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引擎”助力“华龙”腾飞

2020-10-21 11:58朱鸿伟
神州·下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红色引擎华龙班组

朱鸿伟

福清核电5、6号机组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示范工程,是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标志性工程,肩负着打造“国之重器”、促进民族核电腾飞的国家使命。“华龙一号”党建联建工作有效保证了重大工程按照党中央指引的方向有力推进。特别是在新冠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大战大考中,“华龙一号”示范工程顺利完成热态性能试验,是党建联建大力协同凝聚战斗力、凸显生产力集中体现,是示范工程关键时期创新推出独具特色的党建联建创新管理模式,用“红色引擎”助力国家重大工程安全高质量建设的实践呈现。

新形势下,“华龙一号”党建联建工作立足于安全高质量建成示范工程这一根本目标,聚焦党建工作与工程建设紧密结合,通过健全组织体系、强化制度保障、筑牢战斗堡垒、突出文化引领等举措,引导广大员工扛实“建华龙一号、铸国之重器”的使命担当,进一步提升了现场工人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全力推进“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建设提供强劲动力。

一、健全组织体系,对接项目建设新进展

“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现场共有六家参建单位和一家政府监管机构,参建人员近万人,人员构成复杂,专业涵盖繁多。存在参与各方之间互不隶属、工作分工不同、资源共享不充分、各自短期利益诉求不尽一致等客观问题,但是各单位在党的组织原则、工作原则、价值取向上是一致的;党对各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要求是一致的;在推动工程建设的根本方向和目标上是一致的。在示范工程现场开展党建联建工作可以构建价值共同体,提高“使命共同体”意识,促使各单位形成整体合力,实现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急事共商、难事共解。有力地让党建引领力打破利益藩篱穿透单位壁垒、让文化凝聚力突破单位边界,让基层组织力穿透合同壁垒。

2020年,随着中核集团“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球首堆福清核电5号机组进入调试高峰期,特别是热试、装料等阶段,5号机组大量工作转由联合调试队主要承担,基于此情况,联合委员会及时对组织机构进行优化调整,将福清核电调试管理/生产准备处党支部、维修三处党总支部、运行三处党总支部纳入联合委员会。通过调整党建联建工作机构及时为工程调试和承建单位搭建上下游沟通平台,便于5号机组调试中遇到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同时将经验及时反馈到6号机组。

结合工程现场实际,“华龙一号”党建联建实施“委员进支部”和“党员进班组”。联合委员会委员跨单位与基层党支部建立直接联系,参加支部组织生活,解决突出问题。为打通党建联建工作的“最后一公里”,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基础,以班组的工作成效为重点,实现党建助力班组建设,提升班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目前现场340个作业班组均有1-2名党员进驻,覆盖率达到100%,关键岗位党员覆盖率超过70%。

针对“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核电5号机组热态性能试验、汽轮机安装、内穹顶施工等重点难点工程任务,广泛开展党员示范岗等系列活动,突破一系列重点难点问题。特别是在2020年春节期间,联合委员会组织调试领域百余人坚守在一线,放弃新春佳节与亲人团聚的天伦之乐,面对主泵相关试验、四项首堆试验、汽动辅助给水泵紧急维修等工作,组织成立党员攻关小组,从大年三十连续奋战38天,保障了机组热试工作平稳推进。

二、强化制度保障,构建工作机制新格局

制度保障是国有企业党建的关键,“华龙一号”党建联建工作在制度、体制、機制方面不断规范和创新,建立高效规范的工作机制,确保运行机制的畅通。

联合委员会在实践中建立会议协调、汇报协调、评价激励、经费保障、制度保障、宣传推广6项工作机制,提出“三不影响”(不改变各参建单位现有党组织的隶属关系、不干涉各参建单位现有党组织内部事务、不影响工程现有决策体系)和“四个聚焦”(聚焦工程关键路径推进、聚焦工程安全质量、聚焦项目团队建设、聚焦示范工程品牌建设)工作原则,制定了《联合委员会及办公室会议制度》《联合委员会党员进班组实施办法》《党员先锋工程工作指引》等10份制度文件。

联合委员会建立党员“红绿灯”评价机制,采用周评价和月评价对进驻班组的党员履职情况及工作成效进行评价,无偏差为“绿灯”,否则为“红灯”,评价情况通过工作周报、现场展示板等载体集中展示。针对“红灯”情况,进驻班组的党员主动深入班组,与班组成员共同查找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协助班组进行改进和提升;联合委员会创新实施“点赞卡”评价机制,点赞主要对象为班组或班组成员,具体点赞情形包括:出色完成所承担各种任务,识别出重大安全风险,制定预防、控制措施和应急处置措施并组织落实等等;建立支部“满意度”评价机制,年度由联合委员会统一组织对支部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艰苦奋斗党性强、本职工作质量高、完成任务无拖欠、团结协作队伍稳、遵章守纪无违犯、安全生产无事故等维度。力争使每个支部成为让组织满意、让群众满意、让党员满意的战斗堡垒。

通过建立党员“红绿灯”、班组“点赞卡”和支部“满意度”的“三位一体”评价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真正把党员组织起来,把人才凝聚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上下“一盘棋”,大家一条心,保障“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三、筑牢战斗堡垒,激发干事创业新动能

党建联建坚持情况在一线了解、问题在一线解决、力量在一线凝聚,“党员进驻班组”的党员充分利用各自专业知识,主动与进驻的班组协同开展技术创新,在“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建设中发明我国首个常规岛内的工作平台、举臂式升降机等,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本质安全。工程调试领域进驻党员着力攻克“卡脖子”核心技术,完成“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应急柴油发电机并网后自动升功率改造方案,首次实现“三新”设备发变组保护光电转换接口柜自主检修。

围绕重点难点问题,广泛开展党员攻关项目创建工作,建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队、党员联合突击队活动等150多个。让党员成为“督导员”,在重点作业“面”上设置“示范区”,如在常规岛9.25米平台和安全壳外挂水箱分别设置了“示范区”,组织党员深入一线进行管控和指导,使两个区域成为全厂安全文明施工的典范;让党员成为“主心骨”,在项目主干“线”上组织“先锋队”,如在核岛一回路冷态功能试验中,面对专业交叉多、协调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等难题,成立了“冷态试验先锋队”,及时协调问题,优化管理流程,排查安全隐患,创造了业内从核回路冲洗到冷试仅用58天的最短工期记录;让党员成为“带头人”,在关键任务“点”上成立“突击队”,如在难度较大的预应力施工中,“突击队”采用了“两小时一倒班、24小时不间断”的作业模式,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圆满完成了预应力工程。

同时,组织各参加单位联动开展“两弹一星”精神和核工业精神宣讲、“安全警示学习”,推行震撼教育常态化,强化经验反馈成效,支部书记带头讲核安全专题党课,开展“严质量、守安全”签字宣誓等活动,切实引导发挥“一线吹哨、党员报到”的主动担当意识。

四、坚持文化引领,凝聚团队建设新内涵

“华龙一号”党建联建依托由各参加单位共同组成“华龙融媒体工作室”,整合现场宣传资源。联合委员会提供统一宣传口径,各参建单位应充分利用各自平台统一宣传,形成“1+1>2”宣传效应,全方位树立和展示工程品牌形象。各参建单位主动宣传一线典型人物、事迹,共策划60余篇党建联建新媒体文章,多次得到上级单位和主流媒体关注,涌现出了因现场工作需要从母亲六十大寿寿宴上赶回的五公司徐高雷同志,为了保证机组调试任务顺利完成一心扑在工作岗位上以厂为家的工程公司孟祥杰同志,因坚守现场春节不能回家的2300多人的二三公司团队等一批先进事迹,极大提升现场全体施工人员的士气和信心。

联合委员会集中展示企业文化、项目文化、团队文化等多元文化成果,组织开展“我参与、我了解、我支持”主题活动,分批次组织现场参建人员参观示范工程宣教展览中心,为每名班组长拍摄纪念照片,让参建人员全面了解示范工程的重要意义和历史使命。及时协调解决班组实际困难和问题,截止5月底已答复1024条,陆续解决了包括现场工人工作環境、生活住宿、福利待遇等方面问题,基本实现小问题现场解决、大问题三天答复、难问题一周落实,问题解决率达90%以上,答复率100%。在疫情防控时期,党员全力服务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工人返岗达到100%。

“华龙一号”示范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得益于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同时,福清核电根据自身发展所需,探索形成了具有福清核电特质的同一事业、同一项目、同一团队、同一目标、同一文化、同一行动“六同”理念。适时提炼“华龙精神”,这是践行新中核文化理念,丰富核工业精神时代内涵的现实需求,更是激励华龙建设者敬畏核安全、安全高效地发展核电事业,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总书记对核工业和中核集团指示批示精神的发展需求,将为凝聚“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各参加单位强大精神动力起到重要作用。

2020年是“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球首堆建成投产的决战决胜之年,面对非比寻常的挑战,“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党建联建将充分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带领广大党员,团结职工群众,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在党的建设融入重大工程项目的方法、手段、机制、效果上持续探索持续创新,为安全高质量全面建成“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建设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红色引擎华龙班组
奔跑的板凳龙
疫区日记:一个120急救班组的武汉12小时
闪亮的国家名片——“华龙一号”
夯实班组文化
“红色引擎”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浅谈企业如何扎实推进”五型”班组建设
“红色引擎”促民营企业跨越发展
建设班组文化 培育文化班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