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
【摘要】在小学技术教学中,为了响应新课改精神,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思想。
【关键字】学习 信息素养 终身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8-168-01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认真落实新课改精神,把学生培养成四有新人,尤其是在现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我们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就必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来。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2000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现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新课改精神,现简单把经验在此分享。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作为老师不能光在教室上课,老师在讲台上利用电脑教学,学生坐在下面观看,这种教学是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大家都知道,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们老师和学生都应该在专用机房进行上课,一边讲或者讲完一个知识点就马上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会变得更加轻松自在。毕竟新课改也是要求改变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把学生变成课堂的真正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利用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教师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利用、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比如我们学习邮箱注册与发邮件,首先我们要教会学生打开网站(比如https://www.163.com),找到免费邮箱注册处,教会学生注册,每人都成功注册一个邮箱后就教会学生发电子邮件,可以一边讲一边让学生跟着操作,尤其告诉在注册的时候一定要记好邮箱注册的网站、用户名和密码。在学生学会后,就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己跟同学、老师、父母发邮件,通过这种实践性学习,学生很快就学会了邮件注册、发邮件这一技能。还比如说我们可以教会学生画图,也就是是在电脑上面的附件进入画图工具板块,老师可以先打开或者一起和学生打开电脑,先让我们老师利用画图工具的各类颜色的笔,选取不同的工具,一旦画错了用什么笔或者用橡皮擦擦掉,老师先话一只鸡,然后让学生再画一只鸡,通过这样的现场演练,相信学生会很快就学会的。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培养学生学习、运用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虽然我们提到要培养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知识,但是要告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这还必须要我们老师来给学生讲清楚、道明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无非就是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所谓的运用能力,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获取、加工处理、呈现交流的技能,这就需要通过对学习者进行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与应用实践训练来培养。其次是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大家都知道,互联网是一个内容及其丰富、利弊均有的东西,所以,我们在培养和教育学生的时候就要教会学生一定要具有正确的辨别能力,要对正确、错误信息进行判定,对有利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识别信息推理中的逻辑性,要让学生明白哪些信息有效哪些信息无效,哪些信息对我们学习成长有利,哪些对我们的成长不利。比如在学习的时候,我们在利用互联网,就要充分认识互联网中的利害知识,要文明上网、浏网,不要进入不健康網站观看不良信息,这样会影响身心健康的。
三、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我们所常说的“活到老学到老”或 “学无止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终身学习思想。
在当前这个社会、教育和生活背景下,终身学习理念得以产生,它具有终身性、全民性、广泛性等特点。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力提倡、推广和普及下,1994年,“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在罗马隆重举行,终身学习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共识。 终身教育已经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概念而在全世界广泛传播。如今,我们就简单地可以理解为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所学的知识也是终身享用,现在的学生对信息技术非常好奇、敏感,而且信息技术也必将陪伴我们终身,我们作为老师就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好习惯,让学生要树立一种终身教育思想,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养成主动的、不断探索的、自我更新的、学以致用的和优化知识的良好习惯。我们都知道,以前学生学习就是老师靠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就可以搞定整个课堂,即使老师每节课讲得口吐白沫,学生学到的知识也是有限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现在是全球资源共享,我们现在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借助互联网、借助我们的多媒体一起和学生学习,同事要给学生讲清楚,我们今天的学习、将来的学习都是为我们终身服务的学习。我们要化学习被动变为主动,要有计划、有组织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方法。
总之,我们在进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时候就要结合新课改,把课堂真正落到实处。
[参 考 文 献]
[1]陈旭远,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周小山,新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M],四川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