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院士”崔崑

2020-10-21 09:22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0年29期
关键词:华中科技大学钢铁院士

关键词·报国

有这样一位老者,他曾三次获得国家发明奖,向学校累计捐助1000万元,却过着一件衬衫穿30年的简朴日子……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崔崑。

7月3日,95岁的崔崑院士与妻子朱慧楠教授向华中科技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资400万元设立“新生助学金”。 做事低调的崔崑还特意嘱咐工作人员,捐赠不搞任何仪式,“不要宣传”。

在很多人眼中,“崔老本身就是一块千锤百炼的特殊钢”。教书70年的他,在科研领域勤奋治学,更用“钢铁人生”诠释了一位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

1951年,崔崑成为新中国建设培养急需人才的一员,和其他人一起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班,跟随苏联专家学习金属学、热处理工艺与设备专业,从此和钢铁结下了不解之缘。1960年,崔崑从莫斯科学成回国,在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担任教研室主任。当时,我国工业生产急需高性能新型模具钢,却因缺乏技术,不能自主生产,每年只能花大量外汇,从国外购入价格高出普通钢10倍以上的材料。

崔崑心急如焚,“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模具钢种!”但我国的金属热处理专业在当时还是草创阶段,连生产模具钢的实验室都没有。崔崑带着大家徒手建实验室,那时候没有温控自动化技术,崔崑就和同事们守在1200多摄氏度的盐浴炉旁,手指按着控温开关,温度高一点就停一停,温度低一点就把闸合上去。在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他不知道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硬是练出了只要有空就能睡着的“本领”。

为了让全国各地的工厂都能试用到实验室生产的新钢材,40多岁的他做起了“人肉运输工”,背着几十公斤的大“宝贝疙瘩”,乐此不疲地往返于全国各地。因常常买不到带座位的火车票,他甚至背着新钢材一直站到目的地。

上世紀80年代初,精密塑料制品需求量大增,而我国当时尚无适当钢种来制作塑料模具,只能从日本进口成本1万美元的精密模具钢。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与努力下,他和研究人员先后研制出10余种自主知识产权新型模具钢,在数十家工厂得到应用,累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数亿元。崔崑的研究成果曾引起多家国际机构的注意,有多个买家欲购买垄断,崔崑只用一句“这是属于国家的知识,我做不了决定”便回绝了对方。

1997年,崔崑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院士后,他没有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安享晚年。他在多年的钢铁研制中发现,我国某些高端特殊钢产品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一定差距,更急需一部全面反映特殊钢发展的书籍。

2006年,81岁的崔崑自学打字、绘图,搜集有关资料,历经6年时间,将自己毕生的研究成果编辑成书《钢的成分、组织与性能》。这是我国首部全面系统介绍特殊钢的“百科全书”,全书共200多万字,书中的828张图和646个表都是崔崑自己画的。后来,随着钢铁领域不断有新进展,崔崑又在2010年主动提出要对这本书进行修订。他说:“科学的最高境界就是求真求美,不断追求新知。”

生活中的崔崑生活简朴,多年来,他和妻子把省吃俭用的钱积攒下来,用来帮助别人。

上世纪80年代,有不少老师家庭困难,崔崑便拿出个人奖金,在院里设“困难互助基金”,帮助了不少老师;后来,他又看到学校很多老同志外出看病很不方便,就向学校捐赠了一辆价值20万元的轿车,作为老同志的应急服务专车;2013年,崔崑和妻子将全部积蓄420万元捐出,设立“勤奋励志助学金”;2018年,崔崑和妻子又将退休金以及之前的存款攒到一起捐出180万元。

崔崑说:“我们两个人商量就是要‘雪中送炭,帮助那些家庭困难又勤奋努力学习的学生。因为我们毕业时候两手空空,现在的这些积蓄也是国家给的,我们自己用不完还给老百姓,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热议锐评:耄耋之年的崔崑不计较物质名利,一生矢志于祖国钢铁材料事业,永远将国家装在心里。曾有学生请教他的人生感悟,他脱口而出:“我这一辈子,不谦虚地说,四个字就概括了——勤奋、报国!”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国士、真正的中华儿女,是我们应该追的星。

■素材运用:淡泊名利;挑战不可能;追求;爱的奉献;我和我的祖国……

(资料来源:《环球人物》)

猜你喜欢
华中科技大学钢铁院士
《院士的中学时代》(第二辑)
顾诵芬:“90后”双院士
星空中多了一颗“华中科技大星”
电动漂移板:让人人都是钢铁侠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一周行业指数涨跌幅前15名
小小“钢铁侠”拯救人类
全日制艺术硕士研究生创作实践能力培养探析
院士违反科学道德将被取消称号
更正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