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实
摘 要: 玉米宽窄行交替种植技术的应用,不仅能提高土壤的有机含量,增加植株的太阳光照射面积,提高玉米的品质,同时将宽窄行交替种植技术与其他种植技术结合应用,利用地膜或大型机械设备等,可提高土壤的水分含量或者土壤的松软度,改善种植环境,促进玉米产量的增加。
关键词: 玉米;膜侧种植;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33(2020)11-0226-01
玉米膜侧栽培技术就是将玉米栽培在地膜的两侧。即是用玉米宽窄行种植的宽行盖膜,在膜的两侧窄行种植玉米。该技术具有集雨抗旱、增温保湿、抑制杂草、省工省力、抗倒伏、苗齐苗壮、早熟高产等作用。
1 操作步骤顺序
整地—起垄—铺膜—播种—盖膜。
1.1 蓄产保墒。膜侧栽培技术,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损失,降低了土壤水分的散失。将降雨量较小的无效雨沿垄流向两侧渗入玉米根部,变无效雨为有效雨。同时与膜内覆盖栽培相比,能充分接纳伏天降雨,提高自然降雨利用率。
1.2 增光提温。膜侧栽培玉米根际处于膜内,使玉米处于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下。玉米覆膜后,膜下细小水珠能反向太阳光线,增加田间地面层的光照强度,特别是接近地面层的光照强度,同时,由于实行宽窄行种植可有效地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使玉米的光合作用增强。
1.3 玉米生长健壮。覆膜改善了土壤环境条件,有利于玉米早发芽,早出苗,且苗全、苗齐、苗匀、苗壯,再加之温度的变化,能促进植株根系发达。
2 栽培技术要点
2.1 播前准备。(1)地块选择。选择土质肥沃、疏松,有机质含量高,排水性良好,经过深翻耙磨,达到平整、疏松、无根茬,且有灌溉设施的地块。(2)选择优良品种。为了确保玉米能够稳产、增产,需选择增产潜力大、抗逆性强的高产优质玉米杂交品种,如万瑞168、万瑞5号、延科288、登海605、强盛101、西蒙6号,搭配莱科818、大丰26、大丰30、京科668、豫禾601等品种进行种植。(3)播种机具的调试。按照精准播种的要求调试好各种播种农机具。
2.2 播种。(1)确定适宜的播种期。在保证无霜期内玉米能够正常成熟,充分考虑土壤墒情的情况下,可在5—10cm地温稳定在10℃左右时适期早播,可提前5—10d。吴起县地膜玉米播种时间一般为4月中旬—4月底。(2)播种式。根据收获时是否采用机械收获来确定播种方式,机械收获时用厚度0.01cm以上、宽80cm的膜,机械化起垄、覆膜、施肥、布管、膜两侧播种一次完成;人工收获时用厚度0.01cm以上、宽80cm的膜,机械化起垄、覆膜、施肥、布管一次完成,然后用打孔播种器播种。(3)播种量。玉米播种量因种子千粒重、种植密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为亩播种量为1.5—2kg。(4)播种深度。根据土质、土壤墒情而定,一般以4—6cm为宜。土壤质地粘重、墒情较好,可适当浅些;土壤质地疏松、易干燥的砂壤土地,可适当深些,但一般不超过8cm。
2.3 施肥技术。根据吴起县目前土壤肥力情况,玉米施肥应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氮肥为主、磷钾肥为辅,优质腐熟农家肥作基肥。每亩施二铵60kg、尿素25kg、硫酸钾15kg,N∶P∶K为1∶0.7∶0.5。玉米有机肥、复合肥参照肥料使用说明。
2.4 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玉米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土壤透气性好、肥力高、田间管理水平高的地宜密植,土壤透气性差、肥力低、田间管理水平较低的应稀植。密度一般为4000—4500株/亩,株距23—27cm。
2.5 田间管理。在玉米生长期做好田间间定苗、中耕除草、灌水追肥、病虫害防治等工作,是玉米稳产、高产的关键措施。
(1)查苗补苗,间苗定苗。玉米播种后10—15d,要及时进行查苗,发现缺苗及时催大芽补种。3—4叶期间苗,5—6叶期定苗,去弱留强,去小留大,达到苗全、苗齐、苗壮。(2)中耕。中耕具有疏松土壤、破除土壤板结、消灭杂草及病虫害、减少水分和养分消耗、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等作用,可满足玉米生长发育的要求。一般可中耕2—3次。第1次玉米现行就可进行,深度10—12cm。第2—3次中耕应行间深、苗旁浅,中耕深度16—18cm。(3)适期追肥、灌水。应根据天气、土壤墒情和玉米长相及时灌好第1水。第1水要灌足灌匀,既要满足生长需要,又要谨防过量。全生育期共灌水追肥4—5次,结合玉米生长苗期、拔节期、抽穗灌浆期及时进行追肥。(4)病虫害。防治小地老虎:在播种前一天或当天,用20%氰戊菊酯乳油3000倍稀释液、或90%敌百虫800倍稀释液喷杀。防治玉米螟:在心叶末期防1次,药剂用3.0%辛硫磷颗粒剂、或0.1%功夫颗粒剂拌煤碴或细土,每株用量1g撒入心叶。防治黏虫: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100—120ml1800—2000倍稀释液喷杀或2.5%溴氰菊酯2000—2500倍稀释液在2龄盛期进行应急连片防治。防治玉米大小斑病:在田间出现发病中心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二三次,隔7—15d1次,前密后疏,喷匀、喷足。防治玉米纹枯病:发病初期用5%井冈霉素0.5kg,对水20kg进行喷雾防治。防治玉米锈病:在发病初期喷施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防治二三次,隔10d左右1次,喷匀喷足。(5)适时晚收。玉米的成熟期可分为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3个时期。完熟期是玉米的最佳收获期。收获后要及时晾晒,贮藏库房应干燥通风,并经常检查,防止霉变、虫蛀和鼠害。(6)旧膜回收。玉米采收完后,及时回收旧地膜,妥善保管,以便秋翻地和来年使用。
3 玉米膜侧集雨节水栽培
3.1 集雨抗旱。干覆膜等雨,如雨量不足时,可以集成膜面雨水集流到膜侧两侧,确保膜缘墒情,有利于出苗、齐苗、保苗。覆膜后,膜内土壤水分蒸发后,凝结成水珠滑向地膜两侧,增加膜边缘土壤水分,增强玉米整个生育过程的抗旱难力。
3.2 增强抗倒伏能力。由于玉米苗栽于膜侧,根系受膜内水肥吸引伸向膜内,蹲苗效果明显。株高、穗位高显著降低,便于施肥盖土和中耕培土,与膜内种植相比,抗倒伏能力增强。
3.3 具有增温保湿和闭杀草的功能。玉米膜侧栽培是在不损伤地膜,膜面保持清洁完整的情况下进行,增加膜内温度,膜内水分不易蒸发,达到保温保湿的作用,并具有杀死膜内生长杂草的功能。
3.4 省工、省力、功效高。采用膜侧栽培较方便播种和覆土,播种时直接用小锄头在膜侧边缘下种盖土,省去破膜、压膜口的用工投入,节省劳动力,播种速度较膜内栽培要快。
结论:1)起垄覆膜种植模式能显著提高春玉米产量。2)起垄覆膜膜侧种植模式具有明显的集雨效果。3)覆膜种植能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4)起垄覆膜种植可有效促进根系发育,显著降低春玉米倒伏率。5)根据本研究形成的起垄覆膜侧播种植模式,具有显著的集雨保墒、促根壮苗、抗倒伏、稳产增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建中.玉米宽窄行交替种植技术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6(15):97,112.
[2] 李春华.玉米宽窄行交替种植技术的应用探究[J].农业与技术,2016(1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