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智
摘要: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当中应用广泛。因此,高中数学教学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高考的需要。要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通过应用意识的培养,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高中数学;应用意识;教学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数学知识在科技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这就要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努力的提高学生对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但是,在实际教学不难发现,现在的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亟待加强,数学应用意识淡薄。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学习只是为了高考的需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渗透。
一、理解数学实用性,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知识来源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却又处处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因此,作为一名一线的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思维的潜能,决心学好这门学科。
例如:在教学“概率与统计”这一内容时,就让学生了解它在经济学、数学、工程学等领域的广泛运用;学习了“三角函数”等相关知识时,就让学生了解三角函数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可以解决很多问题,特别是电学、电力学、几何学等领域的广泛运用;学习了立体几何知识以后,就让了解到几何学在实際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尤其是在工程力学、建筑学等领域的广泛运用。不仅如此,它可以使人的空间想象能力得到提高。
二、联系实际开展教学,感受数学知识实用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对学生没有“意识”的渗透,那么大脑的应用意识就无法形成。[1]因此,教学教学应该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联系生活中实际开展教学,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数学应用意识。例如:在学习“解直角三角形”时,就联系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实用性。现要建一座扬水站,在斜坡上架设水管。已知斜坡与水平面构成的 三、重视学科之间融合,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能力 新课改倡导教学要实现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使学科知识实现相互之间的运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意识的把数学应用意识适时的渗透到个学科中去。在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时不妨运用学过的物理、化学、地理、生物中的例子开展教学。这样,既可以轻松的解决数学问题,还使各科知识实现了相互之间的融合,从而实现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开设数学实验课,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开展数学实验教学学生获得的就不是理论性的知识,而是数学知识的运用。数学实验中让问题的应用在具体的情境中更加的体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因此,我们要充分的利用各种数学实验,设计相关的数学问题。这样,学生就会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大量的观察、分析与操作中理解数学知识。同时,这样的过程也促使了学生进行各种猜想、概括、归纳、综合等活动。学生亲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建构的过程,在充分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还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渗透了数学应用意识。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应用意识一旦形成,学生就会用数学思维来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这样,就会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挖掘,才会更加的努力学习数学这门学科。 参考文献: [1] 牛新满.几何画板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2). [2] 周仁来.心理学经典实验案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四川省遂宁市第六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