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心灵成长的丛林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2020-10-21 09:24方冰青
健康博览 2020年10期
关键词:情绪心理健康青少年

方冰青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眼望四周阳光照……随着年岁由小变大,他的烦恼增加了。”一首经典的《小小少年》曾经道出了许多人一路成长中的切身感悟。青少年身处人生中重要的转折期,他们的内心世界比成年人更敏感,也更需要来自各方面的心理支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生活方式不断发生转变,青少年的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精神障碍患病率逐渐上升,已成为全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因心理健康问题导致的自杀、自残等事件也时有发生。当下的青少年面临哪些精神健康风险?精神疾病会给他们带来怎样的负面影响?家庭、学校和社会在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在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到来之际,我们将目光聚焦于青少年群体。

“动荡”的转折期

2019年11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发布数据显示,目前全球12亿10~19岁青少年群体中,约20%存在心理健康问题;10~19岁青少年群体遭受的疾病和伤害中,约16%由心理健康问题引发;在15~19岁的青少年群体中,自杀已经成为第二大死亡原因。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与他们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密切相关。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青少年心理健康诊疗中心执行主任王奕權表示,青少年处在心身协调发展阶段,相较于成年人,心理的不稳定性较强。这种不稳定性会从情绪和行为两方面体现出来。“情绪上,青少年容易遭受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的困扰;行为上,他们做事的自律性和持久性往往不够,短期内看不到成果容易放弃,但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心理功能还没发育完全。坚韧的意志品质是需要后天的锻炼和磨炼的,并非与生俱来的,但很多家长和孩子自己都会对此产生误解,从而产生不合理的要求,带来不合理的压力。还有一种行为问题就是失控,这个阶段的孩子急于展现自己的生命力,表现在有些孩子身上就是说话很‘冲,或者有一些过激的行为,所谓‘血气方刚,其实是由于他们对高级情感的处理应对能力还不足,这也会给他们自己和身边的人带来不少麻烦和误解。”

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可能导致一系列问题:因为自律性不强,自我管理能力弱,影响学业成绩;青少年的社交能力相较于童年有极大提升,他们注重建立自己的社交关系,但在此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人际矛盾和冲突,产生负面情绪和压力,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排解,就可能转移到生活中的其他关系上,影响与同学、老师和家长的关系。

青少年的精神卫生状况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同龄人交际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王奕權表示,有些孩子因为成绩优异,家长和孩子自己都会忽略除学习以外能力的培养;还有一部分孩子则是因为亲子关系紧张、家庭不和睦、长期缺失父母关爱;或是学习成绩不理想,在学校生活中缺少认同感,这些都是引起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風险因素。青少年容易产生的焦虑、抑郁情绪,本身并不是很严重的问题,但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和正确的引导,程度加深,从一种偏差固化为一种行为模式,继而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个性,就会增加其未来患上焦虑症、抑郁症的风险。

孩子出现这些信号家长要重视

每一起青少年自残甚至自杀的事件,都会给一个家庭带来长久的创伤,悲剧的发生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如何预防小问题变成悲剧就成为了一门必须要提前学习的功课。“父母应积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成长,这种关注不能只停留在口头叮嘱的层面,也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处理。恰当的关心,是帮助孩子一起探索和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父母要具备一些基础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处在“叛逆期”的青少年在和父母、老师的相处中,容易出现矛盾和摩擦。与此同时,抑郁症等一些精神疾病的早期表现,也可能会被理解为是一种“正常的”叛逆行为,但有些症状的出现,应当引起家长和教师的关注:

●失眠、早醒、经常做噩梦等睡眠问题。

●胃口变差,没食欲。

●性格突然改变,情绪波动性大、易怒。

●持续的情绪低落。

●经常紧张、焦虑、心慌。

●厌学情绪明显,甚至出现自伤行为。

国际公认的青少年精神疾病主要包括六大类:

●情绪障碍,包括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等;

●儿童行为障碍,包括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行为障碍;

●饮食失调,包括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和暴食症等,并且容易与抑郁症、焦虑、双相情感障碍等合并出现;

●精神分裂症,出现多疑、幻觉、妄想等症状;

●自残和自杀问题,而近年来通过网络交流自杀行为是一个新出现的问题;

●冒险行为,包括饮酒、使用烟草、实施暴力等。

这些问题往往会合并出现,如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青少年可能出现饮食失调;患有抑郁症的孩子,同时伴有行为偏差的,一旦遭受家庭关系、学校学习和人际方面的刺激因素,往往就会诱发意外伤害或危害行为。

王奕權表示:“作为家长,一方面要帮助青少年树立信心,找到自己擅长的东西。要帮助他分析,从认知到行为促成改变。另一方面要教会孩子处理自己的情绪,还可以使用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诸如冥想、运动等等,在必要时,可选择到正规医院的精神科就诊,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认知行为矫正、物理治疗或药物治疗。”

疫情下的花季:安全感的断裂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在短时间让举国上下都不同程度陷入了“停摆”的状态。现实接触变成了线上的虚拟课堂,见不到熟悉的老师和同学,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距离被迫拉远了。“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独立性发展的重要转折点,社会同伴交流的缺失使得他们缺失了建立关系和调节情绪的机会,这就会带来潜在的风险。另一方面,学习方式和考试安排的突然改变,让部分孩子突然没有了确定感和安全感,失去了前行的方向。此外,长期居家也带来了行为习惯的改变,运动量减少,使用手机的时间增多,这些都给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王奕權介绍。

在留学不再那么小众的年代,因为疫情的迅速蔓延,遭遇求学“断裂”的青少年也为数不少。“一明在国外上学的高中生,原本已经读到了高二,因为疫情无法回去继续学业,只能选择在国内从高一开始读起,孩子本人和父母一下子都感到无所适从,心理压力很大。”既定生活被突发事件打破,对于青少年和他们的父母,都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事件,会导致适应不良、焦虑情绪严重、家庭矛盾增加的问题。此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心理健康支持,或许是一种可行的调节方式。

别让虚拟空间成为唯一出口

对身为“互联网原住民”的当代青少年来说,网络空间与现实世界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学习、社交、娱乐,样样都离不开网络。因此,当他们在现实中找不到合理的途径或对象抒发情绪时,网络就成为那个便捷的出口。电子产品,尤其是手机的过度使用也是导致青少年和父母发生矛盾争执的敏感地带,同时也是增加青少年抑郁症的重要风险因素。新冠疫情期间,各年级的学生都需要通过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上网课,王奕權表示,客观上也加重了部分青少年对网络的依赖。

相较普通的网络使用,游戏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容易触动不少父母和老师的神经。2019年5月,“游戏成瘾”被列入了《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 11),正式成为一种疾病,也引起了各界不少关注和争议。

王奕權表示,若按照目前的诊断标准来看,真正患游戏成瘾的人数其实很少,“首先是严重程度上,要达到对游戏的兴趣超过了日常生活的所有其他活动,为了玩游戏不计手段和后果,无法自控;其次是上述行为持续超过12个月。大多数青少年使用网络、玩游戏的程度并没有这么严重,只是一种行为偏差。

“网络和游戏成瘾都有一个过程,许多孩子都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某些负面事件,产生的压力无处释放,通过网络转移了注意力。但原始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因此对网络使用的需求会不断增加。现实与网络,就逐渐成为两个两极化的空间:网络空间代表着友好、肯定和积极的能量,现实生活则充满挫折,总令人碰壁。而游戏因其本身人为设计,更容易使得使用者投入大量的精力、金钱,因此带来的影响更大。”

这部分青少年的问题是可以通过积极有效的沟通和行为矫正来改变的,但前提是,作为父母不应一味指责,而是要和医生一起寻找孩子实际面临的困难究竟是什么,并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法,把网络的作用压缩下来,帮助孩子真正解决困难。

让“心育”阳光洒满校园

学校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最重要场所,在学校接受到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他们的成长之路就多了一重保护。2019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中宣部、教育部等十余个部门印发了《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提出到2022年底,各级各类学校要建立心理服务平台或依托校医等人员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服务。2020年9月,国家卫健委发布《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要求各个高中及高等院校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

对杭州市江干区丁兰实验中学心理辅导站站长郑晓红老师来說,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心理健康工作增添了动力。从一开始出于个人兴趣的“单打独斗”,到学校德育部门支持下组织的“心灵成长小组”团队,再到如今的“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点”和十余名校内外成员组成的“郑晓红市级心育名师工作室”,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从一叶萌芽长出了一片郁郁葱葱的绿荫。

走上丁兰实验中学体育馆三楼,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面布满绿色草叶装饰的背景墙———“心是一颗会开花的树”,郑晓红解释,意思是“想让学生的心灵充满阳光”。辅导站设有多个功能区,除了接待室,还有沙盘辅导室,宽敞明亮的心理课专用教室,放置了平衡球椅、按摩椅的心理放松室,还有装了隔音门和遮挡帘的个别辅导室等。柔和的浅色调环境,精致的心理主题挂画,由郑晓红精心打造的心理辅导站,让走进这里的学生能感受到一种安全、温馨和治愈的气氛。除了硬件设置,丁兰实验中学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在师资培养、课程方式、家校互动等方面都作出了大量尝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学校绝大部分教师都持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证。心理辅导站的许多老师都是班主任,出于对心理学的浓厚兴趣聚集在一起,目前,每周举办读书会,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学研讨。学校每年举办心理健康优质课评选活动,鼓励教师开发和共享优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每学期开学初,郑晓红会使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量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学生心理状况量表》等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筛查。筛查工作任务繁重,但她认为这项工作对掌握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具有基础性的意义。筛查后,心理辅导站的老师会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国内新冠疫情最严重的那段日子,郑晓红带领辅导站的十几名老师,抓紧制作了一批心理健康微课,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在今年开学后的筛查中,的确发现了有抑郁倾向的学生———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每天都没精打采,睡眠状况也很不好,这些都是典型的抑郁症状。”郑晓红担忧地说。学生出现严重抑郁等症状她会第一时间联系班主任和学生家长,并联系转介医院,“还要请班主任减轻学习负担,协调学生在校时间,同时要求父母每天上下学陪伴孩子。必须尽全力确保学生的安全和健康。”除了每学期的筛查,平时班主任如发现班里的学生有情绪状态不佳等情况,也会请求心理辅导站的“技术支持”。

猜你喜欢
情绪心理健康青少年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情绪认同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