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术期刊发展趋势和策略

2020-10-21 07:31张艳洁
出版广角 2020年18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国际化学术期刊

【摘要】  在新时代和新常态下,我国学术科研水平逐步实现由数量向质量的转变,进入了相对成熟稳定的时期。文章尝试分析比较国外知名出版集团及国际学术期刊的发展趋势和策略,深入思考我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化发展方向和途径,并提出可行建议。

【关  键  词】学术期刊;国际化;趋势;策略

【作者单位】张艳洁,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医学学术编辑出版中心期刊编辑部。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18.005

学术期刊荟萃科学发现,传承人类文明,体现了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自2019年起,我国期刊出版数量和质量均居世界第二。可以说,在新时代和新常态下,我国学术科研水平已逐步实现由数量向质量的转变,进入相对成熟稳定的时期。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期刊矩阵,夯实迈向世界科技强国的科技与文化基础,2019年8月,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提出期刊发展的新定位:全面把握创新发展规律、科技管理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立足国情、面向世界、提升质量、超越一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科技期刊发展道路[1]。

在全球化经济和科技不断深入和渗入发展的影响下,学术期刊国际化已成为全球期刊发展的必然趋势。摆在期刊人面前的现状是:我国学术期刊起步较晚,虽已快速成长为期刊大国,但尚缺乏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一流期刊,具体体现在相关学术成果、数据被同领域顶级期刊引用频次偏低,热点论文数量有限,很难发挥引领作用等方面。因此,了解并分析国际学术期刊的发展趋势和策略,是我国学术期刊国际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国际学术期刊发展前瞻

1.规模化管理与矩阵效应

期刊规模化管理在集聚多个办刊模式相近和专业领域相关的期刊的基础上,剥离编辑与出版业务,让两者互补共赢,统一配置资源,形成矩阵效应;降低生产成本、增加资源利用率、多重开发信息,最大限度发挥资源共享优势、品牌优势、成本优势和竞争优势等,同时刺激市場竞争力并激发社会影响力。

纵观国外期刊出版态势,20世纪末即呈现集群化和规模化的发展端倪;21世纪初国外大型出版集团涌现重组和并购的热潮,进一步形成矩阵效应。国外出版集群化和规模化过程的实质为兼并重组和跨国经营。比如享誉全球的爱思唯尔和原施普林格两家出版机构,利用其强大的资源优势,进行资本运作和并购集约化管理,积累整合形成数据库资源,通过规模效应和品牌优势,吸引优质资源,同时对外进行收购兼并。这在最大限度节省成本的同时,多重开发利用资源,形成了更强大的竞争优势。

2.开放获取出版态势有望惠及全球

未来,全球专业学术期刊开放获取(Open Access,OA)出版将是一个大趋势。国外开放获取期刊平台的技术和运营策略重点在于:关注信息技术创新发展,资源收集方式完备,与图书馆密切合作,平台利用率极高。在众多国家和机构的重视和推动下,全球开放获取出版已开始向开放数据和开放工作流等方面延伸,触及传统学术出版流程的核心内容,或将重构科学交流体系。无论2015年欧盟达成的OA2020倡议,还是2018年欧洲研究资助者宣布的Plan S(一项新的开放获取战略),无不剑指商业出版巨头的暴利[2],旨在打通已发表研究论文的付费壁垒,实现学术出版物真正意义上的即时、开放和可获取性。

多国政府为确保开放获取出版落地,均出台了相关政策,其中包括2019年1月1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的Open,Public,Electronic and Necessary (OPEN)Government Data Act(《开放政府数据法》);科研资助机构与图书馆亦纷纷以签订协议和投资OA基础设施和项目的方式参与开放获取出版;以施普林格·自然为代表的国际出版集团则顺势而为,积极调整策略,对变革性转换协议进行协商,截至2020年4月,已签署12份转换协议,助推开放获取出版。

3.数字化转型与传统内容出版双轮驱动

信息时代,专业的学术内容出版“一统天下”的格局大势已去,数字出版裹挟着新思潮、新技术奔涌而来,不过十数年的时间,已占据出版领域重要的前沿阵地。当下,数字化转型呈现如下特点: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可穿戴设备和新媒体终端等高新技术的推动下,媒体已经发展成集资源、社交、服务于一体的系统平台。其本质是传统出版机构在“互联网+”环境下实现“内容+”,提升自身对外部产业的知识赋能和信息服务水平。

如今,大型国际出版集团将发展定位于提供信息解决方案或信息服务,这使得学术期刊平台化和规模化发展的特性更为突出。单个学术期刊更依赖平台与集群,越能够提供学术的终端服务就越能够实现“可见”,并且,数字化使得学术期刊逐渐形成新的评价体系[3]。因此,出版商亟须实现传统内容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创新性提升用户服务体验,由单一的专业内容提供商转变为解决方案的智囊顾问。

4.5G、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等信息“高铁”架构出版的“时空隧道”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等一系列新型信息技术快速崛起并投入运用,大数据时代已然来临。搭上5G的信息“高铁”,加之大数据科学范式的兴起,当下的出版工作方式、工作内容和生产流程发生巨变,并极大地推动移动阅读、在线教育、知识服务等新业态的发展,从而为出版业的融合发展、转型升级提供难得的机遇。

不得不说,人工智能时代的出版供应链,无论在供给端、需求端,还是在传递媒介渠道上,都颠覆了传统模式。科技含量的增加构筑了出版的“时空隧道”——互联网出版、VR出版、3D出版及交互出版等全新出版样式横空出世[4]。高新技术还带来一个可喜的倾向:数据共享逐渐成为当下科学研究领域的焦点话题,而数据出版又为数据共享另辟蹊径。尤其在5G环境下,数据出版面临的数据存储、数据共享以及数据引用等问题都将得到有效解决,这将加快推进科技期刊的数字化转型升级[5]。

二、国内学术期刊的国际化发展路径

学术期刊的国际化发展是当前全球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科技进步和学术交流融合发展的需要,亦是我国学术出版融入全球化媒体发展的必然结果。国际化的学术期刊是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亦是提升我国期刊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重要媒介,可为国内学术成果在全球学术领域的传播和交流奠定基础。《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为目标,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构建服务有力、开放创新、协同融合、世界一流的中国科技期刊体系[1]。

1.不忘初心:根植本土,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学术期刊国际化虽然是一种趋势,但国内学术期刊立足中国,根植本土无疑是首要的。毕竟期刊首先是一种媒体介质,具有媒体的特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国家形象关乎一国的国际地位和人心向背,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学术期刊要牢记自身的媒体特性,成为因势而谋、应势而动,展现中国文化软实力、体现大国责任和担当的窗口和平台,让世界了解更真实的中国,在国际传媒中构建中国话语权体系,提升传播能力。

学术期刊的重要作用之一在于为科研人员提供科研资料和舆论引导,从而促进本国科技创新发展。因此,在研究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化的方向和策略时,我们要“不忘初心”,扎根本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树立好中国形象、书写好中国历史。正如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勇于承担中国全球健康事业传播与推广的重任,瞄准并填补中国全球健康领域英文期刊的空白,创办《全球健康杂志(英文)》。该刊自2017年6月创刊以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始终致力于搭建中国国际卫生舆论话语权的分量载体;注重阐明中国的立场观点,打造报道中国的权威窗口,进而影响国际舆论走向。该刊对全球健康热点问题进行跟踪、研判,及时做出独家社评、专业分析、权威解读,提供独树欧美媒体的中国一帜,增强中国在全球健康舆论场中的公信力和国际影响力。

2.砥砺前行:编辑出版全流程瞄准“国际化”

一本学术期刊的“国际化”进程是由其编辑出版流程中每个环节的“国际化”程度来决定的,包括杂志定位、栏目设置、选题策划、稿源、编委会、同行评审队伍、市场运营等环节的“国际化”的程度。国内第一本光学领域的英文学术期刊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通过明晰国际化定位——在编委会成员分布、稿源争取、审稿者队伍构建、宣传推广等方面全面铺开国际化建设,仅用1年半时间将自身打造成国际一流精品期刊,使“中国之光”照进国际光学期刊领域。

杂志定位需要牢牢把握全球化办刊的方向和宗旨,着力于搭建云集世界资源和精粹的、立足世界视角的、具有世界意义的国际出版平台,捕捉和洞悉国际期刊的出版动向,积极借助《中国出版》《科技与出版》《出版发行研究》《出版广角》等精品期刊,探索制定国际视野下的学术期刊发展策略;栏目设置则应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分析哪些栏目除了能展示本刊的內容和特色,还能吸引全球读者和作者的眼球。如《全球健康杂志(英文)》即在深入研究国际知名学术期刊栏目设置和读者内在需求的基础上,对栏目的策划和设置进行了科学规划,目前开设的特色栏目主要有四个。栏目 Bridging Belt and Road Countries:体现该刊在全球关注贫困与卫生问题的理念引导下,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契机下,覆盖众多发展中及欠发达国家,实现我国同沿线国家卫生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的初衷。栏目 Window for China:充分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让国内外民众触摸中华文化脉搏,感知当代中国作为大国的担当与责任,让世界各国人民更加客观地看待中国、了解中国、支持中国,提升我国卫生舆论的国际话语权。栏目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及时、客观地向世界介绍中国不断实践并完善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和诊疗经验,为受疫情影响国家的防控和诊疗工作提供参考,与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共享信息与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和世界公共卫生安全。栏目 Commentary:集权威性、导向性、易读性、新颖性、争议性于一体,旨在追踪全球热点、透析环球焦点、洞悉国际舆论导向、捕捉世界争议性话题,推陈出新、另辟蹊径。总体来看,《全球健康杂志(英文)》彰显了鲜明的特征,即全球视野、中国智慧、权威引领、聚焦热点。

选题策划的国际化要求追踪全球热点、洞悉国际舆论导向、捕捉世界争议性话题,最好能以独到的视角为世界范围的读者报道分析国际广泛关注的议题。作者国籍的来源和分布是期刊国际化的体现,可反映该期刊在世界范围内作者群体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比如《全球健康杂志(英文)》力邀Abt Associates澳大利亚高级全球顾问Jane Thomason博士就区块链技术对全球妇幼卫生的深度影响展开评议,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的Kai Hong Phua教授就全民健康覆盖和公私医疗资源的平衡问题进行探讨,中国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的马冠生教授从趋势、危险因素、政策及行动层面全面剖析全球儿童肥胖问题,亚太临床营养学会主席Shaw Watanabe 教授针对日本长寿现象和老龄护理进行深入浅出的阐释,美国杜兰大学公共卫生和热带医学学院的Lizheng Shi教授利用卫生技术评估方案提纲挈领地解决特殊药品高成本的政策选择问题。

编委会是一本学术期刊的灵魂和内核,是一个以期刊品牌为核心的集体。从期刊办刊方针、发展策略、统筹与管理、整体编辑规程、作者和审稿专家队伍的培养及拓展到栏目设置、重点选题策划、期刊运营各项事务,无不需要编委会的领导和决策,尤其国际化的编委会对期刊的国际化建设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编委及同行评审专家的国际化可保证期刊论文质量具有世界领先水平,进而保证期刊的权威性。譬如《全球健康杂志(英文)》联合编委会成员通过各种渠道,包括学术会议、专业数据库的作者和同行评审专家库、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网站中的专家库等,筛选、组建全球健康领域专家信息库,以备不同专业和研究方向的文章审稿所需。而在投审稿系统中,为投稿作者至少设置推荐2名同行评审专家,也不失为增加刊物同行评审专家库储备的有效措施之一。总体来看,互荐互推的审稿制度在增加国际化评审专家黏度的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评审专家潜在的宣传能动性,促使“口碑效应”形成。

3.全球视野:规模集聚与高端定位比翼齐飞赢得未来

纵观国外大中型出版集团,它们无不通过期刊的集群化管理形成规模效应,在降低生产成本、增加资源利用率、多重开发信息的同时,发挥资源共享优势,由此彰显品牌优势,累积迸发出强大的竞争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市场竞争力,进而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力。

融媒体时代,国内学术期刊应转变运营思路,以“互联网+”思维引导期刊的谋变之路。期刊出版要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提升对全球范围内兼具创新思想和一流水准人才的汇聚能力;积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利用好中央和地方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在增强存量期刊发展活力的基础上,加快打造一批拥有国际视野的数字化期刊旗舰。依托融合出版,创新知识服务,无疑是中国学术期刊未来发展的趋势。学术期刊要紧紧拥抱数字化、智能化,以融入学术期刊出版之大变局;以市场为导向,确立科学化运营战略,基于大数据分析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建设好论文引文库、科技期刊应用数据库等公共服务平台。国内期刊人要以“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为指引,以建设世界一流学术期刊为目标,以优化科技期刊与出版结构布局为抓手,全力推进数字化、专业化、集团化进程,着力提升科技期刊的国际竞争力,为构建一个开放创新、协同融合、世界一流的中国科技期刊体系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 (2019-08-16)[2020-08-18]. http://www. xinhuanet. com/science/2019-08/19/c_138320888. htm.

[2]任翔. 开放生态改变出版规则:2019年欧美开放获取发展评述[J]. 科技与出版,2020(3):28-34.

[3]刘红. 国际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趋势及思考[J]. 中国编辑,2017(3):60-64.

[4]刘睿君,吴锋. 5G背景下出版智能化的供应链赋能路径研究[J]. 出版广角,2020(11):10-14.

[5]张莉婧,张新新. 论5G环境下的数据出版[J]. 出版广角,2019(23):6-9+63.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国际化学术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聚焦港口国际化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科技期刊的分类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河海大学学术期刊创办百年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