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业需求内容依托式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策略研究

2020-10-20 09:59孙丽杨阳宣佳元
文存阅刊 2020年14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职场

孙丽 杨阳 宣佳元

摘要: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各大高校纷纷寻求提升学生就业数量及层次的策略。职场对员工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英汉翻译、阅读、口语能力都有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很多用人单位将学生跨文化交际水平作为衡量新时代复合型人才的重要考量依据。据此,在大学英语中应贯穿始终,跨文化交际视角下开展专项能力培训必须要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从目前大学英語跨文化交际教学现状分析入手,论证了在大学英语课上开展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性,提出基于内容依托视角下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几个方法。

关键词:职场;跨文化交际;内容依托

在传统的教学安排下,“跨文化交际”一般作为语言专业学生高年级主干课程设立。限于课时、学生基础等原因鲜有学校为大学英语课设置跨文化交际课程。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渐渐显露出其各种弊端,亟待改革。与世界经济接轨后的中国正在由“本土型国家”转变为“国际性国家”[8],大学教学同样需要具有国际性、具有跨文化性。当前的就业形势及中国国际化进程推动了大学英语教学要随着时代及社会需求适时调整,因此在大学英语中补充跨文化交际教学是必不可少的。

一、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现状

就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只单纯地针对学生的阅读、翻译或者听说能力进行训练。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甚至许多教师没有将文化差异考虑到教学因素当中,或者只占教学内容中很小的一部分。更有些人将大学英语课简单地解读为通过四、六级考试的工具。这种学习动因必然造成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偏重测试的后果。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安排等更多关注于词汇讲解、课文分析、句子翻译、短文写作。对文化知识的讲解只是一种可有可无的补充,所占课时数微乎其微。笔者曾对我校大一、大二学生做过一份外语学习调查问卷,目的是了解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的理解及期望。其中一个问题是“你认为大学期间英语需要学习什么内容?”大多数学生的答案是词汇、语法、听力、阅读、作文,极少有学生提到西方文化或跨文化交际以及相关翻译策略。这与教师缺乏对学生全面学习重要性的引导及学生对就业市场了解不足有莫大关系。毕业前学生对英语的需求普遍停留在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取研究生的层面上。极少数考虑到出国深造学习,几乎没有学生将英语与就业联系在一起。这必然导致在大学英语课堂上难以开展跨文化交际教学。即便某些教师可以讲解一些跨文化知识和所涉及的翻译技巧,也多流于形式,比较片面,如就某一文化现象,某一行为习惯的介绍,缺乏整齐划一教学设计,在教学大纲上没有体现,整体来说教学效果不明显。

二、大学英语开展跨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一)时代的要求

历数国家发布的教育改革及教育大纲等引领性文件不难发现,大学英语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是在逐步提高的。正在从以往的应试英语、哑巴英语走向实用英语,对实际交际能力更加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为提高我国的教育国际化水平,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5]。《规划纲要》的提出对所有专业的学生都有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毕业生不仅需要熟练掌握本专业的知识技能,还应有国际交流的能力。语言作为工具学科,要立足于如何最大限度为学生在今后生活、工作中发挥其专业特长服务,教育工作者如能以此为基本目标,必然可以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二)就业现状的要求

结合目前的就业现状来看,2013年全国大学毕业生已有699万,各大媒体争相对就业形势的严峻做了大量报道,2013年也被称为“史上最难毕业季”。然后到了2014年这个数字被刷新为727万。就业成为评估高校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许多考生在选择高校时将就业率及就业层次作为报考大学的重要参照。因此,在教育日趋市场化的今天,让学生找到工作,让学生找到好工作就成为摆在高校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它直接影响到高校的招生数量及质量,不夸张地说,可以成为高校生存的生命线。为了能有效提高学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高校教师要着眼市场,在第一时间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并对教学计划及授课内容进行适时适度调整,增加学生在越来越难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就目前对各大招聘会及企业用人信息的了解,外企对应聘者的英语四级及口头、书面表达能力都有一定要求,办公环节基本实现全英文办公,国企对高素质人才也有英语口语及写作能力的双重要求。不懂跨文化交际、不懂异国文化,势必会为就业者今后工作埋下隐患,影响其事业的发展。因此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跨文化交际教学非常有必要在大学英语课堂进行,如果能够在教学环节适当引入内容依托式英语翻译相关策略,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如何在大学英语课堂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学

近几年随着各个高校在教改中纷纷减少大学英语课时数,在计划学时内系统地讲授跨文化交际课程难度非常大,因此针对公共英语学生主要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一)第一课堂讲理论

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引入跨文化概念,以内容为依托开展英语课堂。由于课时教学时数有限,教师要对授课内容,课后训练方式以及考核细节等要悉心设计安排。首先,要确定课时分配,教师应根据学校开设课程的学期数、课时数,做计划分配学时讲解跨文化理论知识。如在第一学期讲解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第二、三、四学期讲解跨文化交际的各个原则。其次,要精炼授课内容。就现实情况来看,教师在课上对跨文化交际进行完整地讲、练并不现实。教师可以将教材与跨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在备课过程中将所教授内容与跨文化交际的某一原则联系起来,如根据教材中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语言习惯、肢体语言、宗教信仰等为学生逐步引入礼貌原则、会话合作原则、文化移情适度原则。再次,对课后训练的方式和内容要做好设计,既要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又要能达到锻炼学生口语、翻译等语言输出能力的需求。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开始授课前就应合理规划出在相应单元讲解对应的跨文化知识,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引入跨文化交际的概念。

(二)第二课堂练实践

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单指语言能力,也包括思维能力、行为能力及社会性发展能力[11]。因此必须为学生安排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来实践在第一课堂所学跨文化理论,理论联系实际,从而达到锻炼多种能力的目的。这里所指的第二课堂范围很广,泛指不在课上进行的一切学习活动。就我校而言在教学改革中,英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60%,考核内容也是多方面的,包括英语角、内容依托式翻译测试、网络课、口语测试、课后小组任务等方面,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便利条件实践学生的跨文化知识。学生每周都要至少参加一次英语角活动,参与的学生被分成若干小组,由专人带领学生学习,根据学生的院系、年级设计不同练习内容及场景,要求学生在英语环境下模拟西方人的行为模式进行交流,从而达到练习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媒体手段是很受学生欢迎的一个学习跨文化交际方式,包括阅读英文读物如报纸、杂志、名著小说等,报纸中的时事新闻可以让学生了解西方社会的政治现状,名著小说中的社会背景、人际交往方式等可以更便捷地让学生了解其文化。学生也可以收听英文广播(VOA\BBC)不但练习了学生听力,更可以让学生对西方政治经济有初步了解。看英文电影是最直观、最形象、最生动地了解西方文化的方法,也是学生最喜欢的方法,不过教师要做好电影的筛选工作,选择一些发音清晰,有一定文化内涵,体现文化特点的电影,如《The King and I 》中的中西文化冲突,《Gone with the Wind》中美国南北文化不同,《My Fair Lady》中的淑女、绅士文化体现等。不论是要求学生看报纸、看小说、收听广播还是看电影,教师都要为学生布置任务,避免盲目看热闹,要能从中学到跨文化交际知识。

(三)选修课堂有益补充

开设多种选修课,将跨文化交际体系及内容展现给学生。限于各校必修课教学时数限制,教师很难在课堂上进行系统跨文化交际教学,选修课堂是让学生对跨文化交际深入理解、全面认识的不错选择。相对在第一课堂零散的讲解,选修课堂可以让教师完整系统地讲解跨文化交际。选修课包括:翻译实务、电影中的西方文化、实用英语口语等。由于授课时数相对较多,可以边讲边练,将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最突出、最重要的原则集中讲解。同时,还可以根据各校情况不同,采用实践教学如外教进课堂,到外企参观学习等更加直观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

结语

知识是静态的,而跨语言、跨文化和跨社会知识可用于跨越障碍,用于语言之间、文化之间和社会之间双向、动态的沟通。[10]学习大学英语不能再只是会用一个词、会说一句话、会写一篇文章,而是要能在具体语境下恰当、得体地交流。内容依托式英语教学在这一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必须要善于发现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根据这些变化调整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换言之,就是在毕业季能让学生跨越障碍找到称心好工作。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3]王振亚.以跨文化交往为目的的外语教学—系统功能语法与外语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

[4]严明.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5]中共中央国务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6]陈桂琴.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的问题與对策—项基于黑龙江科技大学的个案研究[D].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12

[7]林娟娟.跨文化教学策略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4

[8]李宇明.中国外语规划的若干思考[J] 外国语 2010.1

[9]胡艳.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敏感度调查[J].外语界2011.3

[10]孔德亮 栾述文.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模式构建[J].外语界2012.2

[11]卫岭.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J].开放教育研究2012.2

[12]常晓梅;赵玉珊.提高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大学英语教学行动研究[J].《外语界》2012.2

作者简介:

孙丽(1979年—),黑龙江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商务英语第二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翻译。

课题项目: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17EDE324。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研究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英语专业应用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SJGY20170322。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研究项目:《内容依托式(CBI)英语翻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SJGY20170577。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职场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职场压力有多大
职场要减龄 特立独行第一名
浅谈中日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异
浅析中韩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差异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职场推行政令七策略
职场首页