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头山的风》阅读

2020-10-21 04:59刘斌
中学生阅读·高中·读写 2020年5期
关键词:农耕游览稻谷

刘斌

①多年前,湖南澧县的城头山还是一座不太出名的古文化遗址时,我就来过一次,走马观花式的游览并未给我留下太多印象。没想到现在的城头山声名显赫,不仅是我国发现时代最早、文物最丰富、保护最完整的古城遗址,更成了四时风景各不同的休闲胜地。

②再次走进城头山,景区入口已有观光车等候多时,这次我要好好读一读这座山、这座城。

③行车道两旁的银杏树青的青、绿的绿,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全然不顾风的警告。城头山的风暗藏机锋,坐在观光车上的我赶忙从书包里掏出披肩裹在身上。

④若是此刻的银杏树浑身金黄,我心里的暖意会更多一些,将落未落的银杏叶拥有一种无法形容的华丽之美。时间对于银杏树的馈赠,无不写在那些由青转黄蝴蝶般翩飞的叶片上。

⑤银杏树的后方,有一片残荷。荷叶多已干枯卷曲,荷花更是难觅踪迹。忽见一枝倔强的长茎,奋力向上挺举,顶端的花瓣虽然耷拉着,青灰的色调里却隐隐透出几缕深红。一阵风吹过,花茎往前微微一扑,很快又站直了。一只褐色的小麻雀从荷田里扑棱棱飞出来,摇摇晃晃没入旁边的稻田里。禾苗又高又直,看不出半点抽穗的迹象,此时稻田应该挤挤挨挨站满了弯腰驼背的稻穗才对。

⑥下了观光车,我们走进“中国最早的城市”。到底有多早呢?七千年前,就有人类在这片岗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尝试种稻制陶,希望过上更安定的生活,于是他们挖出深深的壕沟,用来防御洪水、抵挡野兽的侵袭。然而随着城头山的日益富足,不时有外族部落前来侵扰和掠夺。为了建造更加坚固的防御体系,人们开始挖掘新的壕沟,并筑土为城。经历四次大规模的筑城,这座城市已然达到繁盛的巅峰。

⑦在城头山城墙遗址剖面展示馆,我们可以通过西南城墙的剖面,看到历时数千年的四次筑城所形成的地层,其界限清晰分明。考古专家认为,前两次筑城是随着地形地貌往外推进,城墙和壕沟不一定封闭,形状也不规则。第四期城墙是在第三期城墙的外坡上加筑而成。第三期、第四期的城墙和护城河是封闭的,只留有通往外界的门道,城墙和护城河所围合而成的古城是圆形的,城内与城外完全隔离开来。高大的城墙和又深又宽的护城河一起构成难以逾越的屏障,展現出用于军事防御的新功能。

⑧曾经固若金汤的城池,如今只是一堆堆断壁残垣。从鲜花着锦到满目荒凉,什么样的力量才能如此强大?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如此绝情?当盛世华年深埋地底,当今天变成历史,所有的秘密将随风而逝。

⑨隔着那道低矮的栏杆,古城墙的剖面仿佛伸手可触。时间就是这样一层一层往上叠加的吗?越叠越厚,越叠越高,直到某一天,不堪重负的时间轰然垮塌,但时间会在涅槃之后得以重生。就像城头山的银杏树,从春到夏,从夏到秋,它们可着劲儿往上生长,不管多么葱郁多么茂盛,当冬天来临,它们必定会掉光全身的叶子,重新积攒力量,在下一个春天绽放新的自我。

⑩以千年为单位进行计算与比较的那一大堆黄土,曾经拥有怎样的人声鼎沸、车水马龙?博物馆里陈列的文物们沉默不语。当我走到那几棵早已炭化的稻谷前,眼睛几乎挨到了玻璃橱窗,但还是看不清稻谷的模样。不,不是看不清,而是不敢相信。就像那一年,八十多岁的外婆拿出她珍藏箱底的旧照片给我看,我硬是不敢相信梳着乌黑长辫、眉眼弯弯的美丽女子,就是眼前满头白发、没了门牙的外婆。

(11)一粒稻谷,从它刚刚成形起,就拥有隐约的芬芳和动人的色泽。当它吸够天地之精华,从容褪去粗糙的表皮时,它就是一颗晶莹的宝石,暗夜里都能熠熠生辉。可眼前的稻谷,仿佛黎明前的天空脱落的外壳一般暗沉,有着比夜更深的黑和比秋水更脆弱的柔软。我无法猜测袁隆平在与这些炭化稻谷对视时,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当我听说袁隆平儿时就读的小学离城头山很近时,我相信冥冥之中有一股力量在推着袁隆平往前走,一直走到全世界水稻研究的最前沿。

(12)除了炭化稻谷,考古专家还在城头山发现了全世界最早、保存最完好的人工栽培水稻田遗迹以及完整的水稻栽培灌溉系统。当人们丰衣足食、粮食有了富余时,酒肆的出现成了自然而然的事。在城头山遗址已发现多座陶窑,斟酒器陶鬶、贮酒器陶瓮以及陶温锅的出土,说明早在五千多年前,城头山地区就已经出现酒肆,酒文化慢慢形成,并得以充分发展。

(13)站在已成废墟的陶窑前,我不由得打了个寒战,风越来越大,我的长发和裙裾一起凌乱。我微微闭眼,任凭思绪找寻秋风所藏的五千年前的酒香……“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这样的场景,哪怕只存在于想象中,也能温暖某些刹那的孤独与迷茫。

(14)离开城头山返回县城的路上,当地的作家朋友指着车窗外的一大片稻田说:“快看,那就是袁隆平的超级稻基地!”满车的人都站了起来,望着那些沉甸甸的由青泛黄的稻穗,有人发出啧啧的感叹声。

(15)车子并未停下来,车窗也关得严严实实,可我分明听到了稻穗呼吸的声音,闻到了稻谷所特有的那种淡淡的清香。难道是城头山的风?它们一路追随,带来从古至今芬芳如故的稻香?

(16)风轻轻地吹,从稻作之源的城头山,吹向四面八方,吹向无边无垠的天地之间。

(选自2019年12月l7日《中国文化报》,有改动。作者:赵燕飞)

1.文章以《城头山的风》为题,有何含义与作用?

2.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游览城头山的过程为线索来组织全文。文章通过对游览城头山见闻的叙写,表现了城头山古文明的变迁,表达了对以城头山古文明为代表的华夏农耕文化的敬仰与追思之情。

B.文章开头写第一次游览城头山“并未给我留下太多印象”,是欲扬先抑,为下文集中展现再次游览城头山时内心的震撼做铺垫。

C.本文在记叙城头山历史变迁的同时,也生动描写了城头山自然风光的美,表达了对城头山田园景色的陶醉与迷恋之情。

D.本文采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式,既展现了城头山历史遗迹的风貌特点,又抒发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华夏农耕文化的赞叹之情。

3.请分析第②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4.本文写游览城头山历史遗址,几次写到袁隆平,试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答案与解析

1.含义:①“城头山的风”是时间的象征,是城头山古城兴衰的见证。②“城头山的风”传扬着城头山古文明的信息,是华夏农耕文化顽强生命力的象征。

作用:点明写作对象,寄托文章的主题,统领全文;具有线索的作用,把文中相关内容連缀起来;新颖别致,含蓄隽永,吸引读者阅读。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标题含义与作用的理解。文章题目是对全文思想内容的高度概括,题目的含义必须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分条来思考梳理;文章标题的作用比较多,如交代写作对象、作为行文线索、点明文章中心思想、设置悬念、具有象征意义等。解答时,应结合文章实际情况进行筛选和取舍。)

2.C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鉴赏与评价的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首先要分清四个选项哪些属于思想内容分析,哪些属于艺术特色鉴赏,然后结合文本,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做出判断。本文主旨是表现城头山古文明的变迁,表达对华夏农耕文化的赞美之情,并没有表现对城头山田园景色陶醉与迷恋的内容。)

3.内容上,“这次我要好好读一读这座山、这座城”,突出城头山对“我”的吸引力,为下文写城头山丰厚的文化底蕴,抒发对城头山古文明的赞美之情做铺垫。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接上文对第一次来城头山的叙述,又引出下文对第二次游览城头山的详细叙写。

(本题考查重点段落在文中的作用。分析文章中间段落的作用,一般要从全文整体把握,特别要考虑上下文之间在内容与结构上的关系,既要指出其在整个文脉思路中的连贯照应,又要指出其在结构上的过渡与衔接作用。)

4.一是将城头山灿烂的农耕文明与袁隆平先进的当代水稻科学实验联系起来,使两者形成映衬,凸显中华民族农耕文化悠久的历史与当代农业文明的崭新成就,凸显二者之间深远的历史渊源和密切的传承关系。二是赞颂中华民族一脉相传的农耕文化传统,表现中华民族农耕文明强大的生命力,抒发作者强烈的自豪感。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特定内容的理解。答这类题,首先要细心筛选出题干中指定的材料,不能有遗漏。然后结合文章主旨,分析其材料安排与主旨表达之间的关系。特别要注意答题时语言的组织,做到连贯、简洁、有条理。)

猜你喜欢
农耕游览稻谷
谦卑的稻谷
人潮涌动
农耕感怀
哪些动物灭绝的危险最大?
农耕园里收获多
稻谷的故事
游览路线
江汉平原辞
老圃作品
老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