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欣
摘 要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城市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更侧重城市效率的提升。在新常态背景下,人们的公平意识逐渐提升,城市规划更加关注无障碍环境及设施。然而目前无障碍设施建设缺少系统性和整体性,如何在城市中建设整体性、系统性的无障碍基础设施亟待探讨。
关键词 城市基础设施;充分无障碍;城市设计
1背景
我国的残疾人总数约占全国人口的6.28%,其中经常参与到城市生活中的中度和轻度残疾人占全国人口的4.4%[1]。虽然残疾人数量不少,但是在公共场所却很少有他们的身影,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覆盖面不够广、配套不够齐全、管理不够到位[2]。在新时期,如何运用城市设计的方法来解决面向残障人士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问题,提升残障人士在通行、活动和使用上的安全性与便利性仍亟待探讨。
2相关基本概念
城市基础设施是既为城市物质生产又为城市人民生活提供一般条件的公共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本文主要关注交通设施、市政设施、公共建筑等物理空間层面的城市基础设施。
本文引入“充分无障碍”的概念,指城市建设中面向所有人的,具有通用性、包容性的设计。城市基础设施应具有包容性和通用性,能够给所有人包括健康者、老年人、残障人士、孕妇、儿童等,提供人性化的便利服务。
3城市基础设施无障碍设计面临的问题
(1)规划缺乏系统性。无障碍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尽管很多大城市都对无障碍设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建设,但是却很少有城市编制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发展规划。城市无障碍基础设施的建设缺乏规划指导,对具体的建设项目缺乏统筹安排,使无障碍设施的建设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
(2)监督、管理力度不够。目前,无障碍基础设施建设的审批、监督制度还未真正有效地建立起来,违反强制性标准的现象不断发生。另外,由于缺乏监管和惩罚机制,无障碍设施的运营和维护常常被忽视。无障碍设施的管理与维护有待进一步加强。
(3)公众意识有待提高。总体而言,人们对无障碍设施的认识不够,无障碍设施被占用、出现破损的情况比较普遍。此外,部分工程技术人员中对无障碍建设的认识还有待提升。
4城市设计策略研究
4.1 城市基础设施无障碍设计的原则
城市基础设施无障碍设计的原则可概括为六项:①使用的公平性。使所有使用者都可方便使用[3]。②弹性的使用方法。使用方法简洁且提供可选择性。③简单易学。减少不必要的复杂性。④多种类感官信息。通过图案、文字、形状、声音等多种途径表现。⑤容错设计。减少因为错误使用或者其他意外带来的危险和不良效果[4]。⑥省力设计。减少重复的动作以及体力负担,使用起来舒适、没有疲劳感。
4.2 城市设计策划
(1)基础设施无障碍设计要素。在城市设计中,应充分关注城市基础设施的无障碍设计,强调充分无障碍的整体性、系统性设计。无障碍城市设计的要素主要包括:盲道、坡道、导盲路牌、语音系统、标识、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等,城市基础设施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主要对道路交通,市政服务,公共建筑等设施进行城市设计策划,提出城市设计导则。
(2) 城市设计策划及导则。①步行与轮椅出行。在城市设计中关注步行及轮椅出行路线的连续性及系统性,重点关注出行起讫点之间的无障碍设计。城市无障碍设计应注重与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品质提升相结合。对于重要公共空间及公共场所,要重点提升残障人士出行的可达性、便利性和舒适性。②交通工具出行。在城市设计中,要关注残障人士不同出行方式的可达性和通畅性,包括公交、出租车、地铁、轻轨、火车和飞机出行。重点关注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接驳的便利性。公交要加强信息指示及指引标牌的设置;地铁、轻轨、火车要标识清晰,适当配置休息长椅,饮水处、布告牌等应设置在不妨碍通行的地方。航站楼水平及竖向交通均考虑无障碍设计,建筑功能要求必须有高差时采用坡道代替台阶,需设醒目的指示牌标识提醒。③市政服务设施。在城市设计中关注残障人士出行的便利性。包括电话亭、邮筒、自动贩卖机、垃圾桶的高度及位置,以及城市公厕的配套设置,均要满足残障人士的正常使用。④公共建筑。在城市设计中要重点关注残障人士对公共建筑的使用,积极引导残障人士参与社会生活及活动。办公、商业、图书馆、博物馆、酒店、医院、银行、公园等,均要进行无障碍设计。主要包括出入口、坡道、门厅、走廊、楼梯台阶、扶手、电梯、厕所、门、疏散通道、停车位、标识、设施等的设计[6]。
(3)实施管理。①强化规划建设。制定完整的无障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科学指导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提高设计和建设水平,使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系统化、完整化、规范化,逐步实现整体城市环境的无障碍。②完善管理体制。提升城市的管理水平,重视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建立长效的监督机制。建设项目完成后,应当对配套的无障碍设施进行验收,不符合相关规定的坚决不予审批。③充分利用智能无障碍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城市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进行智能无障碍设计。例如利用手机终端,为人们规划多种出行无障碍路径。④加大社会宣传提高公众意识。开展各类宣传活动,让全社会充分认识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引导人们关注、支持、维护无障碍设施,形成重视无障碍设施的氛围。
4结束语
建设充分无障碍的城市基础设施是社会和谐文明进步的标志,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城市化的内涵。新常态背景下,城市要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公平参与社会生活、使用基础设施的机会。残障人士只是弱势群体中的一种,今后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还应考虑为老年人及儿童进行设计,更多的转向通用设计,逐渐建设更加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 庞聪.北京城市无障碍外部空间初探[D].北京:清华大学,2005.
[2] 张燕.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环境建设对策研究一一以杭州市为例[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
[3] 蒋孟厚.无障碍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4] (日)高桥仪平著.无障碍建筑设计手册—为老年人和残疾人设计建筑[M].陶心中,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