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乐即自由》有感

2020-10-21 03:50徐露芳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7期

摘要:日本作曲家坂本龙一写了这本自传《音乐即自由》,从书中了解到,似乎他的一生都顺风顺水,可以很自由地做自己喜爱的事情,可从文字背后仔细品位,也并非如此,只是被他幽默且平淡的语气一带而过了,本文从读这本书籍后所得到的启发,聆听坂本龙一的音乐作品,从他多彩的人生阅历中思考我自己生活。

关键词:坂本龙一;《音乐即自由》;配乐

中图分类号:J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20-0059-02

一、前言

《音乐即自由》出自坂本龙一,也是他的自传,通过阅读,我感觉这本书如同“流水账”一样,讲什么都是用及其平淡的语气,似乎也有些无厘头、含羞的表达情感,大概这就是他充满着“自由气息”的体现吧。我们不得不承认,上天不一定是公平的,上天不仅给了他一副亮眼的容颜,还赐予他“好才能好心肠好头脑”。

在音乐领域里,大众所知的只是他的冰山一角,古典、浪漫、爵士、先锋、流行他近乎全知;他有一颗道德仁心,从他所创作旋律里我们就能感知得到,因为音乐就像是作曲者的一面镜子,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做出来的音乐就是什么样的。

二、我眼中的坂本龙一

《音乐即自由》简约的封面上,坂本龙一脸严肃,发型整齐,一丝不苟,夹扎着一些白发,让严肃的他看上去有一丝丝天真。他有一副好看的外表,内心世界也非常丰富,五彩斑斓,有一双巧手,可以将自己内心想法、情绪通过指尖传递出来。他初中就开始读一些哲学书籍,他一直保持着阅读、思考的习惯,这让他的音乐更有深度,有魔力让听者产生联想。他三岁就开始学钢琴,刚开始,他对钢琴不感兴趣,甚至有些痛恨钢琴,对他来说,练琴是他最不能接受的事,直到十四岁,接触到德彪西的作品后改变了他对钢琴的态度,他还说到:德彪西是影响我人生的音乐家之一。他一心想做完美的音乐家,他想把每一部作品都做好,绝不留下一部失败的作品。从他的作品中我感受到他是一个矛盾体,既想追求完美,又害怕这颗罂粟。仔细听他的音乐,很容易受到和声旋律走向的影响,一点点、一步步推向高潮,最后走进我的内心深处。他的音乐没有过多的装饰,只有纯粹的音符,所谓本质的才是最好的,所以更能轻而易举地、悄然无息走进我的内心,与我心灵对话。他说北极的流水声是大自然赠予世界的最纯净的声音,坂本龙一对于我就如流水声之于他,纯粹、轻灵、有力的触及我的灵魂。坐在雪地里的他把录音器放到水里,对着镜头放声大笑:I“m fishing sound”他称这个声音为世界上最纯净的声音。而我听过的最纯净的声音,是坂本龙一给的。 “我做出来的东西一定是最好的”,年轻的他是如此的意气风发。曾经的豪言壮语犹在耳边,不幸却接踵而来,在2014年患上了咽喉癌,迫不得己取消了所有的工作计划。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在有所好转之后,他就立马全身心的投入新的工作。经过与病魔的斗争,让他对人生有了不一样的感悟,他对采访者说到:“生命有限,但还是想把余下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工作上”。生命不息,前辈如此,我们年轻人更应该抓住美好青春时光,奋斗不止。

三、坂本龙一为电影《末代皇帝》配乐

在1986年,《末代皇帝》开始拍摄,讲述的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无奈与坎坷的一生。而坂本龙一在这部电影中与来自英国的戴维·伯恩(DavidByrne)、中国的苏聪一起合作,为这部电影配乐。中西结合是这部电影极具魅力的原因。古老的东方封建王国的陨落,这个故事就带有着神秘的色彩,而同时西方的音乐艺术与此相得益彰。以音乐为序,音乐承载着故事者厚重的家国情怀。音乐的魅力,才铸就了这部电影的绚丽。

与另外两位作曲家相比,坂本龙一为这部电影创作的音乐作品数量最多,同时他也参演了这部电影。他在里面扮演一位日本军官,正是有这样沉浸式的体验,才让坂本先生对这段“国破山河在”的历史有了悲悯之情。因此,他的配乐中充满着悲伤之情。他为这部电影共配有九首乐曲:《First Coronation》、《Open the Door》、《Where is Armo?》《Picking Up Brides》、《The Last Emperor (Theme Variation I)》、《Rain(I want aDivorce)》、《The Baby (was born Dead)》、《The Last Emperor(Theme Variation II)》、《The Last Emperor(Theme)》。电影一开始就以《Open the Door》当背景音乐,曲名中文翻译过来是:开门。“门”这个意向似乎隐喻着溥仪一生都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一直被关在命运的门后。电影的第一幕是小小溥仪坐上了皇位,这时候《First Coronation》响起,磅礴却又沉重的管弦乐旋律,揭示了小皇帝波澜起伏的人生轨迹,尊贵而厚重,无奈又悲情的一生。画面转换,阿嬷与婉容相继离去,这两位女子是溥儀生命中最为重要的女人,《where is Armo?》作为这段剧情的背景音乐,使用小提琴为主奏乐器,凄厉悲伤的音色更是突出了溥仪的伤痛与无奈。溥仪与婉容的小孩一出生就被无良的侵略者注射药物而死,《The Baby (Was Born Dead)》悲伤低沉的大提琴响起,钢琴的和弦也以暗淡为主,用音乐将观看者的心情带向了阴郁。文绣出走时,大声喊出了“I Want a Divorce”,随之《Rain(I want a Divorce)》这首乐曲以弦乐队齐奏进行,增强了情感爆发的力量,把文绣挣扎呐喊的感情展现的淋漓尽致。递进的,重复的,快速的音符,叠加上文绣离开的背影,渐行渐远……

坂本龙一先生在配乐中,主要运用了小提琴和二胡,这两种乐器,都是情感表达的利器。这种运用中西弦乐的技艺,使得情感爆发更为突出饱和,让观众的心随着音乐起伏而悲恸。

四、坂本龙一的《Merry Christmas Mr.Lawrence》

《Merry Christmas Mr.Lawrence》,中文翻译过来是: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这首曲子是坂本龙一为由环球影业发行的战争剧情片《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所写的同名电影主题曲。

它们表达的主题宏大,有禁忌与爱欲,杀戮与和平、和解与对抗、生存与死亡,同时又将人性中的美好细腻、脆弱却又残忍表现出来。

这首曲子里,连贯的音符代表不管是人类还是动植物,终究不能选择自己宿命的悲剧感,我们对人性的追求,追求平等、自由,对欲望的渴求与控制,对真理的认知与回避,所有的情绪,有时沉重得无以承受,有时又是那样虚弱无力,孰对孰不对的选择更是令人应接不暇、心力交瘁。面对死去的人们只留下或深或浅的记忆,所有生命的美丽化作成一句“圣诞快乐”,然后满天飞舞起洁白的雪花,飘落在这世间每个干净与不干净的角落。

我是因《Merry Christmas Mr.Lawrence》这首曲目才知晓坂本龙一这个人,随后听了他其它曲目越发喜爱他了,他这首曲目最广为人知。但他无数次说自己并不明白大家为什么会这么喜欢这首曲子,甚至无论走到哪里大家都会请他弹这首曲子,这曾经让他觉得厌烦。的确,从谱例角度来看,这首曲子的和弦走向、和声变化、节拍之类,对于坂本龙一这种天才级别的音乐家来说是很模式化、通俗化,像是用来练手的。但它为什么火起来了?其实也是种必然。所有艺术中,音乐是最早脱离“模仿自然”的艺术,它最能表现出人情感的折光。音符的力量与乐句所诉说的东西太过深邃,三言两语说不清。后来,坂本龙一偶然在一个瑞典的教堂里听到了这首曲子,忽然之间他也觉得这首曲子有种莫名的力量。人类的大脑是复杂的东西……乐器越是接近人声频率就越能得到人的情感共鸣;大调多为喜悦,小调多为悲伤;作曲家们玩弄着B和C两个音表示着悲伤的情绪……就像乐音的声波能刺激中枢神经,影响内分泌甚至影响新陈代谢。

五、结语

一个人也许能随口哼出一段旋律,却不可能随口哼出一篇乐章。乐章的创作需要超高的情商与巨大的想象力。尽管坂本先生说过他有些曲子在一夜过后谱子就这样摆在自己面前了,甚至不知道自己喜不喜欢。随着年龄渐长,阅历丰富,坂本龙一的音乐以直都在变化。我想,是因为他的优势不断在变化。从炽热,到成熟,乃至睿智。从叛逆,到反思,乃至诗意。情动于中,故形于声。音乐审美是在主体心理结构与客体动态结构相互协调之下的双向活动。坂本龙一一直在大众能够接受和理解的范围内,致力于将传统配乐与新式音乐思维结合。对于音乐,他的诉说倾泻而来,经历了岁月,他反思后的音乐自由舞蹈起来。

参考文献:

[1]徐宸漪,中西交融,引商刻羽——電影《末代皇帝》的配乐分析[J].大众文艺,2018 (20).

[2]舒匀.不迎合,不固执,不放弃读坂本龙一的《音乐使人自由》[J].音乐爱好者,2015 (09).

[3]沈律君.坂本龙一:以永恒追问来回答终结[N].21世纪经济报道,2020-01-06.

作者简介:徐露芳(1995-).女,重庆人,硕士在读,新疆艺术学院,研究方向:音乐(键盘乐器演奏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