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萍
摘 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对国有经济发展提出了增强“创新力”的要求。这是中央对国有经济改革发展作出的重要部署,对国有企业转型升级、提升治理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对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的共生效应探讨的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共生
引言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一带一路”工作的引导,现代化的国有企业虽然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同时也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最好的市场经济环境,尤其对于国有林业部门而言,只要将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融合起来,就一定能够激发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予大家更大的精神支持,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一、国企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概述
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国有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一环,而党建工作是国企经营过程中重要的构成要素。一个具有优秀党建工作的国企,往往全体员工有着高度的思想凝聚力,统一的思想认识以及火热的工作积极性,是企业发展的坚实后盾、思想基石。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精神食粮,为企业长期、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二者在国企管理过程中是相互共存、不可分割的共同体,它们虽然存在的环境不一样,但是却有着相同的共性,一起在不同环境下支撑着企业的全面发展。所以,不论党建工作还是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都有存在的必要性,对于二者共有内涵与共促方面的研究也更有必要,这不仅是企业自身的需求,也是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要求,为实现国企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提供了指引方向。
二、现阶段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面临的问题
(一)创新思想老旧,存在认识误区
就目前国有企业党建与文化创新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大多数国有企业对这两项工作的落实缺乏足够的重视,并且企业发展的重点朝着经济增长和市场竞争力的方面倾斜,从而使得企业党建与文化创新工作的开展受到冷落,同时现有的创新思想比较落后,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认识误区[2]。国有企业受到传统管理思想的影响,对于现代企业党建和文化创新工作的管理普遍存在形式化严重的情况,与现代经济社会的实际需求和发展现状不匹配,导致两者的创新工作无法落实在实处,严重制约着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的发展以及共生。
(二)企业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落后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各行各业的迅速发展,同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工作量和工作压力也非常大。在这样的环境下,许多建筑施工企业无法顺应当前的发展趋势,导致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也比较落后。长期下去,企业当中的许多员工便会出现思想偏差和抵触感,工作积极性也不高,从而影响施工企业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企业必须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创新管理机制,将员工考核工作进一步落实到具体细节中,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三)规章制度不健全,缺少有效的监督管理
大多数的国有企业都依然沿用传统的企业管理制度,领导层的权利相对集中,并且缺少对领导权利使用的有效监管,从而导致领导层与基层群众之间出现明显的差距,使得企业党建与文化的创新难以得到群众的支持,无法落实到实处。一些国有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缺少健全的规章制度,领导人员的选聘也以“论资排辈”为主,监督管理的机制也尚未形成,从而造成一些企业的认识,从而导致国有企业的发展方面出现偏差,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对企业党建与文化创新工作的有效开展和落实产生负面影响,使得工作被长期搁置。
三、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共促策略
(一)创新管理体制
国有企业的组织建设,应该依据党组织的要求进行管理,确保党组织与企业法人之间共同优化。企业核心成员要起着模范带头作用,将企业内部领导干部转变为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成员,不论基层党组织,还是职工群体中,依据企业文化建设方向不断进行工作创新,加强党建工作的改革力度。首先,要不断强化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加大人力资源管理力度,充分遵循市场化、民主化的要求,在人才培养与考核方面打造一支创新性的队伍。其次,作为党建工作建设的支线来讲,在与党建相关组织为基础的前提下,打造培养出具有高水平、高思想素质的人才,在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下,努力保证员工任职多样化,保证党建工作更好地融入企业文化创新建设中去。
(二)创新改进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施工企业在开展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应当注重其时效性,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创新和改进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方式。首先要注重工作思路方面的创新,要以服务员工与企业生产经营为目标。其次,应当注重内容方面的创新,针对原有的教育内容进行拓展,结合当前的国内与国际形势发展状况逐渐形成良好的员工氛围[4]。管理人员应不断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手段,传统教育工作开展方式主要通过报刊的形式进行,部分企业会通过开展座谈会的方式进行,这样的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时代发展需求,企业方面应当充分采用当前的信息技术,通过网络平台、微信群等方式开展整治教育工作,不断提升员工的工作主動性,这样才能对员工进行直观清晰的教育。此外,应创新改进评价机制,不能只是通过企业的经济效益去判断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水平,要结合企业的发展状况、员工的自身情况等因素进行公平公正的客观评价。
(三)坚持融合共进的原则
将国有企业党组织“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工作优势与企业文化“导向功能、约束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辐射功能、品牌功能”有机结合,实现共融互补与持续转化,在有效拓展企业党建的渠道,丰富党建工作载体,增强党建工作的渗透力的同时,发挥党建工作优势,形成企业文化的重要推动力。
(四)注重国企党建作用发挥,确保思想引领
国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和中坚力量,公有制主體地位不能动摇。坚持党对国企各项工作的领导,突出党的先进性和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发挥党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思想引领作用。
(五)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要想使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融合落到实处,就必须要加大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建设,因为从国有企业员工的思想现状和综合素质来看,工作人员在心态上普遍存在着得过且过的心理,所以提高广大员工的综合素质,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在工作中有清楚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这样才能使国有企业得以健康发展。同时,还需要建立相应的人才管理机制和激励政策,完善相应的工作制度,保证思想政治工作能够真正的融入到大家的日常工作当中,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与考核,实现党政工团与企业建设一齐抓的工作局面,让广大工作人员成为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主力军。
(六)以技术创新为关键,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技术创新是关键。国有企业应努力形成可持续的技术创新机制,提升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既要重视渐进式技术创新,充分整合现有的资源不断改进技术,推动制造工艺、装备与技术不断更新换代,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服务能力;也要充分发挥国企资金、规模优势,通过政企合作、产业联盟、产学研融合等方式,在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发挥引领作用,下大力气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的社会形势下,人们的思想意识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而国有企业要想得到长远性的发展,就必须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融合发展,这样才能让广大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投入到企业建设当中,促进林业建设工作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韩广利.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的创新融合[J].企业文明,2020(03):117-118.
[2]孙玮.将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融合发展[J].现代营销(信息版),2020(03):161.
[3]李梦亮.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的共生效应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04):204-205.
[4]陈耀.分析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融合[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10):270-271.
[5]范鹏涛.企业文化建设对国企改革的促进作用及其路径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24):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