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研学服务研究
——以安徽省图书馆为例

2020-10-21 06:28
图书馆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图书馆

郭 芹

(安徽省图书馆,安徽 合肥 230001)

2018年随着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以及各省(市)的文化和旅游厅(局)的逐渐成立,文化和旅游正式结合在一起。随着研学政策的推出和国民消费的升级,以研学游为代表的体验式教育发展势头迅猛,已经在全国遍地开花。以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为代表的社会文化机构也积极投入到研学旅行服务的实践当中。研学旅游符合现代教育和旅游发展的新趋势,同时也符合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阅读推广的职能[1]。研学旅行服务构建了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的新思路,为文化旅游发展赋能。

1 研学的内涵和政策背景

1.1 研学服务的内涵

国内,一般将孔子率领弟子周游列国作为我国古代游学活动的起源,1933年,陶行知与“新安旅行团”的修学旅行是近代中国的修学旅行实践壮举,明代哲学家王阳明创立的颇具特色的“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相结合的思想体系,则是现代研学旅游的理论依据和思想源泉之一。其后,部分具有先进教学理念的学校和一些旅行社开展研学旅行,但是发展一直比较缓慢。我国研学游真正意义的发展要以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民休闲旅游纲要(2013-2020年)》中正式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为起始点[2]。2016年12月19日,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指出研学游定义:“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3]。研学旅行既不是单纯的旅游,也不是单纯的学习,它是探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课堂与综合实践结合教育的有效途径。

2.2 研学服务的政策

2013年以来,研学旅行的飞速发展与国家层面上发布的与研学旅行相关的政策文件推进密切相关。2016年11月30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该《意见》分重要意义、工作目标、基本原则、主要任务、组织保障5部分,肯定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其后,2017年8月17日,教育部发布《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要求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2017年12月6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通知还强调了国家有关基地主管部门、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各中小学校的职能。2019年3月8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19年工作要点中指出“继续实施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校外教育事业发展项目,加强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课程资源和服务平台建设,遴选推广典型线路”[4]。从中央到地方,在各级政府政策和资金的双重支持下,研学旅行发展也日趋完善。从教育部首次提出“研学旅行”小范围的试点到如今各省市积极开展,以及被纳入到中小学课程体系,研学旅行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家长、学生和学校的共同需求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公共图书馆应紧随国家研学旅游大趋势,明确研学旅行的内涵和目的,采取相关措施,全方位推进研学旅行,使图书馆的创新服务再上一个台阶。

2 安徽省图书馆研学服务

“安图文化研学一日营”是安徽省图书馆从馆情出发,在研学实践教育的创新探索,是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的创新之举,能够有效助推文旅融合产业大发展,活动概况见表1。

2.1 项目实施计划

(1)前期调研:在不影响公共图书馆基本业务原则下,安徽省图书馆于2019年8月、9月、11月共开展了4期研学旅行活动,活动开展之前,工作人员针对研学对象、研学主题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探讨活动实施方案。(2)制定实施计划,各活动项目组根据自身活动需要,确定报名方式、招募对象和活动实施期数。(3)制定活动主题范围:“我和我的祖国”研学活动2期,由社会教育部工作人员负责策划实施,在以往游馆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从图书馆出发——一本书的旅行”研学活动1期,招募来自办公室、人力资源部、采编部的工作人员进行策划实施,组长负责整体工作组织安排,项目组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星火燎原”研学活动1期,由数字资源部工作人员负责策划实施,通过馆内线下观影我馆与安徽同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制作的20集红色文化动漫系列剧《星火燎原》,馆外实地探访相结合开展。(4)确定成果要求:学生研学结束后需完成相关作品或提交研学游记一篇。(5)制定奖励机制:对学员已提交研学游记开展评比,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奖励,增强学员自信,激发学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表1 “安图文化研学一日营”概况

2.2 项目实施的基本要求

2.2.1 制定方案,注重“请进来”

由于安徽省图书馆建筑特色鲜明,拥有丰富的文献馆藏资源,具有较高的人文历史价值,可以作为一个参观旅游点。安徽省图书馆研学服务4期活动紧扣“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均以安徽省图书馆自身作为目的地之一提供导览服务,让所有到馆的研学活动以紧紧围绕“图书馆+”这个基本定位为中心,吸引更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感受图书馆的魅力。在残障阅览室,学员走盲道,摸盲文图书,体验盲人可能遇到的困难;“书海寻宝”使“书”与“宝藏”碰撞出火花,通过上机检索、记录索书号、对照架标,寻找规定书目,学习检索、借阅图书的方法,增强学员对图书馆的了解,通过学习检索、借阅图书方法,使“书”与“宝藏”碰撞出火花;雕版印刷、活字印刷、线装书一站式体验使学员在体验中感受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魅力;利用馆藏资源汇编阅读资料《印刷业的前世今生》,通览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和近现代世界印刷业的发展,了解近现代印刷业的兴衰史,让学员感悟工业发展,传递制造业强国的信息,引发学员科技强国的共鸣;线下观看红色文化动漫系列剧《星火燎原》中相关内容,推广公共图书馆的数字资源。

2.2.2 牵线搭台,注重“走出去”

“走出去”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研学途经地点、研学时长、研学课程设置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安图文化研学一日营”着眼“文化研学服务”,通过牵线搭台,与相关单位展开合作,设置了规范、丰富、多元的研学主题,如游览博物院故宫养心殿文物精品展,通过讲解员对历史文物的解说,感受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参观新华印刷厂、安徽省出版集团,直观了解一本书的“诞生”过程;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沿途“唱红歌”;前往革命老区,重走红军路,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浓浓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

3 公共图书馆开展研学服务收获和思考

“安图文化研学一日营”系列研学活动报名火爆,备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在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精心策划和有序组织下,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活动结束后,小学员们积极向家长要求前往图书馆以及期待下期活动。

3.1 拓宽视野、收获快乐

当下,身处城市的孩子被高楼大厦和各类电子产品包围,再加上日益繁重的课业,孩子参与对外集体性活动机会少,报名成功的孩子对活动翘首以盼,活动过程中踊跃投入,处处欢声笑语。研学旅行“学中玩、玩中学”的学习方式符合孩子的天性,深受学员和家长的肯定。

3.2 提升潜在能力

由于研学旅行是集体性活动,学员获得与同伴相处的机会,在这样的氛围中,学员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学员的集体意识和社会道德规范得到加强,学员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锻炼。同时,在活动过程中,研学活动积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员学习的主动意识,促使学员学会观察和独立思考,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员通过研学旅行收获了内心的成长。

3.3 巧用资源促学习

研学旅行充分利用本地社会资源和文化资源进行,强调体验感,比如探秘新华印刷厂,工厂安排一线工作人员担任讲解员,全方位、立体式地为孩子们现场讲解和演示,为孩子们答疑解惑,孩子们兴致高昂地通过自己的眼睛去发现问题,例如询问书和试卷如何印刷?为什么机器都是国外进口的?通过直观展示,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从多个角度观察事物,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比如选取安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红色记忆——红二十五军军政机构旧址及周边遗迹和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帮助青少年深入学习历史、思考历史、铭记历史,从红色文化基因传承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争做时代新人。

3.4 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力

“安图文化研学一日营”研学课程设计和实施无论“请进来”还是“走出去”的策划一直以读者为中心、同时紧紧围绕“图书馆+”,通过残障阅览室活动、“书海寻宝”活字印刷”等体验式活动,激发孩子自主观察、动手实践。无论亲近图书馆的阅览之旅、追寻革命先辈足迹的红色之旅,还是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之旅,都会成为学员受益终生的难忘历程。

3.5 思考

目前国内公共图书馆已经开展了一些研学旅行活动,但是从数量、力度、范围来说,仍处在探索阶段。安徽省图书馆研学服务,从自身实际情况和活动实际效果出发,还需要重点考虑以下问题,例如:研学旅行的行前课程、行中课程、行后课程开发由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组织实施,如何较好地实现研学课程内容的实践性、教育性、体验性和发散性的目标?研学旅行暂未很好地与图书,特别是经典阅读相结合,文化的内涵挖掘不够深入,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仍需探索;虽然实现了研学课程的学习成果加工、成果展示等工作,研学旅行实际中运行情况与理想状态有些差距,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员的研学旅行成果未做到细化,成果的加工、成果的汇报交流、成果的展示相关工作尚待提高等。

4 公共图书馆研学服务完善策略

面对日益高涨的研学需求,公共图书馆如何较好地组织开展研学服务?笔者作为“安图文化研学一日营”的带队老师,深感需科学梳理区域历史文化教育资源,挖掘其潜力和价值,以文促旅、以旅促文,文旅融合,建议从以下方面着力,切实拓展公共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空间。

4.1 坚持立德树人,牢记教育初心目标化

《意见》指出:研学旅行要“以立德树人、培养人才为根本目的”。立德树人是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作为公共文化机构之一的公共图书馆同样承担着面向社会全体公众进行社会教育的责任,其开展活动要围绕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核心。研学旅行要坚持与国家大政方针高度契合,坚持对接学校教育,始终要以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为衡量标准,通过实地考察感悟国家精神、民族文化、爱国情操等,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研学旅行要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游学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让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图书馆得以全面传承和发扬。

4.2 增强服务意识,开展管理服务标准化

研学旅行的特点是“群体特殊、性质特殊、过程特殊、意义特殊”[5]。基于这4个特点,公共图书馆开展研学服务需积极主动了解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教育的相关政策和动态,寻找参与服务的机遇和机会;在制定研学旅行方案时,牢牢把握研学旅行和学生阅读特点,针对不同教育阶段的学生,策划不同的主题选择和研学路线,设计差异化的研学产品,让学生有所思有所获;注重研学旅行的规范化,形成完整的服务标准等。总之,自觉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规范服务标准,努力提升服务质量,为我国素质教育发展助力。

4.3 重视研学人才培养,推进服务专业化

2016年12月19日国家旅游局发布的《研学旅行服务规范》指出:研学导师是指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具体制定或实施研学旅行教育方案,指导学生开展各类体验活动的专业人员[6]。研学团队成员大部分为研学旅行带队老师,如果带队老师仅仅只是起到组织学生的作用,不能对学生进行教学和指导,那么研学旅行的实施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公共图书馆作为研学旅行实施主体,在人才组织方面,一方面需聚集一支具备较强的实施研学旅行课程知识和能力的专业化队伍,培养团队课程开发能力、安全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综合教学能力等多元化能力;另一方面还需深入广泛地倾听青少年教育专家和旅游策划专家对于研学旅行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提升公共图书馆的研学决策水平,开发具有知识产权的研学旅行课程。

4.4 着眼文化传承,打造研学产品品牌化

研学旅行是否成功,研学课程的质量高低是决定性因素。研学旅行必须坚持“内容为王”。课程开发,是公共图书馆为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服务的重点环节和重点工作[7]。目前,研学旅行资源利用方面,一是利用图书馆自身载体作为研学旅行的目的地,提供导览服务;二是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作为载体开展活动。研学旅行主题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理念,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原则,需积极挖掘、整理和开发一批研学资源,将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和活化,做到“见人见物见生活”,最好还能与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相结合,在旅行各个环节全面注入图书馆元素。

研学旅行的线路上的一切会成为学生体验、观察和思考的资源,都是一个教学单元,每一个单元都是总的研学主题的组成部分,使“游”“学”“研”环节相互关联、彼此渗透,重点要放在“研”和“学”上。多次研学旅行之间要互为关联,形成研学产品的系列化和品牌化。研学产品系列化、品牌化将成为未来公共图书馆研学服务的发展重点。

4.5 运用跨界思维,推动资源联盟化

每年各省(市)教育厅会公布该年度全国和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名单,公共图书馆需学会运用跨界思维,结合域情、馆情、生情,开展多元合作方式,以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为依托,联合博物馆、非遗传习基地等相关兄弟单位,积极与生态文明基地、知名院校、工矿企业、现代农业产业园、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等进行对接,将优秀文化资源和地域资源相结合,遴选一批安全适宜的、具备独特地域文化特点的研学旅行基地,利用公共图书馆的专家资源、讲座资源、文创资源等实现多种渠道的协同,构建研学实践联盟平台,探索旅行和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实现协作共赢。

4.6 实施行后课程,注重研学发散化

研学旅行的结束并不意味着课程的结束。虽经历同样的研学旅行,参观同样的景点资源,由于学员的文化背景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关注点位不同,每位学员的收获和感悟亦不相同。为了使研学旅行得以持续并良性发展,有效实施行后课程是保证研学效果巩固和提升的重要手段。行后课程主要包括:成果加工、成果汇报、成果展示和成果评价与认定4个方面。公共图书馆研学服务需注重孩子们研学过程的“微体验”,通过软文、图片、短视频等方式盘点研学旅行活动剪影;在学员研有所思、学有所获的基础上,对提交的感悟和成果进行展示,使成果和经验共享,对学生起到启发和激励作用;借助媒体的力量,扩大研学旅行的社会影响,提升社会对公共图书馆研学服务的认可度。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图书馆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依托研学旅行 实现实践育人
研学之旅
图书馆
小黑的旅行
夏日旅行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