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宝生
香港远东船舶检验社是中国船舶检验局(中国船级社前身)于1978年在香港开设的代理检验公司,专门负责承办船舶检验局在香港的船舶检验业务,是我国船检业务在境外发展的开始。1986年5月到1993年9月,我被船舶检验局派到香港远东船舶检验社担任船体部经理。
1987年,香港粤兴船务有限公司在新加坡订造了一艘265客位的铝合金快艇。当时,粤兴船务公司对中国船舶检验局这个单位并不熟悉,于是想请德国船级社(GL)检验,完工后运到香港再由远东船舶检验社换发证书。后经做工作,决定向中国船检局申请检验,要求设计符合国际海事组织(IMO)要求以及GL规范。
几天后,新加坡的造船厂送来一些图纸。然而这些图纸很不规范,连主尺度,总布置情况,外板、甲板用什么材料,用多厚的板,都看不出来。当时香港远东船舶检验社的验船师人数有限,无法派验船师驻厂检验。我在该轮下水前去了新加坡,这个船厂没有厂房,就在沙滩上造船,老板是个颇有些傲慢的英国人,接待我的该厂职工向他介绍我是验船师时,他起先爱搭不理,我提出图纸要送香港远东船舶检验社审查,他不同意,强调商业保密,强调GL已经批准,船舶检验局(ZC)不可再有意见,只同意我在现场看,不能带走。
现场审图时,我发现破舱稳性计算书有误,不符合IMO要求,而且经现场检验发现很多装配制造质量问题。指出这些问题后,船厂方面态度缓和了许多,对原来强调商业保密表示歉意,并请来英国某大学协助计算破舱稳性。计算结果证实,破舱稳性确实不符合IMO要求,需要增加两道水密横舱壁。船厂按要求做了返工,设计制造质量有所提高,并同意送两套图纸去香港远东船舶检验社供我们审查。通过这次和船厂合作,打开了中国船检到国外做新建船舶检验的局面,从联合检验走向独立检验,建立了中国船检的威信,得到了船东粤兴船务有限公司对中国船检的信任和尊重。
1987年㡳,粤兴船务公司委托澳大利亚PRECISION MARINE船厂建造两艘铝合金高速喷射客轮,船厂意见由挪威船级社(DNV)检验,粤兴船务公司坚持要中国船检局(ZC)检验,最终总部决定由双方联合检验。
根据总部和DNV签署的合作协议,ZC和DNV双方各自审图,DNV审图完毕后将审图意见送香港远东船舶检验社作最终确认。但由于是第一次合作,我们并未按时收到船厂应该递交给我们的有关强度计算书。另外,根据双方协议,ZC要在重要阶段去工厂做确认检验。下水前,我们再次赶到船厂,检验后发现型深由合同的3.5米改为3.7米。我们指出,根据DNV1988年2月29日给船厂的图纸审批信件中(抄送远东船舶检验社)所列批准基础数据,型深是3.5米,吃水为1.3米,排水量是140吨。在我们的强烈要求下,船厂将强度计算书中的第1、3、19页传真过来,我们及时通报了在传真中发现的错误及计算结果。在查看焊缝质量时,我询问了焊缝X光拍片合格率,船厂说是54.55%,我要求复查X光片。经复查发现,有一张未焊透的片子被误判为合格片,结果约有2m长的焊缝批清后重焊,并重新再拍X光片。
在该轮试航时,DNV验船师对我公司的轮机验船师郑仕俊先生说,沈先生是个经验丰富的验船师。交船后DNV也转来了该轮的强度计算书,这样更进一步得到了船东粤兴船务公司对船舶检验局的信任和尊重。此后远东船舶检验社在澳大利亚独家取得了20多艘同型船的建造检验,真正从联合检验走向独家检验,为了这20多艘同型船的建造检验,总部从广州抽了一个验船师常驻澳大利亚,而且还取得了一艘澳大利亚旗新造铝合金快艇检验业务。
图 左一为沈宝生
1990年,江苏海运公司从波兰买回一艘实习船,希望在香港友联船厂改建为航行南京—香港的客船。经检验发现,该轮的防火分隔、抗沉性不符合SOLAS公约要求,破舱稳性经反复计算,确认平衡水线大大超过规定的限界线,最大横倾角甚至超过了20度,因此建议船东放弃将该轮改装为国际航行客船的方案,避免了改建后发生破损进水或发生火灾时增加人员的伤亡,也避免了改建费用损失。
1991年,香港友联船厂想把日本造的内海用“海樱”号客船改建为国际航行客船,图纸资料送到远东船舶检验社审查。2天后,我提出了30多条涉及消防、逃生、抗沉性等重大问题,这些问题不是小修小改就能够解决的,除非把船解体重建才能解决问题,从而否定了该轮改建为国际航行客船的方案,避免了进一步损失。
1992年,广西北海向澳大利亚购买了一艘载客332人的旧铝合金快艇,在审查买主提供的图纸资料时,我发现该轮的甲板是阶梯状的,没有一层是从头到尾完整的甲板,而且在阶梯部位并没有做任何补强,因此要求提供纵强度计算资料,之后该轮设计单位提供了手算的纵强度计算书,经审核后发现该计算书不少地方存在问题。由于买主已付了50%的船价款,所以决定请DNV用大型计算机用有限元法对该轮进行强度核算,计算结果证明该轮的纵强度的确不符DNV规范的要求,需要加强。待该轮运到广西北海后,我去了一次,经检验,在一些主要节点共发现10处30~150mm长的裂缝,裂缝两端钻了止裂孔,所幸裂缝问题已引起该轮船员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