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人物
1.郑莲今年22岁,是一名焊接工人。童年时生活在工厂的园区的郑莲,经常在街边看见工人师傅进行焊接工作,焊接时飞溅的火花就像过年时的烟花,小姑娘从此爱上了这跃动的火花,她以不服输的信念,成为学校电焊集训队少有的女学生。一把焊枪1.5公斤、一盘焊丝20公斤,体重不到90斤的郑莲从不喊累,苦练技能5年,在世界技能大赛上屡屡获奖。她的职业规划是成为一名焊接大师,“虽然差很远,但是要向着这个目标努力”。
2.张建明是长沙一所驾校的校长。2008年汶川地震,他带着员工前往四川绵阳赈灾时,在灾区的驾校看见有学员因地震致残而痛不欲生,他就在想,如果残疾人也能考驾照开车就好了。于是,当2010年国家对右下肢残疾和双下肢残疾人员开放申领C5驾照,张建明立刻在自己驾校内开设了C5驾培业务。他向社会许诺:“不仅要搞,而且还要搞好,亏本也要搞得轰轰烈烈!”10年来他倒贴600多万,年过七旬仍坚持每天上训练场指导练车。他说:“你们是受过伤的人,再也伤不起了,我以后也不想让你们受伤了。”
3.卢有珍是一名塔吊司机,她正在施工的这幢高楼高达475米。每天上班,她先要从楼底坐十分钟电梯到达83层,再徒手攀爬三十多米,到500米高的驾驶室内工作。塔吊司机被称为是世界10大高危职业之一。高空风大,一点点转动都会造成吊钩大幅摇晃,一旦出现差池,后果不堪设想。但辛苦之外,在高空的工作也让她见到了许多人看不见的绮丽风景。卢有珍为自己是一名塔吊司机而自豪,她说以后等孩子长大了,路过这栋大楼时,她可以对孩子说:“这栋大楼,是在妈妈的眼皮子底下,一天天建起来的!”
微感动
1.2017年,云南女孩魏月董因车祸造成特重型颅脑外伤,在没有家属陪同和无力支付医疗费的情况下,佛山岭南医院仍坚持医治。2018年1月小魏康复出院时,还有5万多医疗费没有结清,医院对此只字未提,但小魏却默默记在了心里。出院后,小魏回云南老家休养,丈夫在佛山从事搬运工作,月收入只有4000元左右,“每个月,我和丈夫都会拿出两三千元的工资打进银行卡里存着,只留下1000多元当做生活费。”就这样省吃俭用地积攒,他们终于存够了5万多元。2020年7月8日,她回到医院,缴清了当年欠下的所有费用。“他们救了我一条命,这笔钱不能不还。”
2.湖南浏阳有一对“连体夫妻”,丈夫鄧枚初不管去往哪里,始终都要带着自己的妻子。原来,邓枚初的妻子11年前不幸中风瘫痪,为了能够尽可能照顾好妻子,邓枚初这才出此下策,将妻子“随身携带”。他有一辆老旧的面包车,车里始终都装着三样东西——妻子的轮椅、妻子的靠背垫、妻子的椅子凳。为了让妻子保持舒服干净,邓枚初每次去工地都要准备三张凳子、三四条裤子给妻子,而他自己则什么都不带。“连体夫妻”的生活有诸多不便,但邓枚初说,“没什么怕的,什么都难不了。”网友感慨:他们真的做到了结婚誓词里的“无论生老病死,不离不弃”。希望未来他们的日子能更好起来!
微历史
1.祁白水:官方正史大多枯燥无味,但也有例外。三国志张裔传中,有他写给好友的一封信:“近者涉道,昼夜接宾,不得宁息,人自敬丞相长史,男子张君嗣附之,疲倦欲死。”张君嗣即张裔,是经诸葛亮识拔的丞相长史,相当于今之国务院秘书长。他曾自成都北上,向诸葛亮请示工作,信中所诉,就是这期间受人隆重礼遇的应酬实况。贵为国务院秘书长,得有多少人巴结,享受还来不及呢,他却疲倦欲死。可笑吗?不,他清醒得很。在繁星丽天的三国时代,张裔算不上多么耀眼的一颗,但有此一段文,足可名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