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问句给议论文增加“亮点”

2020-10-21 04:59郭青松
中学生阅读·高中·读写 2020年5期
关键词:宋慧乔亮点论点

郭青松

对考场作文而言,要想在众多的作文中吸引阅卷老师的目光,必须有“亮点”。在议论文中,恰当使用一些问句,就是给文章增加“亮点”的好方法之一。

问,或有疑而问,或无疑而问。如能在文章的适当位置,巧妙运用一般疑问句,问而不答,可以把读者带入作者设定的情境中,或引发读者的思考,或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如能巧妙运用无疑而问的设问、反问句,可以强化语气,突出内容,表达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增强说服力,进而引入深思。巧妙的问句,可以成为文章的画龙点睛之笔,既能吸引读者的目光,也能推动思考逐步走向深入,达到高考作文标准中“深刻”的要求。

一、标题使用疑问句

议论文的论点必须是明确的判断句,但标题可以是任何一种句式。大多数议论文的标题虽然没有标点符号,但实际上都是以陈述句的形式出现的。标题如果使用问句,一则显得比较特别,二则能引发读者的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如鲁迅先生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标题是一个疑问句,问而不答,仅仅从标题无法看出作者的观点。同时,这一问句其实也暗示着可能存在的两种对立的观点。作者的观点到底是什么?他又是如何反驳另一种观点的?这些就有待读者的深入阅读了。

一开头使用设问句

设问是一种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的修辞方式,它的作用是提醒读者注意,引导读者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势有变化,起波澜。议论文用设问句开头,自问自答,提出自己的正面主张,就使正確的观点和错误的观点形成对照,使论点更加鲜明。同时,以设问句开头,会引起读者的“疑”,“疑”的后面,紧接着的必然是“问”。文章开门见疑,读者急于了解问题的答案,就容易被带入作者设定的论述语境中。

三、文中用问句点缀

论述,要么是批评别人的观点,要么是阐述自己的主张。在论述的过程中,适当使用一些问句来点缀,可以为文章增色。

一是在叙述某一现象之后用一个问句,展开对现象产生原因的深入分析。如:

中华民族何以屹立不倒,绵延至今?有人说是外儒内法的治国之道,有人说是农耕文明的稳固保守,有人说是大海、大漠、大山对于外来文明的阻隔,也有人说是中华文化的包容和共生能力。诸如此类的回答,不胜枚举。我想,与中华民族的延续性与长期扎根于农耕的中国人自然形成的勤劳淳朴、任劳任怨的精神特质也不无关系。(《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二是在从某一角度阐述观点之后用一个问句,转入另一个角度,进行分析论证。如:

更何况,你的远山眉,自有一股英气,我很难想象,就算你的眉毛整成了大平眉,你的五官整成了宋慧乔,但是你的大长腿怎么办?一米七二的你,想学一米五八的宋慧乔,一贯大大咧咧的你,忽然变成了温婉的邻家女孩小鸟依人的模样,是不是有点怪?水有水的味道,盐有盐的滋味,谁都不能取代彼此。如果只有水,那么生活太过寡淡无味;如果只有盐,那么生活又太咸。“酸甜苦辣咸”,人世间百味纷呈,世间的美又何尝不是如此?(《世间的美有千万种》)

三是在正面或反面论证观点之后用一个问句,转入反面或正面分析论证。如:

更有一些“读者”本身就无知,甚至是不怀好意,他们想当然地对我们的生活指手画脚,甚至横加指责。其实,他们连自己生活的那本书都写不好。如果连这些“读者”的话我们都轻易地去听取,怎能不迷路?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满盈者,不损何为?慎之!慎之!”你得有一种谦虚的态度。千万不要因为前辈们身上有一些缺陷就瞧不起他们。完全“听老人言”固然不对,完全“不听老人言”同样是错误的。(《听良言,写好书》)

四、结尾使用问句:

以问句结尾的方式,古称“问结”。它是指在文章的结尾处用问句收束,包含四种情况:设问作结,自问自答,在前文分析叙写的基础上,或推问结论,或表达深刻的思想;反诘句作结,对文章内容加倍肯定,突出强调,有问无答,结得有力;设问和反诘并举,以发挥两种问句作结的双重作用,先设问逐层深入,引出中心论点,以反问充分肯定,发人深省;疑问作结,把思路延伸到文外,引发读者思考。

(插图/稻荷前)

猜你喜欢
宋慧乔亮点论点
论点:议论文的灵魂
高考议论文需细分分论点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议论文如何分解分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