,52(6):777-782.
[7]王香增,王永平. 油氣储层裂缝定量描述及其地质意义[J]. 地质通报,2008,27(11):1939-1942.
[8]郑军卫,孙德强,李小燕,等. 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进展[J]. 天然气地球科学,2011,22(3):511-517.
[9]童亨茂.储层裂缝描述与预测研究进展[J]. 新疆石油学院学报,2004,16(2):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