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红霞
摘 要:作为国家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财政基本建设预算管理工作会受到我国财政体制、预算管理制度等改革的影响而出现变化。本文通过分析基本建设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基本建设预算管理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基本建设 预算管理 路径
一、基本建设预算管理问题
(一)管理理念落后
建设部门在基本建设管理技术方面得到了迅速的提升,但管理文化仍比较滞后,普遍缺乏对预算管理的正确认识,仅仅将其作为财务部门的份内职责,因此在基本建设项目中预算编制不合理、预算执行不到位的情况时有发生。不仅如此,部分项目管理人员将预算管理片面理解为财务“计划”,编制好方案后很少跟踪落实情况,最终都依赖于事后的反思,项目的实际造价难免有所上浮。
(二)预算编制粗糙
基本建设项目的预算编制比较随意,前期缺乏对市场的预测分析,中后期又未能与承建单位的发展战略相匹配。主要表现为,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交流的鸿沟。财务部门对建设项目的主要情况了解不够深入,预算的编制也没有与施工部门进行沟通,最终编制的预算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就存在诸多困难,出现重复建设、重复购买问题,项目调整的幅度较大。
(三)“三超”问题普遍
“三超”问题屡见不鲜,主要是由于近年来项目政策处理费用、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在施工过程中存在攀比建设规模、工程量变更过于随意,导致建设工程造价增加。“三超”问题给城市基础公共设施项目建设带来较大的损失,会消耗大量的时间、金钱与人力,导致整个基本建设项目的实际收益不断降低,甚至有可能出现烂尾项目。
(四)资金沉淀严重
在基本建设过程中,由于项目用款与资金到位的时间冲突,年度项目用款高峰期大多集中在下半年,而资金大部分提前落实到位,账户中总是留有一定数量的资金,形成资金沉淀。特别是由于银行信贷资金监管力度大,要求专款专用,在具体操作中资金调度难度不断加大,存在部分项目贷款资金闲置而其他项目却资金短缺,增加了项目融资成本,降低了资金的运行效率。
(五)中间环节繁多
当下,受到上级政府要求的影响,各级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建设单位等都需要在银行设立专门的“基本建设资金专户”,上级政府在进行财政拨款时,先将资金按照财政预算从国库依次拨入国家财务部门基建专户、下级财政部门,再由下级财政部门依次拨到主管部门、建设单位基建专户,这样的拨款方式非常复杂,不适合当前的社会环境。资金层层拨付时间长,容易出现截留、挪用等问题,严重影响正常资金运转。
二、基本建設预算管理路径探索
(二)深化管理改革
预算管理于基本建设项目而言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管理人员必须转变观念,切实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首先要予以足够的重视,在预算管理中不仅要督促财务部门合理编制方案,也应当要求施工部门严格执行。同时要加强预算考核,并且将结果应用到施工活动中,从而动员每一位职工参与的积极性。此外,还需要将预算方案分解落实到每一个部门,通过良好的协作来实现目标。
(二)缩小支出范围
由于基本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不仅参与人员众多,而且工序环节也非常复杂。在支出项目上包括了工程成本、设备费用、人工费用等等,这就给预算管理的工作内容、难度带来了新的挑战。部分管理不善的基本建设项目还可能因支出范围过大而滋生私相授受的情况,从而增加项目的成本并影响到项目的质量。基本建设项目应缩小支出范围,明确费用报销的条目款项,并且对报销比例进行严格的限制,从而提升预算管理的水平。
(三)完善预算编制
政府与相关部门若想要不断提升财政基本建设预算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需要重视基本建设支出预算的精细化管理,严格划分预算各项支出的具体用途。要了解各项活动中需要控制的资金、人力、财力、物力的使用情况,在预算表上明确反映各项资源的具体状况。这样进行预算编制、执行和管理,才能全面监督各项资源的使用情况,保证预算编制的严肃性和完整性。
(四)严格资金拨付
资金应按照基本建设预算要求管理,首先在资金筹资阶段,应优化债务资本结构,根据项目进度控制贷款规模和贷款时间,积极控制融资成本;其次在资金拨付阶段,应严格按照项目进度支付工程款,防止提前或多付款项。财政部门要加大管理力度,防止建设单位开设多个账户,合理控制资本规模,不仅要保证项目资金的需求,而且要减少建设单位的资金沉淀,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五)履行全过程监督
在进行基本建设过程中,应当重视政府相关部门及项目建设企业的全过程监督工作。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及项目建设企业应当从施工方案设计、工程建设情况、土地出让合同履行情况、原材料购置、施工现场监管等多个工作内容进行全过程监督工作,还应当建立专门的监督小组负责该项工作。一旦出现任何问题,必须立刻召集相关人士参与研讨会并予以解决,提高了基本建设管理质量。
(六)开展绩效评价
预算管理的实质是协助管理者更好地执行计划,因此基本建设预算管理应进行绩效考核评价。首先,要将各部门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量化统计,并合理地分配财务和非财务资源,从而使项目建设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其次,要对各部门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与预算方案目标相去甚远的需要及时问责,并提出新的施工方案,而对于执行情况良好的部门、个人则需要予以物质和精神奖励,这样就调动了各部门落实预算计划的积极性。
(七)建立专项制度
水平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是转移制度的两种主要形式。在保证以各级政府为基础的投资事权能够明确划分之后,能有效地了解一级政府投资的相关项目决策,保证其审批、组织与实施涉及到的相关任务与内容全部都由该政府本身负责,其投资的责任与风险也是政府应当重视的内容。当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实行专项投资的补助时,应当将其中涉及到的资金运转纳入到政府财政专项转移支付预算之中,并将其直接支付到下级政府的账户上。这样的专项制度可以全面解决当下环境中上级政府代替下级政府对相关项目进行决策、安全项目与投资计划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与问题,真正保证责任、权利、义务与风险的同一归属。
三、结束语
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预算管理体制等改革与创新之后,也改革与发展了我国基本建设预算管理制度。在实际进行管理工作过程中,仍存在如管理理念落后、预算编制粗糙、“三超”问题普遍、资金沉淀严重、中间环节繁多等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深化管理改革、缩小支出范围、完善预算编制、严格资金拨付、履行全过程监督、开展绩效评价、建立专项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我国财政基本建设预算管理工作质量不断提升,为我国经济平稳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亚娟.浅论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项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2019.
[2] 孙明丽.从民生视角看财政专项转移支付管理存在问题[J].现代经济信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