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丽
摘 要:人工智能的发展为河南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既创造了机会又带来了挑战。面对人工智能的利和弊,依据三螺旋理论,地方政府、民办院校和行业企业三方应协同努力,相互促进,为河南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另外,学生个人作为就业主体要从自身出发,使自己在就业中具备不可替代性。
关键词:人工智能; 三螺旋理论;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5-0070-04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AI has created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n private universities in Henan province. In the face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AI, based on the Triple-Helix theory,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local government, private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should make concerted efforts to promote each other and cultivate high-quality compound talents for the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Henan province. In addition, as the subject of employment, students should start from themselves and make themselves irreplaceable in employment.
Keywords: AI; the Triple Helix theory; employment、
引言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对人的智能的模拟、延伸和扩展进行研究、开发的一门新的科学技术。简而言之,人工智能是研究怎样利用计算机去完成以往需要人的智力才能胜任的工作。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会在21世纪对人类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如今,随着5G,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的应用已非常广泛。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引发了对“机器替代人”的恐慌,尤其在人工智能对高校大学生就业的影响问题上关注度持续升温。自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一直备受社会关注。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高达834万人,就业创业工作形势极其严峻。人工智能的出现会不会使大学生就业更困难。而民办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上,民办院校大学生的就业会不会难上加难。
一、关于人工智能对就业影响的文献综述
众所周知,技术进步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源泉,而经济的持续增长会促进就业量的增加,但是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究竟如何。国内外学者对技术进步的就业影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总体上来看,分为观点截然相反的乐观派和悲观派。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亚当斯密等人认为技术进步不会减少就业。但是,19世纪上半期,由于失业率增加,马克思曾明确地指出,机器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也会替代工人。David Ricardo最初对机器的作用持乐观态度,随着机器对劳动的替代现象越来越突出,Ricardo最终否定了自己最初的观点,认为机器的使用最终造成工人失业人数的增加。20世纪三十年代,Clower(1965)、Malinvaud(1977) 等提出了“技术性失业”的概念。在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方面,目前还没有较为完善的理论研究,但国内外学者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弥补了理论的缺失,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除上述悲观者所持的技术进步对就业破坏效应,乐观派如Clas Rikson(1997)、Pianta and Vivarelli (2001)和Bharat Trehan (2003)认为技术进步在减少就业机会的同时,也通过不同途径间接地促进了就业的增加。葛新权、金春华(2004)、昌盛(2005)利用生产函数测定了科技进步对就业增长的贡献率,得出科技进步增加就业的结论。瞿群臻(2005)分析技术进步、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的关系,发现技术进步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综上所述,技术进步是把“双刃剑”,既能创造就业机会,同时又对就业造成损失。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新型科技,其发展对高校大学生就业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二、人工智能当前在河南的发展趋势
2014年中科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加强人工智能的技术创新。2015年我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着重强调智能化在制造业的布局,进一步推进机器人在制造业的应用。2018年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议上,习主席再次强调,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现在国内人工智能的应用已非常广泛,给科学技术、人民生活、甚至教育带来了新一轮的变化。比如,在我国制造业领域,格力、富士康、美的等已大批引进机器人,实现智能制造装备产品,初步实现“无人工厂”。在企业客服领域,人工智能的覆盖率更高,比如在通信行业,中国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均采用了智能客服系统。另外,百度无人驾驶汽车,“无人超市”,各种智能穿戴设备,常见的手机APP等都是人工智能的衍生品。可以说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在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随着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改变,作为我国的人口大省,河南省近年来的发展有目共睹,但要想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更大发展,真正实现“中原崛起,振兴河南”的目标,各行业必须把工作方向转移到人工智能领域。根据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河南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行动方案》(豫政辦[2018]85号),“为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力争经过3-5年努力,河南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取得重要进展”。此方案的出台表明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新兴科技产业,其发展意义重大,已引起省政府的足够重视。
目前,人工智能在河南省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河南省政府、河南高校、河南本土企业以及河南高校学生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会。在河南高校中现开设人工智能专业的大学寥寥无几,有几所院校在2019年刚刚投入建设人工智能实验室,专业的建设尚不完备。2018年底“河南省产学研人工智能研究院”和“河南省人工智能展览馆”的建立对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河南黄淮学院与以科技创新,积极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为目标的博兰奇有限公司长期的校企合作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事实表明,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也是迫在眉睫。
三、河南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以及民办高校大学生对人工智能与就业关系的了解度
(一)河南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
由中国大学生一站式求职网平台——梧桐果主编的《2019届中国校园招聘报告》中显示,河南省作为国内教育大省,近五年来毕业生数量在稳步增长,2019届高校毕业生人数就高达61万。就业人数的增加与就业岗位需求量之间的矛盾,导致就业越来越难,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年年就业难,年年难就业,也并非所有的毕业生就业都难。好的院校好的专业,在就业中就占优势,毕业生供不应求,一般的民办院校,冷门专业,就业相对就难多了。从2018年的就业情况来看,招聘需求量最大的专业为计算机类。这自然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相关。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渗透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产品的生产、运营、销售各个环节都离不开计算机相关人才,所以对计算机类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还是很大的。
(二)河南民办高校大学生对人工智能与就业关系的认识
为了进一步了解河南民办高校大学生对人工智能与就业关系的认识情况,本文以郑州工商学院大三大四的学生为主要样本,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相关数据。首先,郑州工商学院在河南民办院校中知名度较高、开设学科方向较丰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另外选择大三大四的学生,因其对就业会比较关注。本問卷通过问卷网在线完成,共收集问卷322份。从数据结果上来看,被调查者68.3%为理工科专业。受访者中男生占55.6%,女生占44.4%,比例恰当符合本次调查研究对象。
第一,通过问卷结果可知,83.9%的受访学生对人工智能不是很了解仅仅是知道而已,而对于人工智能目前在国内或省内的发展情况,28.3%的受访学生认为人工智能和其专业不相关,仅有17.4%的受访学生知道河南省人工智能展览馆的建立。由此可以看出,人工智能在大学生中的普及度不高,大部分学生对其发展形势也不关注,仅是从网络新闻媒体中对人工智能有一点初步了解。
第二,对人工智能的接纳程度,仅2.2%的受访者认为人工智能离自己太遥远;而55.9%的受访者认为人工智能非常贴近自己的生活,绝大部分受访者都接触过人工智能相关的产品。可见,大学生对人工智能的接受程度偏高,但有8.39%受访者面对人工智能持有坐享其成的态度,说明其对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影响缺乏清晰的认识。
第三,在面对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方面,仅0.62%的受访者反对人工智能,相信人工智能威胁论;而63.66%的受访者持乐观态度,有信心面对人工智能这一竞争对手。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受访者能够积极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就业影响。
第四,就当下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困境,71.74%的受访者认为毕业生不具备企业要求的能力,缺乏竞争力,其次就业定位不合理是造成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31.37%的受访大学生没有自己的职业规划,40%的受访者认为所学专业与期待工作不对口。还有少数人认为由于就业信息机制不健全,用人单位、学校和学生之间信息沟通不畅导致的就业难。但就就业态度上,68.32%的受访者选择先从低层做起,然后再向目标奋斗。由此说明大部分受访者感觉到就业难,但能对此保持理性的态度。
综上所述,大部分大学生对人工智能的认识不够深入,关注度不足,对市场的发展变化缺少敏锐的感知,对人工智能与就业的关系缺少足够的认知。
四、人工智能对河南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人工智能的发展对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要受到技术发展、社会、政治和文化等诸方面因素的制约,因此既有利又有弊,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一)积极影响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很多不同的产业领域都将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实现智能化,比如有智能物流、智能教育、智能交通、智能医疗以及智慧城市的建设等。河南郑州作为国家首批智慧城市的试点城市,其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智能时代新型智慧城市的建构要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三位一体为智能基础,结合物联网、边缘计算、5G等新兴技术,实现城市智能规划、智能建设、智能治理、智能服务,从而为政府决策、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人工智能与不同产业的相结合将为大学生提供更加高端的就业机遇和平台,也会催生更多新的产业、产品和服务,创造出新的岗位。百度CEO李彦宏曾说过:“移动互联网+餐饮产生了百度外卖,百度外卖为社会提供了5万多个外卖送餐员岗位,同时带来数以万计的销售和客服岗位。”由此可见,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为大学生创造大量的就业新机会。
(二)消极影响
人工智能的发展一定会取代部分人的工作,但有多少工作会被取代,受到很多不可测因素的影响。就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人工智能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程度主要受到三方面的制约: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度、人工智能的价格和劳动力的价格。人工智能越成熟,其对劳动力的替代率越高;人工智能的价格越高,这一技术的普及就越难,就越不可能替代劳动力;劳动力的价格越高,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亦然。就河南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河南的实际情况来看,人工智能技术还处于研发初始阶段,远不够成熟,机器人的价格高昂。并且作为人口大省的河南,其产业结构还属于劳动密集型,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的价格比较低廉。因此,短期内人工智能大规模取代大学生劳动力的可能性不大。但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渐成熟,机器人的价格会降低,其应用会更普遍,那么“机器代替人”终将变成现实,到时市场对大学生劳动力的需求总量将会大大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