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发展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加速跑

2020-10-20 14:27钟政
风流一代·TOP青商 2020年10期
关键词:长三角博会协同

钟政

分工协作的集聚效应和产业协同效应,必将形成发展合力,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

任何一份长三角一体化规划或方案中,“产业协同”都是其中的重头戏。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合作创新、协同发展让长三角地区的一体化发展呈现“加速跑”状态。

与进博会共精彩

首届进博会开幕的当天,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从此,进博会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被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而长三角地区因进博会也加深了与世界的联系:筹划长三角产业新布局的全球展商,在这里找到施展拳脚的方向;众多长三角企业抱团而来,在“一展汇全球”的进博会平台上汲取经验,收获满满,更加深了长三角区域间的紧密联系。

去年的进博会,有两件“明星展品”最终花落长三角,一件是“体量之最”金牛座龙门铣被一家无锡的企业购得;另一件是“价格之最”2亿元的AW189直升机,被一家上海企业买走。近水楼台先得月,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长三角地区的企业成为进博会上极为活跃的一支力量。统计显示,在上一届进博会上,沪苏浙皖参加进博会的总人数超过10万,前三天意向采购金额就逼近400亿元。

“长三角地区就像一个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有机共同体,进博会的溢出效应,能在这里高效落地。”联合利华北亚区副总裁曾锡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感叹。前两届进博会上,联合利华的冰激凌柜前总是排着长队。人们在这里可以试吃到全球的产品。众多客商边吃边评价,从一手的反馈资料中,联合利华总结出中国市场的趋势——低脂低糖以及含新鲜水果元素的冰激凌最受追捧。

把市场洞察转变成产品落地,联合利华深耕长三角布局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进博会是一个外资品牌打入中国市场的起点,位于上海的联合利华北亚区总部是决策“头脑”,而位于长三角各地的工厂则负责生产,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除冰激凌之外,联合利华从全球进口、在进博会上展示的众多产品,在实现本土化落地的过程中,生产基地都在长三角:美容与个人护理用品、家庭清洁用品、茶品类等生产基地在安徽合肥,茶叶原料和供应链在安徽黄山,沁园净水器工厂在浙江宁波,调味品生产在上海金山。“我们围绕长三角建立全生产链,产品供应到全国,还出口海外。”曾锡文说。

进博会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相得益彰。作为工业大省,江苏从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展区中收获颇丰,当地企业可借机提升技术与眼界;浙江则注重“浙商本色”,“买全球”的同时,也在为下一步“卖全球”打好基础,意欲打造全球商品集散地;安徽则通过在进博会期间的签约,强化了其内陆开放新高地的定位;至于上海,更在采购之外,为全球客商提供了包括金融、会展、供应链、物流、知识产权在内的众多高端专业服务,展现出经济中心城市应有的产业优势和服务优势。

作为承接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的常年展示交易平台,在6天的展期外,国家会展中心(上海)附近的虹桥品汇、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担当着把“展品变商品”的关键角色。虹桥品汇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家企业、1800多个品牌、1.5万多种商品亮相虹桥品汇,其中进博会参展商达70余家,进博会商品占总商品数的70%以上。

现在,此类展示交易平台不仅在上海,同时也在长三角不断开花结果。9月12日,虹桥品汇江苏中心(常州)正式揭牌,与此同时,浙江中心(嘉兴)、安徽中心(黄山)项目也合作意向签约。从上海出发,绿地全球贸易港同样在长三角地区开始探索。今年6月,位于宁波的杭州湾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开业,建筑总面积约6000平方米。从展品到商品,常年展示交易平台让更多的品牌与商品在长三角地区多点开花,助力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协同之魅

进博会的助推效应,让长三角不仅看到了全球化的商机,更借势扬起产业协作的风帆,释放出更多红利。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中,各个环节顺畅衔接、紧密相连。

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不少企业的节奏。生产消毒液、洗手液的开米科技临危受命,在大多数企业仍处于停顿之时,加紧复工复产。但想要顺利生产出市场急需的消毒液、洗手液,单单靠开米科技一家显然不行。标贴、纸箱产自江苏太仓,包装所用30g小瓶产自上海青浦,500g大瓶产自浙江嘉善,原液材料产自湖南长沙,泵头产自广东中山……供应链上任何一个环节断掉,洗手液就生产不出来。这11家供应链上游企业是其顺利复工复产的关键。

開米科技向上海市相关职能部门上报问题清单,仅仅5天,从原材料到物流一系列难点均顺利解决。这背后是长三角都市圈强大的协同优势——建立专班专人负责的协作沟通机制,全面梳理跨区域产业链的企业清单,强化供需匹配和原材料、零部件生产供应协同,落实通关、物流一体化等举措保障物资畅通。正是这些协同机制,长三角都市圈在疫情困难的时候,能够高效地“动起来”。

地处南京江北新区的中车浦镇车辆厂在一河之隔的来安县拥有125家配套企业,疫情发生后,产业链“骤断”。通过长三角产业链复工复产协同机制,两地共同成立复工复产协调小组,梳理轨道交通产业链上所有企业,通过人员流动互认、运输车辆共保、应急物资互帮,确保与中车浦镇配套的362家企业全部复工复产,产业链条重现生机。

疫情防控期间高效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后期,长三角积极谋划,继续致力于打造全国发展强劲活跃的增长极,寻找新的经济发展动能,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全球光纤通信前三强企业苏州的亨通集团,2006年在上海就扎下了制造与研发基地,如今在浙江、安徽都有布局。今年2月底,亨通集团与苏州汾湖高新区签约“长三角科大亨芯研究院项目”,项目以建成智慧城市产业总部为目标,聚焦相关领域的产品研发和系统集成。研究院项目在地处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交汇的金三角腹地扎根,亨通集团有其考量:不仅可以立足长三角统筹配置全球创新资源要素,还能凭借都市圈优势集聚国内外高端人才,从而打造出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等产业生态圈全方位合作的升级版。

链式创新

未来,区域间的竞争,不再仅靠企业间“单打独斗”,而将是产业链条间的“组团打拼”。根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长三角要制定实施制造业协同发展规划,全面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按照集群化发展方向,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瞄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十大集群领域,强化区域优势产业协作,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建设一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沪苏浙皖也将借此契机各展所长。辟如,江苏最大的优势是制造业,总量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着眼“空间相对集聚+功能深度耦合”,致力“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江苏正加快打造“世界工厂”2.0版,建设一批“世界级制造业集群”。

借助科创资源富集的优势,高端化产业集群接连涌现。9月以来,长三角产业协同方面的好消息不断:长三角共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41城签署19个重大合作事项、苏州高新区赴沪招商揽资382亿元……

产业的链式创新,以集聚形成发展合力成为长三角各地之间的常态。“量子通信技术是目前安全保密等级最高的通信手段,广泛应用在银行、智能电网、政务网等领域。”作为全球光纤通信行业龙头企业,苏州亨通集团借力长三角的区域创新资源获得发展,也在用创新成果服务于长三角一体化战略。4年前,亨通与安徽问天量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通了江苏首条量子保密通信专线示范工程。

分工协作的集聚效应和产业协同效应,必将形成发展合力,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

猜你喜欢
长三角博会协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数字化将开启东博会里程碑式的新征程
充分放大进博会延伸效应
2019长三角企业100强
京津冀协同发展
2016武汉光博会
2016CFB餐博会精彩瞬间
2014年8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