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其辉 张亚飞
摘 要: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传统沥青路面损害问题日益严重,安全问题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针对这一现象,透水性沥青路面开始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本文在全面了解透水性沥青路面相关概念的同时,结合具体工程案例,对市政道路透水性沥青路面原材料技术特点和施工工艺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市政道路;透水性沥青路面;工程概况
引言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沥青路面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宜居的城市环境,改善城市道路质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纵观国内外技术前沿,透水性沥青路面因其独特的优势,已成为当前市政道路发展的趋势,为此,推动透水性沥青路面的应用意义重大。
一、透水性沥青路面的概述
作为上世纪70年代研发的一种新型路面结构,透水性沥青路面是指以单一粒径粗集料为主的大空隙间断开级配沥青混合料铺筑的抗滑面层。相比普通沥青路面,透水性沥青路面为骨架空隙型结构,空隙率约为20%,多为连通空隙,下卧层密实且不透水,因此,可从内部迅速将路表雨水排出,从而有效提升路面抗滑能力,同时,降噪能力强,目前,在市政道路施工中应用较多。
二、工程概况
某市年降水量在1200~1900mm,雨季多集中在6~8月份,据实际情况调查发现,雨季过程中城市内涝现象频发,路面积水问题严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为了综合利用与存储雨水,走良性水循环发展之路,决定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采用透水性沥青路面。
三、原材料技术特点与要求
1.沥青
透水性沥青路面采用的是排水沥青混合料,其空隙率较大,因此,采用的胶结料的抗水损害能力、耐老化性能要求较高。同时,沥青材料应采用60~70号基质沥青,此类材料具有粘度、粘稠性、软化点较高的特点,并通过改性制获取粘度较高的改性沥青。
2.粗骨料
相比普通密级配沥青混凝土,透水性沥青混合料形成的是石—石点接触式嵌挤骨架结构,混合料集料接触面积将大大减小,减小比例可达到25%左右,并进一步提升接触点之间的应力。因此,对混合料性能而言,骨料性质、形状及级配等均具有较大影响作用。根据设计要求,需采用洁净、均匀、干燥的骨料。且其各项技术指标满足施工规定。
3.细集料
透水性沥青路面所采用的细集料多为0.075~2.36mm集料。此类材料的特点为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且与沥青之间粘附性好。
4.填料
在透水沥青混合料组成中矿粉含量少,但作用较大。基于透水沥青混合料内具有较多粗集料,若矿粉质量不佳,将会产生沥青流淌情况。矿粉的主要功能在于吸附沥青,在矿粉表面吸附沥青后将会形成一个薄膜,从而更好地粘附于其他粗细集料。
四、市政道路透水性沥青路面施工工艺
1.拌和
直投式、预拌式是透水性沥青路面拌和的两种不同工艺,其中直投式施工也被称为高黏度添加剂(HVA)“干法”工艺,是指采用普通基质沥青,在拌和施工中,单独掺加外加改性剂用于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生产与使用。HVA一般为毫米级的固体颗粒,该工艺的应用,HVA投放后可迅速熔融分散,起到良好的改性效果。
预拌式施工也叫做“湿法”工艺,是指一系列加工工艺,将一定比例的聚合物改性剂和沥青混溶,制备获取高黏的改性沥青。由于沥青结合料质量均匀性、稳定性不足,极易出现飞散等问题,因此,目前,在排水沥青路面质量改善方面预拌式工艺应用较多。
为此,本工程采用预拌式拌和工艺,在正式拌和前,需进行配合比的确定,保证最佳沥青用量和混合料质量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2.运输
出厂时,需对透水沥青混合料的重量、温度等进行逐车检测,并做好出厂时间记录。运输前,需清理干净运料车,避免对产品质量造成不利影响。运输过程中,需做好保温工作,车顶覆盖篷布,保证混合料温度在摊铺时不会小于165℃,若在165℃以下,混合料不得用于使用。
3.摊铺
摊铺前,需先检验基层或下卧沥青层的质量,待验收合格后采用进行施工。若下卧层被污染,则需及时清洗,或铣刨处理。为保证透水性沥青混合料面层和下卧沥青层之间黏结性能良好,黏结层可采用阳离子喷洒型改性乳化沥青PCR,并做防水封层处理,同时撒铺量可控制在1.0L/㎡以上。可按规范要求进行防水黏结封层施工。
为有效处理施工接缝部位的显著缝迹,可进行全幅摊铺。若摊铺机宽度不够,选择两台摊铺机进行平行施工即可。调整拌和机生产率及摊铺机行走速度,保证运料车充足,运能满足连续摊铺需求,尽可能减少施工接缝数量。一般可在2.5~3 m/min之间控制摊铺速度,摊铺温度为165~175℃。
4.碾压
碾压施工时,一般分为三个步骤,即初压、复压、终压。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初压及复压时,均可采用滚筒式压路机(10~12t重)初压时碾压速度控制在2~2.5 km/h,温度在140~160℃之间,复压时碾压速度控制在2.5~3.0 km/h。终压则采用胶轮压路机(8~15t重),碾压速度控制在2.0~2.5 km/h,温度不得低于70℃。碾压施工中,不得选择振动碾压法,应采用静压施工工艺,碾压施工中,必须紧跟摊铺机进行施工,压路机和摊铺机之间的距离可控制在20m以内。
5.养护及交通管制
待碾压成型后,必须做好交通管制,严禁车辆通行,可在終压施工后4h,或表面温度在50℃以下,待路面强度满足要求后,即可开放交通。随着交通开放,透水性沥青路面的空隙率将被二次压密,或出现空隙被泥沙杂物堵塞等现象,将逐渐减小空隙,造成排水、降噪、抗滑、降温等功能下降。为此,必须做好路面养护工作,提高养护力度。
五、结论
综上所述,传统沥青混凝土道路结构因空隙率低而不具有透水、吸水、蓄水的性能,在对道路交通基本功能不造成任何影响的前提下,可通过调整道路各结构层的方式,达到海绵城市道路发展应用的良好效果。透水性沥青路面的应用,可有效改善路面排水性能,提高路面质量,为此,应大力推广透水性沥青路面,提高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金科. 市政道路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 技术的应用与管理[J]. 建材与装饰,2019,(11):264-265.
[2] 马石磊. 市政道路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与管理[J]. 建材与装饰,2018,(39):281-282.
[3] 高增权. 市政道路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研究[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3):1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