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的前世今生

2020-10-21 09:23李忠东
世界文化 2020年10期
关键词:口罩

李忠东

东西方文化差异

关于戴口罩,东西方国家的看法大相径庭。对口罩和蒙面的厌恶在欧美人心中根深蒂固,他们认为口罩只与医护人员、患者或者抢劫犯、恐怖分子有关,而不会与流行病或其他社会现象联系在一起。其实并不是欧美人不怕死,而是有这样一种意识:生病的人要自觉自我隔离,不要经常在公众场合露面,增加传染风险;佩戴口罩是生病、有问题的标志,代表你是问题的来源。

另外一个原因是不少欧美国家制定实施的《禁蒙面法》。比如,奥地利就禁止民众在没有合理理由的情况下,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或面罩等遮盖脸部的物品,违者将会被处以150欧元罚金;倘若病患确有需要戴口罩的,可请医生开立证明并将证明随身携带,否则也可能受罚。再如法国,2019年法国议会还升级了《禁蒙面法》,规定任何人无正当理由在公共场所及周边地点蒙面,即会被罚款1.5万欧元并处1年监禁。

不久前,意大利一名议员因佩戴口罩进入议会而遭到群嘲,他发言时生气地摘下口罩说:“我去过三个新冠肺炎疫区,戴口罩是为大家安全着想。如果你们是聪明人,早就戴上口罩了。”说完怒摔话筒。在瑞士联邦委员会的一次会议上,人民党议员布劳赫就因戴口罩而引发了一场风波:当时会场里只有她一人佩戴口罩,全场投来异样目光并议论纷纷,之后国民院议长以布劳赫扰乱会议秩序为由,将其逐出会议大厅。但她仍然拒绝摘下口罩,于是只被允许在投票时进入大厅。最后她甚至被要求去检查是否已经患上新冠肺炎。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美国许多州(尤其是南部)在公共场合戴口罩属于违法行为,一些非裔如在商店里佩戴口罩,则会被保安或警察招呼并赶出商店;当地亚裔戴口罩上街,也可能会遭受辱骂,理由是“带来恐慌”。美国内战后通过了《反蒙面法》,用以惩戒在示威游行中隐藏身份、逃避刑责、破坏公共安全的暴力示威游行者。而法院对于蒙面实施犯罪者的审判,其刑期也会增加;加之美国长期以来的种族歧视状况,非裔戴口罩者尤其容易被当成罪犯。

亚洲国家则不同。近二十年来,遭受传染病和环境(空气)污染等威胁的民众都有戴口罩的习惯。对他们而言,口罩的价值已经超越了医用防护,而与人的健康、保健和生活质量密切关联。对于过敏体质人群来说,口罩是他们的生活必备品。比如,每年2月底日本过敏季节开始,街道上不少人会戴着口罩,以避免吸入花粉,引发花粉过敏症;在严寒地区,人们都需要戴上厚厚的口罩保暖,防止面部被冻伤;甚至当下的很多年轻人为了个性和美观戴口罩。

新冠肺炎疫情刚开始暴发时,西方对自己的卫生习惯和医疗系统充满自信,未加以重视,很多人觉得与其戴口罩,不如增强体质。如今,病毒的蔓延与传播速度快得惊人(截至2020年9月15日,全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已达2938万人,死亡92万人),欧美社会在戴口罩问题上终于出现了松动,意识到了事态严重性,开始重视起口罩来。戴口罩成为对自己、对他人的健康负责的良好表现,也是跟病毒抗争的必备武器。

口罩诞生史

口罩,最初起源于古波斯的面纱,当时为了在宗教仪式上阻挡俗人的不洁气息而佩戴。中国是有记载的最早使用口罩的国家,《马可·波罗游记》中提到,元朝宫殿内,伺候皇上饮食的人,口鼻都要蒙上蚕丝与黄金线织成的巾,防止呼出的气传到食物上。

实际上,西方社会也并非一直远离口罩。欧洲中世纪曾暴发过大范围的“黑死病”,导致欧洲人口减少了三分之一。在意大利一些城市,死亡人数甚至达到80%,着实令人恐怖。当时意大利的医生去看患者时需要全副武装,不但要穿长袍,戴一个大长鸟嘴形的面罩,还要在鸟嘴里塞满草药等用来过滤。它可以说是防毒面具的原型,具有过滤气体、阻挡飞沫的功能,是当时医生的必备品。此后,在欧洲人举办的各种派对上,医生所戴的面具经过各种艺术改造,成为假面舞会上的道具。再后来,制作面具逐步发展成为意大利的一个产业,如今威尼斯的街市上随处可见制作精美的面具。

法国微生物學家巴斯德1861年证明空气中有病原菌存在,可以引发人类疾病,并且发明了巴氏消毒法。1895年,德国病理学家莱得奇发现,虽然有了充分防护,但是还有病人感染。他推测,除了接触传染,医生手术时说话和呼吸也会造成感染,于是用一种纱布制作出可以挡住医生口鼻的用具。随着这种口鼻用具的使用,病人感染率明显下降,于是这种口鼻用具开始在医学界大面积推广。但这种原始口罩样式臃肿,且只有一层,紧紧地包扎在医生口鼻上面,使人很不舒服,无论外观还是防护性能都不太符合医用标准。

1897年,一位英国医生在口罩内部加了一个铁丝支架,使纱布和口鼻之间有了空隙,克服了呼吸不畅、易被唾液弄湿的缺点。1899年,法国医生保罗·伯蒂进行了第二次改进,纱布从1层增加到6层,并且直接缝在手术衣衣领上,需要的时候一翻衣领就可以使用了。后来又改成可以自由系结的样式,用一个环形带子挂在耳朵上,这便成为现在所说的“口罩”。真正的医用口罩就出现在19世纪末,医生开始在手术时佩戴纱布口罩,以避免自己呼出的细菌感染病人的伤口。

真正使口罩从医疗设备变成公众常备用品始自1918—1920年的“西班牙流感”, 这种流行病横扫美洲、欧洲、亚洲甚至因纽特人聚集区,短短3年时间造成全球5亿人感染,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被它击倒的人数远超战争伤亡人数。更令人恐惧的是,这种疾病喜欢攻击青壮年人群。

“西班牙流感”蔓延期间,各国强制民众戴口罩,应对经飞沫、空气传播的病毒,有效地控制疫情。一些乘客甚至会因为没有戴口罩被拒绝上车,餐厅也拒绝服务不戴口罩的客人。美国费城大街上竖起告示,写着“吐痰等于死亡”等警示语,路上的行人都会戴上购买或自制的口罩。在旧金山,市政府联合一些组织刊登声明,告诉人们口罩对流感有99%的阻挡力,戴口罩(特别是有症状的人戴口罩)成为切断传播途径的有效手段之一。不过,即便疫情带来巨大损失,戴口罩的要求在当时依然遭遇极大的反对声,很多人认为这有悖于美国人对自由和个人主义的信仰。

这一时期的口罩防护性与隔离性依旧不尽如人意,材质由纱布制成,厚重且透气性一般,戴久了会使人出现缺氧、头晕等症状,口罩内部也出现细菌繁殖现象;设计上没有更好的创新,但使用率却大大提升。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大流感加速了“一战”的终结。2004 年,美国历史学家约翰·M.巴里在他的《大流感: 历史上最致命瘟疫的史诗》一书中写道,1918年“西班牙流感”的始末不是一个简单的关于毁灭、死亡和绝望的故事,也不仅仅是一个社会如何与自然强加于人类社会的灾难作斗争的故事,它还是一个关于科学和探索的故事,一个关于人们在近乎完全混乱的环境中,应该怎样冷静思考,然后作出果敢抉择并付诸行动的故事。

五花八门的创意口罩

随着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口罩成为人们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对抗病毒不可或缺的重要物品。疫情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充满各种机遇,让各行各业对于各自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重新思考。现在口罩已不再是单纯的防护面具,五花八门的新鲜设计层出不穷,以满足不同人群多方面的需求。

“发光”口罩

由于戴着口罩说话很难保证吐字清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比如英国时尚博主卢克·克里斯蒂安先天听力受损,沟通时无法通过观察口罩遮住的唇形确定对方的意思,难以分辨那些发音相似但意义完全不同的单词。为了避免戴口罩产生类似的沟通障碍,游戏设计师泰勒·格莱埃尔2020年6月设计了一款带声控面板的LED口罩。它会在佩戴者说话时自动发出光亮,发弹舌音时口罩上的微型灯泡会显示微笑的图案。

“扩音”口罩

除了上述“传情”的发光口罩外,日本初创企业“甜甜圈机器人”不久前开发出一款自带扩音功能的“表意”口罩,帮助使用者大声说话,清晰吐字。但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听力学高级研究员迈克尔·斯通认为,这种扩音口罩会改变语音信号的频率,时间一长,人们可能会对声音失去敏感度。“即使没有扩音口罩,人们的听力和理解力也会因为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心理学院院长格温妮丝·多赫—斯奈登指出,“戴着口罩说话会降低嗓声的分贝,让交流更多地受到环境音的影响。长期戴着口罩说话可能导致精神涣散,甚至影响人们理解谈话内容。”

“LED Matrix”口罩

美国Lumen Couture公司创办人暨产品设计经理切尔西·克卢卡斯决定通过技术让传统的口罩变得更加有趣。她设计了一款与LED显示装置结合的口罩,佩戴者可以自定义文本甚至语音输入,通过手机应用程序(App) 改变文字显示内容。据了解,口罩的LED显示屏幕、USB充电电池和可清洗的棉/网状口罩互相结合,充满电之后续航力达3—4小时。如果想让它变得更新潮,可以配合手机的App,LED能显示音乐频率的变化。口罩的针织物在屏幕的上方和下方均可透气,需要时还可以移除高科技部件如电池和充电器等,轻松清洗或将其作为普通口罩佩戴。“LED Matrix”口罩还有另一个作用:时刻提醒别人与自己保持足够的社交距离。比如,可以让LED屏幕显示“离我远一点”“保持1米距离”等提示语。不过,该口罩未经过医疗测试,无法有效过滤细菌,不宜久戴。

“C-Face”口罩

日本多纳特机器人公司设计的这款口罩由白色塑料和硅树脂制成,被称为“C-Face”口罩。它带有一个集成麦克风,通过蓝牙连接佩戴者的智能手机。它可以将人说话的声音放大,通过智能手机应用将讲话内容转换成文字,然后再翻译成日、汉、韩、英、法语等8种不同的语言。用户还可以使用口罩内置的麦克风来录制商务会议的内容,然后存储在与口罩相连的智能手机上。这种口罩被设计成一个空壳,为的是和市面上销售的任何用来防御新冠病毒传播的标准口罩配合使用。该款口罩使用的技术源于企业早期历经数年开发的机器人产品——用于帮助前台和客户服务处回答来访者的简单问题。企业在新冠疫情暴发前已拿到订单,但疫情打乱了原计划,企业面临生存困境,于是员工们想到把这项技术应用到当下最常见的口罩上。“未来,‘C-Face智能口罩或许会利用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等技术,从而成为一种新的交流设备。”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小野泰辅指出,“它能帮助人们在不摘掉口罩的情况下进行更清晰的交流,但是它不能防范病毒,可戴在标准口罩外面。”

“硅橡胶”口罩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布莱根妇女医院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款新型口罩,能够像N95口罩一样有效阻止病毒颗粒,而且便于消毒和被重复使用。就口罩本身而言,消毒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浸泡在漂白剂或酒精中,也可以采用高压灭菌方式甚至使用烤箱。它由耐用的硅橡胶制成,可以使用一些工厂已有的注塑系统来批量生产。“硅橡胶”口罩只有两个可拆卸的N95级过滤器,因此所需材料比传统的N95口罩少得多。

“最贵”口罩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不断有人尝试用“真金白银”装饰口罩,好让它的佩戴者能够吸引更多人的目光。日前,一名印度商人花4000美元定制了一款重约50克的黄金口罩。为保障使用者呼吸畅通,设计师不得不在口罩表面留出了许多细小的透氣孔,这意味着它并不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最佳选择。“说实话,戴着它走进集市时,周围很多人都被震撼了,找我合影的人络绎不绝。”以色列一家珠宝公司近期也发布了一款价值150万美元的白金口罩,堪称目前世界上最昂贵的口罩。这款18克拉的白金面罩饰有3600颗白钻石和黑钻石,为口罩镶嵌珠宝的过程需要至少25名工匠合作。应买方要求还配备了顶级N99滤芯,嵌满宝石后口罩重量270克,是普通外科口罩的100倍。“很多人认为我们正在制作世界上最昂贵的口罩,但对我们来说,这不过是在困难时期维持生计的一种方法。”口罩设计师艾萨克·利维介绍说,“我不认为顾客会在逛超市时佩戴这款口罩,但我肯定有人会用得着它。”

“吃饭时不用摘”口罩

以色列一家公司发明了一种奇特的口罩。为了便于佩戴者用餐,它竟然可以像嘴巴一样张开或关上:东西到嘴边就打开,然后再关上,保证佩戴者在餐馆里吃饭更安全。原来,口罩里安装了一个铰链,通过一个手动的开关进行掌控,用手捏一下,口罩就会打开,反之就会关闭。这段视频刚刚在推特上发布就受到了网友们的关注,播放量瞬间达到了200多万次。这家发明公司已经申请了专利,计划在几个月内投入生产。

猜你喜欢
口罩
口罩,请你别乱跑
中医妙招应对“口罩脸”
口罩戴不好等于没戴
口罩
戴口罩的春天
戴口罩
戴口罩的苦与乐
因为一个口罩,我决定离婚了
口罩必戴N95?你离正确戴口罩就差这一步
若出行,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