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世华
(山东高速股份有限公司,济南 250014)
在高速公路改扩建过程中,大都遵循影响最小原则,在不中断交通条件下进行改扩建施工作业,即采用“边通车、边施工”的模式.路桥安全是公路养护的重点,是高速安全畅通的根本保障.改扩建不封闭交通施工与日常安全运营产生冲突,新老路基拼接、桥梁锥护坡开挖、安全设施拆除和转序施工等更是给路桥日常养护带来巨大挑战.
高速运营与改扩建施工并存,涉及单位、人员设备等众多,路域环境不断变化,较正常运营期,交通通行环境更为复杂,路桥安全畅通管理难度更大.目前,涉及高速公路改扩建的研究中,施工组织设计和保畅通研究较多,但是针对高速改扩建过程中如何开展养护管理工作,保证路桥安全等研究很少,没有成熟的管理经验借鉴.因此,对不封闭交通改扩建施工模式下路桥养护安全管理进行研究,提出保证路桥安全畅通的对策,减少改扩建施工与正常运营之间的相互影响,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以济青高速改扩建工程为例,对高速公路改扩建不封闭交通模式下路桥养护管理的做法进行探讨.
济南—青岛高速公路作为青银高速(G20)重要组成部分,全长309.158 km,被誉为“黄金通道”,是山东省经济发展运输的主轴大动脉.自1993年建成通车至改扩建实施前,该路承担了山东全省近15%的高速公路通行量,车流量已严重饱和.2016年“四改八”改扩建工程正式实施,设计时速120 km/h,整体式路基宽度42 m.改扩建工程采用不封闭交通的施工方式,即“边通车、边施工”的模式.
改扩建不封闭交通施工,施工过程中对原有路桥缺少保护意识,导致路基掏空、桥头搭板掏空等路桥病害频发,而养护维修施工在一定程度上要为改扩建施工“让路”,养护维修施工压力大,造成诸多病害得不到及时修复,严重影响了路桥的安全.
以济青高速青州段为例,辖段主线50.493 km,段内参与单位或部门共计23家,改扩建施工界面与养护施工界面频繁交叉,点多、线、长、面广,道路安全形势严峻.改扩建多次转序施工占用紧张的道路资源[1],由于路段偏离主要城市,导致其他路网对本路分流作用偏小[2],即使在改扩建实施过程中采取了限行限速等措施,但该段日均交通量仍达5万多辆,转序期间仅有双向三车道通车,通行压力大.
由于路桥安全和道路畅通形势较正常运营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不封闭交通改扩建模式下如何进行路桥安全养护管理,所有养护管理从业者经验欠缺,因此运营期养护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当前形势的变化.在工程实施的最初期,由于出发点不同,运营单位和改扩建单位对涉路安全的管理相对独立分散.运营单位安全管理以路桥安全畅通为主,改扩建单位的安全管理则以工程施工安全为主兼顾道路畅通.各自独立的安全管理模式在组织上不够统一,相对稳定性和权威性管理也不足,无法应对因养护运营与改扩建施工界面频繁交叉等问题带来的安全管理挑战,尤其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没有协调统一的应急指挥体系和健全的应急救援组织体系[3],将不能保证高速运营安全和改扩建工程的安全顺利实施.
为保证路桥安全、道路畅通,最紧要的任务是梳理完善辖段安全管理组织架构,将各单位“各自为战”分散式安全管理模式集中统一,设置统一的路域安全管理机构,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由运管中心牵头成立运营管理安全指挥部,指挥部成员由运营单位各部门负责人、改扩建指挥部负责人和高速交警负责人组成.辖段路桥安全畅通工作由指挥部统一调度指挥,做到政令统一畅通.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体系
1)运营部门职责
包括辖段路管分中心、养护分中心、信息分中心、收费站等部门,主要负责做好辖段路桥日常巡查、收费通信光缆设备维护、路桥日常维修保养、道路清障救援等.
2)改扩建指挥部
负责代表项目办对所有辖段改扩建参建单位进行管理,做好改扩建范围内的路桥巡查,施工管理,隐患消除等;协助运营部门做好日常运营工作.
3)高速交警
负责辖段交通分流、管制等,审查涉路施工交通组织方案,核发涉路施工许可证,处理交通事故,定期对施工进行安全巡查等.
4)各施工及监理单位
负责完成各自范围内的施工任务,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服从管理单位或部门的管理,制定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措施,做好老路桥等资产拆除的应急方案和施工转序的交通安全组织方案,按要求配备安全生产人员,协助完成道路救援、清障、抢险等工作.
成立安全指挥部后,在安全管理人员配置方面,各单位或部门至少满足图2所示的要求.
图2 安全管理人员要求
安全组织体系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安全管理措施有效落实的重要保障.要进行安全管理,保证管理工作正常进行就要建立工作体系,明确工作任务,指导各方围绕工作目标开展工作,可以说工作体系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
目前,安全管理工作中突出的问题是“轻事前,重事后”,预防性不够[4].因此,要保证建立的安全管理体系行之有效,必须全面准确地识别复杂条件下的危险源,各参与方围绕“保路桥安全畅通”的目标,从人员、设备、环境、管理等方面要认真识别道路运输过程、养护施工作业和改扩建施工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影响路桥安全的风险因素.
危险源识别后要进行隐患排查,可分为日常排查、节假日前排查(包含重大活动排查)、综合性排查、专业性排查.隐患排查出后要坚持问题导向,对隐患进行登记、举一反三(比如相似隐患排查)整改验收销号等.具体工作任务如图3所示.
图3 工作任务
各方在工作中坚持“联防联控,联勤联动”的基本工作机制,实行“轮值安全员”制度,即每周由1个运管部门牵头对辖区路桥安全畅通管理工作进行检查,重点对涉路施工进行检查,路管、养护、信息、收费站等依次轮值,每月一轮对涉及运营安全的问题全覆盖检查.
针对识别出的可控风险因素,要尽可能在日常养护管理中采取相应措施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对不可控的风险因素,要保证做到高效的应急响应和处置,以将不可控风险发生后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可以说控制风险因素的发生,降低损失,是安全养护管理工作体系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因此,工作任务主要依靠日常养护管理和应急管理进行落实.
建立包含各单位负责人与主要技术人员在内的微信工作群,每天对路况巡查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由整改责任方进行认领.整改责任方要在规定时限内整改完毕,(一般危及交通安全的要在24 h内彻底整改),并上传整改完毕的照片至微信群;由发现的问题的单位对整改结果进行验证.对于整改落实不到位的单位由指挥部下达问题督办单,并对责任方进行处罚.
按照各单位各部门职责,建立全天候联合巡查机制,提升道路巡查效果.各方按照路管分中心全程巡查4次/d,养护分中心2次/d,改扩建单位2次/d,交警部门至少2次/d的频次进行巡查,收费站和信息中心主要对收费广场区域进行及时监控.各方在巡查过程中要求巡查时间段有效衔接,以各自职责范围的工作为主,兼顾其他各方工作,保证全天候及时了解道路状况.
改扩建施工拆除原有路基防护设施、护栏、标志牌等需在完成增设临时防护设施后进行[5].对于新增临时防护设施要符合相关规定,规范未作要求的必须经过专家论证和试验验证.要加强新增临时移动钢护栏、防眩板、临时标志牌、临时标线等安全设施管护力度,尤其对于临时固定于中央分隔带的标志牌、里程牌等不定期的检查固定牢固性,杜绝因临时安全设施倒塌歪斜、指示不清等造成交通事故.
改扩建施工转序期间,在双向三车道通行条件下,养护占道封闭施工势必引起交通拥堵,减少养护施工对交通的影响至关重要.一般要求养护部门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对路面坑槽、伸缩缝损坏等进行快速修补;所有占路施工安全布控必须符合现行《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中对作业控制区的规定[6].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交警对施工段进行限速,路管分中心及改扩建单位对交通流进行引导分流;同时,周末及节假日车流量较多时段禁止路面范围施工,保证不造成长时间长距离拥堵.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尤其在转序施工交通导改时,参建单位可采用BIM技术等对导改方案进行预估,降低施工的影响[7].对可预计的交通拥堵,由路管和交警牵头制定合理的分流措施,在改扩建实施过程中实行“大型车及危化品车限行,限速80 km/h的分流措施.其中外部路网分流以“源头疏导、主线通行、局部管控、路网分流”为原则,结合利用周围其他高速公路,诱导车辆提前绕行;对内部车流通过设置相应的临时保通安全设施及作业区设施诱导车辆通行[8].
改扩建大范围施工点多线长面广,对路桥养护影响较大.比如开挖路基边坡与桥梁锥护坡后,巡查人员无法及时掌握路基及桥梁情况,养护部门积极采用自拍杆可以大大提升巡查效率;同时为保证改扩建施工顺利进行以及道路畅通,养护维修采取错峰错时施工,即当改扩建占道施工时,保证在车流高峰期每两公里范围内不安排养护施工,避免施工冲突,重复安全布控影响交通出行.
在改扩建实施过程中,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或险情,若紧急救援不能及时到达,救援时间迟缓,必然导致大量拥堵,甚至交通瘫痪.所以,改过建期间主管单位要做好应急预案管理,发生应急事件时能以最快反应到达现场,进行应急处置,保障路桥安全畅通[9].在养护管理中,对路桥安全影响最大不可控因素多为环境因素,如暴雨、大雪、冰冻灾害等,一旦发生若无法及时应急响应,则可能导致路桥坍塌、道路结冰等,进而引发严重交通事故.为快速高效的处置突发事故,建立应急预案体系如图4所示:
图4 应急预案体系
与正常运营期相比,改扩建期间道路应急管理部门增多、参与单位增多、人员增多而复杂,因此考虑路桥安全应以养护部门为主,制定各方联合参与其中的养护主要应急预案.由于工程建设相关单位,如施工、监理等项目部都位于高速公路道路施工范围以外区域,对施工现场的路桥安全及交通条件并不产生影响,故不考虑公共部分的专项应急预案,只针对建设工程制定专项应急预案即可[10],如图5所示.
图5 应急预案内容
要及时根据道路实际情况修订完善应急预案,针对新形势创新演练模式,强化演练并进行全过程记录和总结,认真查找不足并加以改正,确保应急预案及演练的针对性、可操作性.
各方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要相互协作,加强信息沟通交流,通过联合开展应急预案培训、应急演练等,不断深化沟通配合效果.比如在冬季降雪后,养护部门对高速范围内主线及匝道实施机械除雪防滑工作,改扩建单位配合完成大中桥、长纵坡等重点部位的查漏补缺;对高速范围外匝道等部位,可由养护部门提供融雪剂、防滑沙等,改扩建施工单位负责除雪撒布融雪剂任务.
建立联合值班制度,加强应急值班值守,尤其在夏季降雨、冬季降雪期间,通过联合值班联合巡查,及时发现道路隐患,提前研判天气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及时发布预警,提升应急防范能力.落实好抢险队伍人员,确保人员到位率,保证发生险情随时集结处置;要加强应急物资的储备和检查,及时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保养,保证应急物资充足,机械设备性能良好.
要加大巡查频率,对于发现的道路隐患,要坚持问题导向,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整改.如强降雨等特殊天气时,要加强风险因素过程管控,坚持雨前、雨中、雨后3级巡查,对预计受风险因素影响较大的重点路段、重点部位进行重点防控,必要时可采取预防性防护措施.
针对突发事件的类型和严重等级,建立与事件等级对应的应急响应机制.要根据风险因素危害程度,确定应急响应级别,加强过程管理,严格按照响应机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实现纵向上应急组织统一领导,横向上应急联动各单位或部门协调合作[11].一般应急响应级别可分为3级,以交通事故救援和防汛抢险应急处置为例,当事故风险出现时,可根据图6,图7流程进行处置.
图6 交通事故处置程序
图7 应急响应示例
济青高速改扩建工程自2016年开工,至2019年7月交工通车,较计划完工时间提前6个月.济青高速青州段实施前后数据对比如表1所示.
表1 济青高速青州段实施前后数据对比
注:应急反应时间指接警后到达现场时间;应急救援处置时间指处置结束开放交通时间.
表1数据所示,改扩建期间辖段事故次数降低40.5%,未发生一起伤亡3人及以上的安全事故(包括道路交通事故);未发生拥堵在3 km以上的事件,路况拥堵等投诉率为0,应急救援时间大幅度缩减,道路安全畅通得到有效保证.因此,高速改扩建施工与运营并存形势下“统一管理+联防联控+联勤联动”养护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保障了路桥安全和通行能力,安全有效的实现了施工、运营两不误.
通过3 a多的实践表明,本文构建的养护安全管理体系是针对高速公路运营与改扩建并存模式下养护管理的创新,在实施过程中各单位按照工作要求,各负其责相互配合,保证了高速改扩建期间路桥安全通畅,对最大程度地发挥高速公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重要意义,因此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