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涛
近年来我们对极端天气已不再陌生,2019年的第58界威尼斯双年展上,来自日本、立陶宛、基里巴斯、菲律宾、法国及北欧等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们展现了他们对生态危机的反思。
天气是最适宜、最安全,也最让人最感兴趣的话题,可以避免尖锐的评论,这也正好呼应了本次双年展的主展题目——“愿你生活在有趣的年代”。相较于当今争议话题所带来的分歧,本次展览采用了一种更加温和谦逊的呈现方式。
北欧展厅的主题为 “天气预报:预见未来”。芬兰二人组nabbteeri的装置作品《死亡树篱》(2019)利用了展厅后院的一块空地,意在表现人类极力与动物隔离的心态。挪威艺术家Ane Graff的《炎症状态》(2019)用三个装满铅、肉胶、速溶咖啡中的丙烯酰胺等有害物质的玻璃结构充当融化中的冰山,意指我们被毒素包围着,它们给身体和环境带来了危害。
与海上城市威尼斯的情况近似,坐落于太平洋中部的基里巴斯共和国本世纪很有可能会因为不断上升的海平面而逐渐消失。在基里巴斯展厅,艺术家Kaeka Michael Betero和Daniela Danica Tepes构建了一间客厅,窗玻璃后面的屏幕上放映着海水不断上升的画面,暗示着家园正在被海水淹没。电视机里播放着岛民跳舞的镜头。柜子上的摄像头捕捉到观者的一举一动,并将其模拟合成为虚拟的岛民数字模型,投射在电视机上方的墙壁上。许多经过的观者都跟着电视里的岛民起舞,一时忘记了危机的存在。作品也从另一侧面表明了在岛国消失之前,保护和传播基里巴斯文化的重要性。
与基里巴斯迫在眉睫的危机相比,法国展厅中Laure Prouvost较为乐观地描绘了洪水暴发后的情景。在她的创作理念中,水具有一种能够冲破人际与国家之间界限的特质。Prouvost還计划在展厅的地下室挖一条通往英国展厅的通道,但并未完工,周围气味也不太好闻。在威尼斯运河垃圾再生而成的玻璃和绿松石地面上散落着HDMI电缆、手机和香烟。Prouvost将环境污染以一种审美化和浪漫化的方式再现出来。
日本展厅则主要展现海产品消费带来的影响。展厅的墙上刻着人类学家石仓寿秋关于亚洲海啸的记叙性文字,恰与艺术家下道基行、作曲家安野太郎和建筑师能作文德的创作主题相呼应。石仓讲述了一个男人第一次吃鱼时,鱼求他放了自己,他没有答应,于是大海就以海啸给予回应。出于对大海的敬畏,根据自己多年参观世界水族馆的影像、研究记录以及在牙买加的生活经历,Joan Jonas同样以海洋主题的视频作品《离开陆地》(2019)描述了鳕鱼繁殖过剩的情况,诠释了她对海洋的理解。比之尖锐的批评或说教,这些艺术家的呼吁与诉求更富有诗意。
加拿大和菲律宾展厅则从社会层面而不是个人消费视角审视气候变化问题。菲律宾艺术家Mark Justiniani的装置作品Arkipelago将灯塔视为西班牙殖民的遗留物以及控制性监控的标志,他将树脂玻璃制成的灯塔倒置,侧面的镜子使灯塔向纵深延伸。作品意在揭示殖民主义征服欲的黑暗性与深远性,同时反衬出深海的不可知性和拒绝征服的强势。因纽特艺术家团体Isuma的视频作品《Noah Piugattuk的一天》(2019)讲述了一个因纽特家庭被勒令离开他们的家园,到气候恶劣的北方定居的过程,真实反映了1960年代加拿大政府对原住民的殖民和驱逐:主人公Piugattuk被假的部落操控与蒙蔽,作为离开的回报他只得到一本《圣经》,而不是承诺过的维持一家人生计的生存必需品。加拿大联邦政府则辩称因纽特人造成了魁北克省的人口过剩和过度捕猎,实际上因纽特人自给自足型经济要比魁北克人的工业化生活方式更具可持续性。作品揭露了人类的贪婪在环境和人道主义方面的体现。
不断上升的海平面让人类看起来如此脆弱,这种气候问题带来的紧迫性和敏感性在各个展厅都有所展现。本次金狮奖得主——立陶宛展厅在人造室内沙滩上搭建起了一个舞台,表演者扮演富足国家的公民,惬意地收获着气候变暖所带来的短期收益,但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愧疚,富豪们应该能够体会到其中的深意。气候变化是索取型经济的必然产物,这使我们无法正视公司、企业和殖民实体所暴露出的贪婪与短见。但如同本次的大部分艺术作品,立陶宛展厅同样以温和的姿态聚焦近年来的气候变化问题,而不是批判性地追究变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