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博,张 淼,黄 聪,王 晶,刘艳红
(1.北华大学护理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2.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吉林 132011)
雪上运动是冬季最普遍的运动项目之一[1],对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缓解青少年心理压力,提高青少年心理抗压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2].在美国,每年大约有1 000万人参与雪上运动,这其中超过20%的人是年龄在18周岁以下的青少年[3].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阳光体育运动”“百万青少年上冰雪”等目标的提出,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参与到雪上运动中.马正大等[4]在2019年对河北省大学生参与冰雪运动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了调查,回收的186份有效问卷中,发生运动损伤的人数为143人,占被调查人数的76.8%.运动损伤的发生可能会对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伤害,甚至会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5].
国内已有研究对运动损伤的原因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但这些研究都是从一个或几个方面来研究运动损伤的影响因素,并没有说明哪些因素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哪些是次要的[6].而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7]可以同时考察多个变量,为多变量的综合研究提供重要支持,现已广泛应用在心理学、社会学、计量学等领域[8].戴霞[9]率先在体育学领域应用SEM,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珠江三角洲2 092名农民工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经因子分析法提取7个主因子,并对他们进行相应的命名,采用SEM分析7个主因子与体育锻炼之间的关系.高思垚[10]通过问卷调查拉丁舞选手膝关节损伤的影响因素,建立拉丁舞选手膝关节损伤的模型,为本研究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实践基础.
本研究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调查其雪上运动损伤的影响因素,利用SEM为雪上运动损伤的影响因素建立模型,对模型进行修正和评价,根据最后得到的优化模型确定影响青少年雪上运动损伤的显著性因素,针对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预防对策,为早期识别运动损伤,降低青少年雪上运动损伤发生率提供支持.
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于2019年11月—2020年2月在吉林地区随机抽取500名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13~18周岁;过去一年参与过雪上运动;父母或监护人知情同意参与此项研究.排除标准:专业运动员.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52份,剔除无效问卷共29份,回收有效问卷423份,有效回收率为84.6%.
1.2.1 研究工具
(1)一般资料调查表,由研究者本人设计,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内容.
(2)《中学生运动安全态度调查表》(雪上运动版),由研究者在三峡大学王岩教授编制的《中学生运动安全态度调查表》[11]基础上针对雪上运动项目特点编制,包括运动安全认知、运动安全行为和运动安全情感3个维度,共36个条目.每个条目的回答分5个等级,分别赋1~5分,“1”表示完全不赞同,“5”表示完全赞同.原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8,改编后经过计算Cronbach’sα系数为0.94.
1.2.2 调查方法
研究人员均经过统一培训,使用统一指导语.对于符合纳入标准的青少年,向其本人及其父母或监护人介绍研究目的和内容,并指导签署知情同意书和填写问卷,填写完成后研究者现场核查,保证资料的完整性.
1.2.3 统计学方法
本次调查的423名青少年中,男性114名(27.0%),女性309名(73.0%);初中生98名(23.2%),高中生69名(16.3%),大学生256名(60.5%);过去一年中357名(84.4%)学生参加过1次雪上运动,57名(13.5%)学生参加过2次雪上运动,仅有9名(2.1%)学生参加过3次及以上雪上运动.见表1.被调查者运动安全意识及各维度得分见表2.
表1 被调查者一般资料
表2 运动安全意识各维度得分
首先对问卷的初测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的适应性考察,利用最大方差法得到 KMO和Bartlett’s球形检验分析结果.一般认为 KMO 值在0.7以上比较适合,经检验本研究得到的KMO值为0.947>0.7,P<0.001,通过了Bartlett’s球形检验,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经最大方差旋转,对数据进行因素分析处理,结果表明可以提取特征根大于1的4个公共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65.33%.因子分析具体结果见表3.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找到影响青少年雪上运动损伤的主要因子:第1个因子代表青少年对雪上运动引起运动损伤的认知程度,即“运动安全认知”;第2个因子代表青少年在雪上运动中会带来损伤的行为表现,即“运动危险行为”;第3个因子代表青少年在雪上运动中的安全行为表现,即“运动安全行为”;第4个因子代表青少年对雪上运动安全的情感表现,即“运动安全情感”.
将运动安全认知、运动危险行为、运动安全行为、运动安全情感作为模型的潜在变量初步建立结构模型.见图1.由于本研究的重点是调查雪上运动损伤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评估哪一类因子对运动损伤的影响效应最大,因此,去除初始模型中不具有显著意义的路径关系,采用最大似然法对模型进行估计,根据修正指标重复迭代修正,得到最终的模型.见图2.模型拟合结果及其评价指标见表4.该模型通过了拟合度指标的检验,整体拟合度较高.
表3 旋转后的因子荷载Tab.3 Factor load after rotation
表3(续)
青少年雪上运动损伤影响因素的路径关系分析结果见表5.标准化路径系数显示运动安全行为对运动损伤为负向影响作用,路径系数β=-0.152(t=1.941,P<0.001);运动安全情感对运动损伤为负向影响作用,路径系数β=-0.191(t=-2.581,P<0.05);运动危险行为对运动损伤为正向影响作用,路径系数β=0.257(t=3.292,P<0.001).
比较3个因子对雪上运动损伤的影响大小,运动危险行为对雪上运动损伤的影响最大,标准化影响系数为0.257;其次是运动安全情感,影响系数为-0.191;运动安全行为对雪上运动损伤的影响最小,影响系数为-0.152.本研究去除了“运动安全认知”这一并不显著的影响因子.在以往的研究中,运动安全认知与运动损伤有一定的相关性,而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这4个因子同时估算对雪上运动的损伤的关系时,运动安全认知与运动损伤之间并不存在相关性,这与梅春丽等[12]的研究结果一致.
表4 结构方程模型结果及其评价指标Tab.4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results and evaluation indexes
表5 模型的路径系数分析结果Tab.5 Path coefficient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model
本研究通过调查423名参与雪上运动的青少年,分析运动安全意识与运动损伤之间的关系.研究显示:运动安全行为与运动安全情感和运动损伤呈负相关性;运动危险行为和运动损伤呈正相关性;而运动安全认知与运动损伤之间相关性并不显著.
MORRONGIELLO B A等[13]的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的安全意识在运动损伤的预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王岩教授在相关研究中指出[8],运动安全态度是运动安全意识的核心内容.王宏建[14]对苏南城区初中生运动损伤现状的研究表明,有损伤学生和无损伤学生的安全态度差异显著,经常发生运动损伤的学生在安全行为上差异非常显著.梅春丽等[12]调查吉林地区大众滑雪运动损伤的原因发现,在安全行为方面,未受伤组更符合安全行为的要求,认知和情感维度两组之间无差异(P>0.05).而在本研究中,运动安全情感与运动损伤的发生呈负相关性,即“情感维度得分越高,其发生运动损伤的概率越低”,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与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青少年有关.青少年参加雪上运动多以学校体育课或在家长、教练的陪同指导下的共同运动为主,在发生运动损伤后,通过医生、教师、家长的指导对受伤的原因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增强了运动安全意识,并能够向同学、朋友分享自己的经验,丰富自己的安全情感,因此情感与运动损伤之间存在相关性.
本研究将运动安全行为分为安全行为和危险行为,通过SEM分析显示,两者均与运动损伤的发生具有相关性,这一结果与王宏建[14]、梅春丽等[12]的研究结果一致.比较来看,运动危险行为对运动损伤的影响最大.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5-16]:雪上运动中,下肢受伤情况比较多见,膝关节是最常见的受伤部位,青少年发生小腿骨折的概率是成年人的3倍.而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技术动作即运动行为是发生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甚至部分青少年会尝试高于自己目前能力的危险动作,在运动过程中违反人体解剖特点和各器官系统功能的活动规律,引起组织损伤[17].另外,雪上运动是在寒冷的环境中进行的,在运动之前如果缺乏专门性的准备工作,肌肉的粘滞性增加,不能进入适宜的兴奋状态,就容易造成肌肉、关节等部位的运动损伤[18].这一研究结果与本研究中关于危险行为是导致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一致.
了解运动损伤中的危险因素是预防损伤的第一步[19],本研究通过SEM证明运动损伤的影响因素包含行为与情感两个维度,因此应从这两个角度提供预防对策.Bere等[20]利用基于模型的图像匹配技术(MBIM)连续测量膝关节和髋关节的运动数据,发现膝关节受压、内旋和外展力矩是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膝关节外翻已被确定为青少年未来ACL损伤的最敏感和特异性的危险因素.因此,针对膝关节损伤可采取以下预防对策:1)避免胫骨有力内旋的同时膝关节外翻,指导青少年正确的运动姿势(避免动作性膝外翻);2)发展与提高青少年的下肢力量水平是预防雪上运动损伤的基本策略,增强髋关节和核心部位的力量练习,在平时的训练中不过分倚重某块肌群的力量发展,运动过程中保持拮抗肌群的力量平衡是预防膝关节损伤的有效方法[21];3)提高青少年运动能力,Sran R等[21]在相关研究中提出,运动能力水平的提高可以显著降低运动损伤发生率,较高的运动能力代表对滑雪技术的熟练程度和对滑雪场地的理解和判断,可以有助于避免运动损伤;4)从自我保护角度入手,掌握安全摔倒的正确方法,运动中避免尝试高于自己目前能力的动作[22];5)运用现代科技,应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陀螺仪、压力传感器等运动测量设备,实时捕捉和采集运动学数据,监控运动过程,帮助青少年改进技术动作.
已有研究证明,运动安全教育干预对学生运动安全态度水平的提高具有显著作用,而且干预前学生的运动安全态度水平越高,干预后其运动安全态度水平增高的幅度越明显[23].因此,教师应积极在学校、滑雪场等运动场所进行安全知识讲解,学校可以安排单独介绍预防运动损伤的课程,同学之间互相分享安全知识、交流经验,也可以采用家长通知书的书面形式通过家长来对青少年进行运动安全教育.同时,鼓励青少年主动了解运动损伤的相关知识及急救技能,学会加强易伤部位的保护和训练,在运动过程中保证注意力集中,防止意外疏忽而导致运动损伤.
综上所述,在推广雪上运动的同时,应重视青少年的运动安全行为和安全情感.通过适当的方式帮助青少年了解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普及预防措施和急救知识,激发运动兴趣,提高运动安全情感,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